最近很多看綜藝的小夥伴,被一個中年男人迷住了,這就是桌球冠軍張繼科的爸爸,被大家稱為&34;。
幾十年來,張爸爸把張媽媽寵成孩子,主動把家裡的大大小小的活都包攬到身上,不僅燒菜、洗碗;還會種菜、養雞、插花,簡直是人人都羨慕的十項全能老公。
在這季的《做家務的男人》中,張繼科爸爸實在是太搶眼了,連場外負責吐槽的李誕、朱丹、傅首爾這次也找不到吐槽的地方了,直說&34;
看節目的時候,大家的關注點都被張爸爸吸引走目光了,其實張媽媽也必然有可取之處,家庭才能做到如此一團和諧。
想一想張繼科作為國家運動員獲得的輝煌成就,比賽場外的口碑也非常好,再回到他的原生態家庭中來看,就會發現孩子能夠如此優秀,離不開父母這種&34;和&34;的神仙組合。
大家都知道,能獲得冠軍都離不開堅持與努力。張繼科能成為乒壇頂流,自然離不開從小刻苦訓練。
張爸爸帶著才3歲的張繼科上綠茵場練足球,在決定轉向練桌球之後,也是逼著孩子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為了鍛鍊張繼科的體力,張爸爸在帶孩子回家的路上,會要求孩子跟著自己自行車跑,有時還會把自行車換成摩託車;
哪怕小張繼科發著高燒已經打不動了,張爸爸也不放鬆,仍然要他練習發球,十足的&34;模樣。
可正是這份&34;著訓練的狠心,才能擁有成為冠軍的實力。
張爸爸的&34;,讓我想到了郎朗的爸爸。普通小孩子通常只能保持不到半個小時的注意力,但是郎朗小時候一彈鋼琴就是五六個小時。
&34;背後,離不開汗水與付出,也離不開狠得下心的父母。
當然,如果只有&34;的嚴格要求,不顧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很容易把孩子&34;出逆反心理。
身邊也有無數活生生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味地高強度逼迫孩子學習、訓練和提高,孩子要麼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要麼對學習失去所有興趣和動力,反而成了&34;。
在這裡,不得不要提在家裡享受&34;待遇的張媽媽。
表面上,張爸爸包攬家務、把老婆捧在手心裡,兒子時時刻刻念著媽媽喜歡什麼,全家男人都圍著張媽媽在轉;
實際上呢,張爸爸和張繼科為什麼發自心底地掛念張媽媽?
這離不開張媽媽&34;的本質。
其實張媽媽自己也會做菜,在張爸爸陪著兒子練習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都是張媽媽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但是張媽媽並不吝嗇讚美,總是把張爸爸燒得一手好菜掛在嘴邊,積極肯定張爸爸最事情周到。這樣在張爸爸沒有那麼忙的時候,就被老婆誇得心裡美滋滋的,屁顛屁顛的搶著幹活。
傅首爾評價張媽媽:
&34;
正是張媽媽的這種特質,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雙方起到的是不同的作用。
張爸爸負責嚴肅訓練,張媽媽的高情商又能很好地起到粘合作用,不讓家庭成員出現裂痕,相互之間懂得照顧彼此。
很多人羨慕的是張媽媽能找到張爸爸這樣的&34;,還培養出張繼科這麼優秀的孩子。
但與其「臨淵羨魚」,不如自己打造一個優秀教育環境的家庭。
我們應該學習張繼科的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著清晰的目標,堅定地培養他們的能力,但並不壓榨孩子的潛力,不要透支孩子對事業的熱愛。
另一方面,不要做傳統的中式家庭,家庭氛圍森嚴,給孩子一個輕鬆愉快的人生,父母和孩子能親切的溝通,偶爾開開玩笑。讓孩子的身心都能良好發展。
其實對於孩子而言,能擁有這樣願意參與家庭事務的&34;和高情商的&34;,以及在這種神仙組合下營造出來的和諧成長氛圍,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你身邊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34;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