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被過分拔高,來看看奉俊昊的另一部神作《殺人回憶》

2020-12-27 騰訊網

今年是韓國電影《寄生蟲》刷屏的一年,也是韓國導演奉俊昊和韓國影帝宋康昊刷屏的一年,很多人甚至把這部拿了坎城金棕櫚和奧斯卡的影片稱為韓國電影史上的最佳電影。這麼說有些過分拔高了,在很多人眼中,這甚至不是導演奉俊昊最好的作品。

在很多資深影迷心中,《殺人回憶》才可以被稱作奉俊昊的神作。

2003年導演奉俊昊的《殺人回憶》橫空出世,這部電影被稱為懸疑片的巔峰之作,無論是導演的手法,演員的演繹,最終的立意等多方面來看,殺人回憶目前為止在韓國影史的地位無法動搖。屏幕前的每一個人都是警察都在尋找罪犯,具有很強的參與感,而此時奉俊昊的鏡頭語言頗有幾分楊德昌的味道,真實而又細膩,百看不厭!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背景。華城,一個工業發達的城市,距離首都首爾僅80公裡,人們的生活在這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會多麼難以置信……5年10起案件,都是穿著紅色裙子的女人,年齡從十幾歲到七十多歲不等……可知兇手有多麼變態,《殺人回憶》是對這次事件的改編作品。

開頭大片金黃色的麥田,轟鳴的拖拉機,還有捉螞蚱的少年,儼然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畫卷。在市郊的田野中,罪惡正在一點點暴露——在水溝中發現了一具屍體,這是連環兇殺案的開端。影片隨著案件次數的增加不斷推進,樸探員和蘇探員的手中的線索也逐漸增加,一次次地逮捕嫌疑人,審問、斥罵、毒打,充分體現了警察的無能,最後只能一次次的放走他們,因為沒有證據。最後一個人看似最有希望,極有可能是兇手,卻在直接DNA報告中被否認。蘇探員全程的冷靜與謹慎,到這時已經完全被憤怒控制,開始痛打嫌疑人,儘管他不是兇手。蘇探員從理智變到崩潰,樸探員從笨拙變到謹慎,是因為案件仍在發生,兇手仍在逍遙法外,束手無策的境況讓兩位警察的心理發生了變化。

在影片中段,雨夜,罪惡即將滋生的夜晚,在辦公室裡,收音機裡一貫會在事發當晚點播的歌曲響起,幾人慌忙地收拾出發,樸探員請求政府人力支援卻遭到敷衍,最後還是晚了一步。這部分的緊張感塑造得特別真實,收音機中傳出聲音,剛剛還在爭吵的二人瞬間警覺起來,向屋外衝去。案發總之在雨夜,另一段是拿傘的女人去接老公回家,在田野遇害。走在小道上,唱著歌,漆黑的田野中突然傳出了口哨聲,手電筒匆忙照向田間,什麼也沒看見。女人加快了腳步,還是被從田野中衝出來的兇手給殺害。這部電影對於氛圍的營造和情節的延展簡直做到了完美,不是恐怖片,卻讓人深陷驚悚的情節中,很久才能回過神來,過會想起還是會後怕。

影片的結尾,17年後,樸探員回到了當初的麥田,在小女孩的口中得知兇手之前來過此地,再追問,兇手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這時,宋康昊飾演的樸探員轉向鏡頭,眼神中是驚愕與茫然,影片在此結束。這最後幾分鐘,讓人有一種恍然之感,兇手是誰不重要了,他可能是任何一個人。至於最後一個鏡頭,導演奉俊昊這樣解釋道:「兇手,我正在看著你。」

永遠難忘電影最後的長鏡頭,大叔含淚的眼神質問觀眾,到底誰是兇手?本片的主題是並不明確的,如果僅僅說是尋找嫌疑犯未免過於單薄。說是兩種警察辦案方式的矛盾衝突,又太不全面。電影中的問題從一開始就存在,直到影片結束後都無法解決。與其說本片是就追尋殺人犯是誰而展開的,不如說是以追尋殺人犯為藉口,而實際的目的是向觀眾呈現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導演的意旨,又不會有純粹說教這種容易引人反感的方式。

這部電影對於韓國影壇的意義無需多言,也深刻影響了一批中外電影人。從大衛芬奇的《十二宮》到國產的《暴雪將至》,你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點《殺人回憶》的影子。本片最大亮點在於其類型片軀殼下的反類型化,與一般的犯罪片不同,奉俊昊並沒有將敘事重心放在「何為真相」,而是反其道講述「真相為何消失」。

兩位主角也就化為韓國社會的兩面,無論你是保守的經驗派還是奮進的科學派,美國來的一紙文書都可以否定一切。至於結尾那張載入影史的大餅臉,也不僅是在詰問真兇,更是對當年軍政府時期的黑暗行徑最完美的控訴。而奉俊昊作為韓國左翼影人代表,不僅記載了一樁懸案,也勾勒出一幅堪稱典範的時代畫卷。

相關焦點

  • 20年僅7部作品,《寄生蟲》獲4項奧斯卡,奉俊昊拍電影有3個秘訣
    他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打開手機隨時觀看自己喜歡的電影,受到經濟和時間的限制,去電影院也不切實際,於是追電視上的電影成了奉俊昊的最佳選擇。「很多時候,電視就是我的電影院。我會查電視節目表,看看每周會播什麼電影。我每周大概能看十部電影,當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想要成為電影導演了」,奉俊昊曾在採訪中說道。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在此,我們不過多展開,我們主要選用兩位最具代表性的演員來看看導演與老搭檔、實力派之間的信任和默契。2018年9月奉俊昊《寄生蟲》殺青,同月是枝裕和的"老搭檔"樹木希林女士去世。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電影裡多次出演"母親"類角色,《小偷家族》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等到奉俊昊騰挪出時間觀看《小偷家族》時,樹木希林已經離開人間。
  • 著名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高分電影 每部都是經典
    他是執導《殺人回憶》,《怪物》,《寄生蟲》等影片的韓國導演。1969年出生於大邱,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學系和韓國電影學院(KAFA)。奉俊昊導演於2019年5月25日憑藉電影《寄生蟲》獲得了第72屆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 看完這30部電影,你就是下一個奉俊昊
    幾天前,《寄生蟲》勇奪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從坎城到奧斯卡,該片在韓國電影歷史上,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影片導演奉俊昊也因此躋身全球最高的導演梯隊,在世界各地家喻戶曉。羅馬非一日建成。早在《寄生蟲》前,奉俊昊就憑那部「駭世驚聞」的《殺人回憶》在韓國導演界「封神」。
  • 轉載:韓影巔峰《殺人回憶》上映15周年,奉俊昊的反類型傑作
    而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宋康昊告訴他其實早在五年前,他就想要和他合作原來五年前的宋康昊還是個到處試鏡的小演員,一次面試無功而返後,他收到了助理導演發來的信息:「很遺憾這次沒有適合你的角色,但我很喜歡你的表演,以後有機會一定合作。」當時的這位助理導演正是奉俊昊最終,奉俊昊與宋康昊首度合作的《殺人回憶》在2003年5月2日上映,累計動員觀影人次525萬人次,登上了年度票房冠軍寶座。
  • 韓國陷入《寄生蟲》「狂熱」中,政客提議為奉俊昊建博物館
    儘管這部電影的DVD早已在韓國發行,儘管新冠肺炎的陰影也沒有散去,但大量民眾還是興高採烈地戴著口罩走入影院,以在大銀幕下觀看的方式,來慶祝《寄生蟲》改寫韓國電影史的歷史性時刻。2月26日,黑白版的《寄生蟲》也將在韓國部分影院開始放映,預計屆時肯定還會有不少擁躉入場二刷、三刷甚至四刷。
  • 《寄生蟲》的「喧譁與騷動」:背後站著的不只是一個奉俊昊
    鳴梁海戰海報在姜帝圭呼風喚雨的時候,奉俊昊帶黑色幽默的《綁架門口狗》反響效果並不佳,奉俊昊一度有些鬱悶,然後憋了一肚子氣再拍了一部,當然下一部都知道就是如雷貫耳的《殺人回憶》。2000年以來的發展,的確是因為沒有審核而注入繁榮的強心針。
  • 《寄生蟲》導演推薦他最喜歡的30部影片
    憑藉《殺人回憶》、《母親》等廣受讚譽的電影,奉俊昊一直是韓國最優秀的電影人之一,但直到2019年,奉俊昊才成為全球電影巨星。憑藉《寄生蟲》,奉俊昊躋身當今世界最優秀導演的最高梯隊。《寄生蟲》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上全球首映,成為第一部獲得金棕櫚獎的韓國電影,創造了歷史。
  • 這就是奉俊昊!把赤裸裸的現實撕裂給你看
    然後,奧斯卡居然還把獎項頒給了《寄生蟲》?」僅僅 20 分鐘後,《寄生蟲》的北美製作方就在社交媒體上回應,「川普這麼說可以理解,畢竟他不會讀字幕。」 這結果確實嚇壞了包括川普在內的許多人。奉俊昊創造了近百年來奧斯卡的首例,實現了非英語片的突破,成為2020年刷新韓國影史第一人。
  • 拿下奧斯卡史上第一部非英語最佳影片!奉俊昊為什麼那麼牛?
    處女作初露鋒芒,奉俊昊就兼得了橋與人,要構思有構思,要深度有深度,還信心十足地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在犯罪類型片裡畫出人的色彩。這樣的類型片嘗試一直貫穿著他幾乎所有的長片——3年後,第二部作品就成了奉俊昊的職業高峰。
  • 揭秘韓國導演奉俊昊心目中的TOP30片單
    早在《寄生蟲》前,奉俊昊就憑那部「駭世驚聞」的《殺人回憶》在韓國導演界「封神」。該片至今都被稱作是韓國最成功的商業電影範本。隨後的《母親》《玉子》《漢江怪物》,又展示出奉俊昊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創作視角。在「類型的變奏」下,不變的是他對於人性和世界孜孜不倦的探尋與思考。這位韓國導演,是一個狂熱的影迷。
  • 過不過譽,奉俊昊都站到了那裡
    在很多影迷心中,《寄生蟲》不是過去一年最好的那部電影,相比《愛爾蘭人》或《1917》,它少了些深刻和史詩氣質,相比同樣展現了底層悲歌的《小丑》,它又少了些極致和與眾不同;它似乎也不是韓國最好的電影,遠的不說,單就坎城來說,前年與金棕櫚失之交臂的李滄東的《燃燒》理應更符合前者的口味;它甚至不是奉俊昊自己最好的電影,論驚豔,《殺人回憶》是一代亞洲影人的犯罪片啟蒙,論藝術性,《母親》中那種道德與法律曖昧之地的人性掙扎似乎也不比
  • 萬萬沒想到,寄生蟲成最大贏家,成奧斯卡第一部獲最佳外語影片
    恭喜《寄生蟲》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拿下4項獎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奉俊昊,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成為最大贏家!《寄生蟲》創造歷史成為奧斯卡創辦至今九十二年內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外語電影,著實是亞洲之光了。
  • 「影痴」奉俊昊最喜愛的30部電影,大衛·芬奇的《十二宮》在列
    基於他早期作品《殺人回憶》、《漢江怪物》和《母親》的成功,奉俊昊一直都是韓國最好的電影導演之一,但直到2019年,他才成為世界級的電影大師。
  • 電影《寄生蟲》引爆92屆奧斯卡 最全獲獎名單!
    2月10日一早,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韓國影片《寄生蟲》一戰封神,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硬核大獎收穫囊中。韓國電影《寄生蟲》海報《寄生蟲》本次全勝的價值包含了很多解讀,是第一部拿下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對話電影,是第一部由亞洲人主演的最佳影片,是韓國導演第一次榮獲最佳導演殊榮……等等等等。
  • 為何說奉俊昊的《寄生蟲》講的是韓國底層互相傾軋的故事?
    《殺人回憶》看似是一部信奉洞察力的鄉村刑警與推崇科學搜查的首爾刑警合力解決未結案件的警匪夥伴電影,最終呈現出來的卻是倒退時空中凝視虛空的複雜情感。奉俊昊的電影始於類型,終於背叛類型。他的關注點總是類型的反面。按照類型的規則與慣例,故事的每一步都該按「計劃」推進,奉俊昊卻一定要默默將其推入一個「無計劃」的無底洞。《寄生蟲》的轉折點是雯光在暴雨中按下豪宅門鈴。
  • 為什麼說《殺人回憶》是韓國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
    今年拿到奧斯卡四項大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其導演奉俊昊早期一鳴驚人的代表作正是這部上映於2003年的《殺人回憶》。影片根據韓國上世紀80年代末期發生在鄉村的真實案件「華城連環殺人案」改編,上映後在引起了巨大轟動。
  • 痛失奧斯卡,惜敗《寄生蟲》的神作!
    奪魂索是兩人殺人方式(勒死),也指代兩人自設圈套自食惡果 在不久前的第92屆奧斯卡,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出人意料的以黑馬之勢奪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大獎,
  • 《寄生蟲》橫掃奧斯卡,韓國忠武路崛起,50歲的他要喝一夜威士忌
    奉俊昊的電影鏡頭裡,孤獨無處不在,尖銳也無處不在。他的導演成名作是《殺人回憶》,這部2003年上映的影片取材於韓國真實的連環殺人案,宋康昊作為男主角之一,也留下了讓人難忘的表演。2019年,《殺人回憶》的原型兇手終於找到,也讓這部電影不僅是電影那麼簡單。噓聲,自由,咖啡館。《殺人回憶》《漢江怪物》等影片為奉俊昊在韓國影壇獲得了難以撼動的名導地位之後,他開始進軍西方電影世界。
  • 回顧創作生涯,奉俊昊51歲生快
    此次工作後他被車勝宰的Uno電影公司聘用(後來改名為Sidus),聯合編劇了閔丙天導演的《幽靈號潛艇》(Yuryeong, 1999),然後導演了自己的頭兩部劇情片。奉俊昊 的 懷舊回憶Memories of Nostalgia現在看電影變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