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2年,一艘英國探險船的船長在探險的路上不幸逝世,船員們將旗幟下降一半來表達對船長的哀思,當船隻停靠歐洲後引起了當地人的好奇,在知道是悼念逝者的一種儀式後開始爭相模仿,這就是下半旗禮致哀的由來。一般只有重要人物逝世,或者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才會降半旗。鄰國日本至今有13次降半旗致哀的記錄,這其中,中國人就佔了三次。
第一個被日本人降半旗致哀的是李鴻章。李鴻章在日本有很高的評價。日本人認為他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只可惜他效忠的是一個腐敗無能的政府。在日本人看來,甲午戰爭中唯一成的上對手的只有李鴻章,之所以己方能贏得勝利是因為滿清官員拖了李鴻章的後腿。
甲午戰敗後,垂垂老矣的李鴻章被派往日本談判。在《馬關條約》籤訂內容的現場,他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代表,低聲下氣苦苦哀求,只為減少一些賠款。正在雙方為賠款金額互不相讓的時候,李鴻章遭到了日本民族主義者的襲擊,挨了一槍的李鴻章終於迫使日本人同意減少一億兩白銀的戰爭賠款。此事之後,李鴻章也贏得了日本人的尊敬,在他死後日本人為他降半旗致哀。
第二個人是孫中山先生。孫中山為了推翻清政府曾在日本進行活動,經常出入日本上流社會,有很高的知名度。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孫中山成功帶領革命隊伍推翻了腐敗的清政府,結束了延續千年的帝制。日本人對此感到與有榮焉。因此,1925年孫中山逝世之後日本人對他降下了半期。
而這第三位就是帶領我黨建立了新中國的偉人。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徹底告別了過去被帝國主義國家欺凌的日子。中華民族重新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1976年9月9日,偉人逝世的消息傳出後,日本為他降半旗致哀。全世界的媒體聽到這則消息之後都進行了大量報導。在他逝世之後的十天裡面,有一百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前來弔唁,53個國家為他降下了半旗。
我們國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強盛,除了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外,也離不開那些英雄人物的無私奉獻,我們將永遠懷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