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淚二刷《奪冠》,全家三代人感悟女排奪冠帶來的40年回憶殺

2020-10-04 MsM姐

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體育題材大片——《奪冠》終於在推遲了200多天之後與觀眾見面了。

影片不負眾望,全程135分鐘淚點不斷、扣人心弦。時間上跨越了近40年,細節上力求真實,情感上直擊人心。演員除了啟用了國際「鞏皇」,更是女排隊員真人出鏡,表演真摯而熱烈。一次次的奪冠時間,將觀眾一次次帶入到曾經的年代,無數回憶湧現心頭。

演員陣容及精湛演繹

  • 鞏俐:

我們印象中的鞏俐是華美的;

我們印象中的郎平是幹練的。

乍一看是完全不搭噶的倆個人,鞏俐也確實是在拒絕了陳可辛導演三次之後才接的戲。

然而 陳可辛導演是這樣說的:她的演技、段位、身份、狀態,我都覺得她是最霸氣的

為了演出最好的郎平,電影開拍前,鞏俐多次隨中國女子排球隊前往寧波的訓練基地觀摩學習,了解郎平每天是如何給隊員指導訓練的。包括她說話的表情、動作、眼神等等,還要隨時拿出小本子記住要點。

飾演一個角色並不是完全去模仿,而是在了解的基礎上由內而外的呈現出來吧,鞏俐還每天接受排球訓練,賽場上每一個位置都練了一遍,因為要演教練,所以她認為每個位置的打法都要會。

正式入組拍攝那天,當鞏俐身穿女子排球隊隊服做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驚訝了,簡直就是郎平本平。豎大拇指、推眼鏡、走路的姿態、凌厲的眼神、握筆姿勢,甚至說話的語氣,重心向後站立的姿態都太像了。

有一場戲是郎平在病床前送別自己隊友,鏡頭只給了鞏俐一個背影,哪怕這只是一個背影,鞏俐也用盡全部情感去表演,鏡頭結束後,鞏俐已淚流滿面,久久不能出戲。一個背影都是戲的演員。

  • 白浪

影片中的青年郎平由其女兒白浪來演繹。與鞏俐一樣,白浪一開始也是拒絕的,因為她認為演媽媽壓力太大了,根本演不好。陳可辛導演反覆說服後,她才同意的。

這是白浪第一次演戲,為了演好年輕時的媽媽,她辭掉了美國的工作,反覆的觀摩媽媽年輕比賽時的所有動作、表情以及贏球之後的慶祝方式。

白浪在扣球的動作中,可以說是DNA式的還原了郎平本人

  • 吳剛

吳剛飾演的是具有一代功勳的教練——袁偉民。完全不會打球的他,為了演好這個角色,也是苦練扣球,導演喊停的時候,胳膊已經全部都腫起來。

有人說,他的眼皮都會演戲。我想說,他的鼻子、嘴唇都是戲。影片中有個鏡頭是吳剛的特寫,欲哭卻不能流淚。紅紅酸酸的鼻頭、緊抿著的嘴唇都訴說著複雜的內心感受。那一刻,我的眼淚一下子就崩不住了。

  • 黃渤&彭于晏

兩位演員分別飾演兩個年齡段的陳忠和。

作為年輕小生全新演繹年代經典人物,小身材大氣量,將陳忠和年輕時的由不情願當陪練員到完全融入女排的心裡變化詮釋得淋漓盡致。

假教練教真隊員,這是黃渤的第一反應,也是感到壓力最大的地方。

  • 女排隊員真人出鏡

真人出鏡就是上演一場真實的自己。她們的每一次大笑、流淚、吶喊,都是那麼的真實。

深深的印證了「文體不分家」!

影片中非運動員出身的演員們明明可以用替身,但他們如郎平一樣,動了真格的,全部都沒有用替身,所有的扣球都是經過自己的刻苦訓練,整場戲下來,每位演員都是傷痕累累。但是觀眾看到的每一個扣球動作都是他們本色出演。

整場電影看下來,讓人熱血沸騰,國慶假期毫不猶豫的帶著全家老小進行了二刷《奪冠》。


爸媽們看完電影,內心也久久不能平靜,在全家展開了一番回憶殺:

1981年到2019年,中國女排奪冠的38年正式中國改革開放的近40年曆程,每一個奪冠的時間都在上演著每個家庭的變遷故事。

  • 1981年,世界盃奪冠;這一年,我剛剛出生1歲,老公3歲;我們還沒有記憶,聽著媽媽和婆婆討論著她們初為人母的喜悅;
  • 1982年,世錦賽奪冠;這一年,我2歲,由於太淘氣,被送進了爸爸單位的日託幼兒園;
  • 1984年,奧運會奪冠;這一年,我4歲,日託幼兒園已經容不下我,我被送去了市裡唯一的長託幼兒園,每周只能回家待一天。爸媽過上了「幸福"的二人世界;
  • 1985年,世界盃奪冠;這一年,我5歲,老公7歲,婆婆說她每天騎自行車接送剛上小學老公;
  • 1986年,世界賽奪冠;這一年,中國女子排球隊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這一年,家裡擁有了第一臺彩色電視機;
  • 2003年,世界盃奪冠;這一年,我大學剛剛畢業,努力找著工作;這一年,同時也失去了家裡兩位親人;
  • 2004年,奧運會奪冠;這一年,我第一次去了香港,身臨其境的感受著心中那個繁華璀璨城市;這一年,親愛的爺爺也離開了我們;
  • 2015年,世界盃奪冠;這一年,我的女兒已經是一名8歲的小學生;
  • 2016年,奧運會奪冠;這一年,中國通過了十三五規劃,支付寶進入春晚,中國網際網路經濟、行動支付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們的生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2019年,世界盃奪冠;中國女子排球隊獲得世界三大賽第10冠;這一年,中國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風雲際會,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世人矚目。

影片除了時間上有很強的代入感之外,臺詞的經典設計也是吸引觀眾很重要的一點,那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話,那一次次觸動心靈的語言,無不彰顯著「女排精神」。


《奪冠》經典臺詞

  • 中國女排 沒有你 沒有我 只有我們;
  • 沒有人能笑著拿冠軍;
  • 鷹有時也會掉到地上,但是雞永遠 飛不了鷹那麼高;
  • 練體育是苦,但生活才是真的難;
  • 一份一份把球給我咬回來;
  • 美國人不會對你手軟,日本人不會對你手軟,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
  • 我郎平從來不裝,我都是玩真格的;
  • 下意識怎麼來的?訓練來的,不是一般的訓練,而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
  • 中國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

這是一場痛苦與榮耀的交織串聯起三代女排,十年輝煌拼搏之路。

前國家男子排球隊主力袁為民出任國家女排教練在福建漳州排球基地草棚裡對女排姑娘們進行了極其嚴苛 的訓練,堅守「三從一大」的原則,即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

這不是一般的訓練,是千百萬次、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中國女排自1981年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奪冠,成為中國三大球中首個世界冠軍。從此勝利的腳步一發不可收拾。從1982年世錦賽到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1986年世錦賽,接連拿下冠軍,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排球"五連冠"。郎平憑藉強勁而精確的扣殺贏得"鐵榔頭"稱號。敢打敢拼的她幾乎就是「女排精神」的代名詞 ,然而1986年奪得5連冠,老一批運動員退役之後,女排陷入低谷 ,近十年沒有拿過冠軍。

2013年,在中國女排成績下滑的危急關頭,郎平回歸,再次出任中國國家隊教練。還是那一年中國首次在亞錦賽無緣三甲,是38年來的最差成績。

此時「鐵榔頭」變為「鐵教頭」,帶領新一代女排浴火重生。2015年世界盃賽戰勝日本女排,時隔11年後再次拿到世界排球三大賽的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榮耀冠軍。在到2019年衛冕世界盃冠軍,中國女子排球隊一共拿下十次耀眼冠軍。三代女排用汗水和淚水的傳承,共同譜寫出了屬於中國體育的時代最強音。

有人說,影片有點兒過於表現郎平本人的功勞而忽略了女排精神。可是,我卻想說,郎平不就是「中國女排精神」的代表嗎?中國女排勇奪十次世界冠軍,郎平參與了8次,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她個人對中國女排事業的貢獻嗎?

女排低迷期,她由替補變主攻,挑起全隊大梁,

女排低谷期,她臨危受命,挑起主教大任;


正是女排精神支撐她和女排隊員不畏艱難、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義無反顧!


那到底啥是女排精神?

  • 漳州訓練基地的那布滿球印的牆壁,那每一個圓坑——這就是女排精神
  • 流汗、流血、流淚不留遺憾——這就是女排精神
  • 不怕、不躲、不服永遠戰鬥——這就是女排精神
  • 比賽不一定能贏,但就是拼了——這就是女排精神
  • 排球不是一個人的事,團結協作才是贏道——這就是女排精神
  • 中國女排 沒有你 沒有我 只有我們——這就是女排精神
  • ......

這些是女排精神,更是中國的體育精神。體育精神就是那種看不見摸不到的力量。但是這個力量卻是可以支撐人信念最強大的POWER!

中國奪冠


國歌響起


一起歌唱國歌

國歌響起、五星紅旗升旗的那一瞬間,每次都熱淚盈眶。

那是發自內心的激動,那是祖國強大的自豪感!

沒有什麼比生在一個偉大的民族而更幸福的事情了!

《奪冠》不僅給中國體育電影樹立了一個標杆,而且再次鼓舞著人心帶來奮發向上的力量。

一部《奪冠》,幾代人的回憶,幾十年的變遷,幾億人的精神榜樣!

相關焦點

  • 《奪冠》上映燃翻!春節欠的電影票一家三代國慶去還,全家淚崩
    這是1981年女排世界盃上的真實情況,也是電影《奪冠》裡呈現出的熱血鏡頭。但無論你想起的是哪一個,應該都會有這種感覺——「太燃了」!看完電影《奪冠》,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感觸,那就是「會被燃哭」。,孩子哭到打溼了衣袖,這是我們全家昨晚觀影的真實體驗,也是《奪冠》用一幕幕燃爆場景釋放的「催淚彈」。
  • 《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
    國慶賀歲大片《奪冠》賺取了許多人的熱淚。如何講述好這個早已被全方位劇透的國民性故事、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成為陳可辛的一個難題。藉此部電影上映之際,我們將一探《奪冠》背後中國女排40年的沉浮往事。在無數冠軍獎盃的背後,袁偉民三個字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這位中國體育界名人堂的傳奇功勳,不僅帶領女排贏取最早的五連冠,還一手促進中國男足晉級2002年世界盃決賽圈,圓了中國人44年的世界盃夢。然而,《奪冠》此部電影卻隱去其名,實在令人遺憾。
  • 國民影片《奪冠》公映 真實展現三代中國女排奮鬥徵程
    9月25日,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正式公映,帶領全國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電影《奪冠》首次展露三代女排奮鬥徵程的完整脈絡。此時中國女排橫空出世,以七戰全勝的姿態斬獲中國三大球首個世界冠軍,而後更是成就了世界女排史上首個五連冠的佳績。女排姑娘們成為了全民的模範與驕傲,成為中國在80年代騰飛的象徵。40年來,中國女排憑藉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搏出了10個世界冠軍。《奪冠》編劇張冀感嘆:「中國女排一路都在創造奇蹟,書寫中國人的傳奇,女排精神的核心正是中國蓬勃40年的密碼。」
  • 中國女排顏妮二刷電影《奪冠》感觸良多!直言拍攝不易
    《奪冠》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都看了沒有,這部歷經波折的電影由陳可辛導演、鞏俐和黃渤等主演,目前票房已經突破了7億,電影跨越40多年講述中國女排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奪世界冠軍 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輝煌歷程。
  •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9-27 21:53 來源:
  • 電影《奪冠》曝「新時代」預告 中國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奪冠》高燃復刻裡約榮耀一戰  朱婷、徐雲麗、張常寧、魏秋月(姚迪 飾)、林莉、劉曉彤、顏妮、惠若琪、丁霞、袁心玥、龔翔宇,一位位中國女子排球隊員步伐矯健重歸戰場,揭開新一代女排崛起之路……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上,中國女排背負著對陣巴西女排8年18連敗的巨大壓力,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絕處逢生,爆冷戰勝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隊
  • 《奪冠》刷屏:中國女排40年,輸贏已不是我們唯一的信念
    中國女排的故事跨越40年,從1973年在煤渣墊底的漳州排球訓練基地的魔鬼式訓練,電影《奪冠》再現了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更讓我們在40年的時代變遷中,深深體會到,中國在強大,世界在發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而輸贏已不再是我們唯一的信念。
  • 「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她們分別代表了1970年代、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中國女排,講述了她們心中的「女排精神」。周鹿敏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奪冠的故事,她說:「我們那代人當運動員的動機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國際比賽,就是想為國爭光。在我們國家首次進入奧運會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為國爭光的感覺特別強烈,一定要衝出亞洲。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兩天前,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女排精神」從球場被搬上了銀幕。圖說:三位不同年代的女排隊員同臺亮相 官方圖電影《奪冠》裡,1981年中國女排艱難戰勝「東洋魔女「日本隊,最終以7戰全勝姿態,壓倒衛冕的主辦國日本,獲得第三屆女排世界盃冠軍,成為中國三大球中首個世界冠軍。消息傳回國內,千萬人走出家門、宿舍,在街上歡呼高喊「中國萬歲」。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 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觀影過程中,觀眾們熱淚盈眶,頻頻擦拭眼淚,真情實感道,「開場一看到老女排們,瞬間淚崩。」「一部電影裡見證了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太燃了。」「備足紙巾,二刷走起!」四十年來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編劇張冀動容講述創作感悟,「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蹟,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主演白浪和陳展則通過電影,對女排精神產生不一樣的理解。白浪坦言「因為《奪冠》才真正懂得老女排背後的艱辛,也真切感受到母親郎平對女排的熱忱。」
  • 新一代女排全員霸氣登場,電影《奪冠》重啟榮耀時刻
    2016年,郎平掛帥出徵奧運,對於中國女排所面臨的重重挑戰,她奇兵布陣、逆風翻盤,助新一代女排再續榮耀。時代更迭,女排精神歷久彌新。預告裡,青年郎平(白浪 飾)和朱婷大力扣殺「隔空交替」,再次讓人深刻體會到幾代女排人的傳承與女排精神的延續。正如朱婷所說,「女排精神一直都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老女排留下來的精神好好保留,用更好的東西去填充中國女排,讓中國女排變得更好,讓女排精神更加充實。」
  • 白浪:參演《奪冠》才懂老女排背後艱辛
    龍頭新聞訊 從去年至今,電影《奪冠》一直都是大家最想看的電影之一。據金安國際影城工作人員介紹,影片於25日全國獻映。上映前,片方發布「新時代」預告及「新女排」海報的同時,首度打造沉浸式見證女排奪冠的獨特體驗,不少影迷提前「嘗鮮」,進入影院沉浸式見證中國女排奪冠的榮耀時刻。
  • 為了情懷,含淚看完《奪冠》,女排姑娘,你們是最棒的
    期盼了大半年,《奪冠》這部電影,終於在9月25日完成首映。為了情懷,小編走進了電影院,含淚看完了《奪冠》。一直以來,我不停的問自己,女排精神究竟是什麼?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了答案。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盃,決賽,中國女排對陣日本女排。
  • 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點燃全民記憶引爆時代共鳴《奪冠》觀後感
    還記得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大戰」上,中國女排背負著對陣巴西女排8年18連敗的巨大壓力,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絕處逢生,爆冷戰勝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隊。第二、《奪冠》見證了中國女排40年奮鬥史。中國隊教練望向郎平,目光充滿深意,不斷經過的人影遮蔽了他的視線,中國女排三十餘年的沉浮圖景被緩緩打開。從7080年代直到16年里約奧運。四十年來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編劇張冀動容講述創作感悟:「中國女排是時代發展的縮影,幾代女排人一路創造奇蹟,也是在書寫著中國人的傳奇。」
  • 《奪冠》金雞摘三獎 陳可辛:感謝中國女排與時代
    金雞獎最重磅的獎項「最佳故事片」也花落電影《奪冠》。金雞獎評委會給予影片高度評價:《奪冠》展現近40年幾代中國女排歷經沉浮不屈不撓為國拼搏的傳奇經歷,經過三次關鍵賽事,中女排隊員及教練內心的徘徊選擇與真實渴望,寫出了女排精神的不屈不撓,為女排精神注入了新時代的新內容,使其更豐富更有深度。
  • 《奪冠》瀋陽點映 「女排情懷」淚點足
    昨日,由陳可辛執導的體育題材影片《奪冠》,在瀋陽點映。作為春節檔的新片,《奪冠》也信心十足的提前在媒體面前亮相。記者看到,這部講述「中國女排」故事的電影,喚起了幾代觀眾對於女排的回憶,淚點十足。《奪冠》以鞏俐飾演的郎平為主角,展現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精神。故事從1979年到2016年,有三十幾年的跨度。除了女排在賽場、訓練場揮汗灑淚的拼搏,電影還結合著女排精神,展現了整個中國的變化。不同年代的觀眾,都可以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關於「女排」的回憶。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全面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周鹿敏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奪冠的故事,她說:「我們那代人當運動員的動機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國際比賽,就是想為國爭光。在我們國家首次進入奧運會的時候,我們那個時候為國爭光的感覺特別強烈,一定要衝出亞洲。
  •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國足全體觀看電影《奪冠》 學習感悟「女排精神」 時間:2020.10.0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奪冠》9.25首映!中國女排王者歸來
    《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在點映後好評如潮,燃爆了有所參加觀看點映的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原先定檔與2020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日期被迫延後。國內出色防疫工作,為電影院復工復產提供契機。《奪冠》官方微博配文:王者歸來。意味著新冠疫情這個大麻煩,難不倒中國女排,更難不倒中國人。
  • 《奪冠》票房已突破億元大關,女排精神引熱血沸騰
    盼了十個月,終於盼來了《奪冠》的上映,《奪冠》這是一部特別戳心的影片,熱淚盈眶的看完全片,這種觸達內心深處的感受,是從未有過的,不愧是陳可辛多年磨一劍的作品,中國女排精神在這部影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