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非洲豬瘟傳入西班牙,直到1995年才被撲滅。在根除非洲豬瘟的過程中,西班牙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雖然非洲豬瘟無疫苗可用,但西班牙藉助及時準確的診斷檢測和嚴格有效的封鎖撲殺等措施,在根除計劃頒布後的10年內即根除該病,成為該病根除歷史上的佳話。
1985年,西班牙頒布非洲豬瘟根除計劃之後,控制非洲豬瘟的策略發生了重大改進。
關 鍵 措 施:
A、流動獸醫臨床團隊網絡體系建設。這些臨床團隊參與動物圈舍的衛生監督、動物識別、流行病學調查,血清樣品採集,屠宰場的血清學監測並督促和鼓勵養豬生產者創建衛生協會(類似獸醫協會),所以,今後畜牧獸醫協會會成為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B、對所有豬場進行血清學監測。為達到此目的,建立了簡單快速準確特異的間接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診斷方法,並設國家農業研究院為參考實驗室用於協調地方和省級實驗室並給予技術支持。在根除計劃中共有17個自治區的39個實驗室參與了血清學監測。為保證試驗的準確和可信度,這些實驗室都從國家參考中心引進試驗所用耗材。
C、提高飼養場及飼養設施的衛生水平。該項計劃的實施在於防止該病的散播。包括採用基本的衛生措施,如柵欄,安全處置糞便等。同時財政上也給予相關支持,如給予低利率的貸款用於設施改造。在1985-1990年共有2175個飼養場得到改造。
D、剔除所有疫情暴發點,對所有的非洲豬瘟病毒攜帶者進行安樂死,消滅所有感染群。一旦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認疫情暴發,立刻對感染群的所有豬進行撲殺,同時對周邊樣品進行採樣以進行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調查。遵照相關法律,有關主管當局應立刻對感染豬群的生產者進行足額補償。
E、對豬群的移動進行嚴格控制。交通工具也必須進行合適的衝洗和消毒。運輸的動物必須獲得官方獸醫證明,並標註出發地和衛生狀況。在移動動物的整個過程中(包括目的地,如屠宰場和育種場),根除計劃的管理者都具有管理控制動物的權利。當豬只抵達屠宰場時,官方獸醫會在屠宰之前審查衛生證書。屠宰場必須在屠宰之後仍保存衛生證書至少1年。對於豬肉生產企業,製造商需自動物抵達至最終產品成型的整個過程中保留豬肉來源的證明材料。這些措施受到了養豬業和大量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使得該病的分布和發生率發生了極大變化。
西班牙非洲豬瘟之所以能用十年時間根除主要由於飼養者及整個相關產業人員對於根除該病的意願極高,同時農業部及西班牙各自治區的大力配合和協調運作也在該病的根除上發揮了巨大作用。西班牙人嗜愛吃生火腿,其火腿產品也享譽世界,故豬肉消費量極高,豬也成為了西班牙的主要飼養畜類。2009年,西班牙豬肉產量居世界第4位,位居歐盟第2位,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西班牙豬肉出口量佔其產量的32.3%,出口量僅次於德國、丹麥和美國,為世界第四大豬肉供應國。
西班牙的根除經驗仍有許多借鑑之處。如非洲豬瘟根除計劃實施時,通過廣泛的宣傳報導,特別是對農村有針對的進行宣傳,使得養殖者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根除計劃中。養殖者成立了衛生防禦協會並在根除計劃中發揮了主導地位。該協會最初是由市一級養殖者自發成立,以形成統一的方法對抗非洲豬瘟。這些養殖者對種豬進行血清監測,建立正確的衛生基礎設施,實行針對非洲豬瘟和其他豬病的衛生計劃並接受根除計劃管理部門提供的幫助。到1990年,西班牙境內共成立了979個協會,這些協會涉及農民4萬多人、種豬92萬頭。同時,還根據豬群的健康狀態,豬場的衛生設施水平和現在豬場所處於的狀態等對豬場進行分類登記註冊等,這些措施都大大促進了非洲豬瘟在西班牙的根除。
資料來源:養豬信息網綜合中國獸醫發布,農業農村部
談點體會:我國的非洲豬瘟完全有可能根除!但是,還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疫情瞞報、漏報問題;二是染疫區生豬及其產品偷運問題;三是疫情防控宣傳是否做表面文章問題;四是動物防疫體系缺失,無人監控問題;五是最重要的問題,各級各部門是否能打持久戰的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能儘快得到解決。眾志成城,為根除非洲豬瘟而努力!1960年非洲豬瘟傳入西班牙,直到1995年才被撲滅。在根除非洲豬瘟的過程中,西班牙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雖然非洲豬瘟無疫苗可用,但西班牙藉助及時準確的診斷檢測和嚴格有效的封鎖撲殺等措施,在根除計劃頒布後的10年內即根除該病,成為該病根除歷史上的佳話。
1985年,西班牙頒布非洲豬瘟根除計劃之後,控制非洲豬瘟的策略發生了重大改進。
關 鍵 措 施:
A、流動獸醫臨床團隊網絡體系建設。這些臨床團隊參與動物圈舍的衛生監督、動物識別、流行病學調查,血清樣品採集,屠宰場的血清學監測並督促和鼓勵養豬生產者創建衛生協會(類似獸醫協會),所以,今後畜牧獸醫協會會成為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B、對所有豬場進行血清學監測。為達到此目的,建立了簡單快速準確特異的間接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診斷方法,並設國家農業研究院為參考實驗室用於協調地方和省級實驗室並給予技術支持。在根除計劃中共有17個自治區的39個實驗室參與了血清學監測。為保證試驗的準確和可信度,這些實驗室都從國家參考中心引進試驗所用耗材。
C、提高飼養場及飼養設施的衛生水平。該項計劃的實施在於防止該病的散播。包括採用基本的衛生措施,如柵欄,安全處置糞便等。同時財政上也給予相關支持,如給予低利率的貸款用於設施改造。在1985-1990年共有2175個飼養場得到改造。
D、剔除所有疫情暴發點,對所有的非洲豬瘟病毒攜帶者進行安樂死,消滅所有感染群。一旦國家參考實驗室確認疫情暴發,立刻對感染群的所有豬進行撲殺,同時對周邊樣品進行採樣以進行病毒學和流行病學調查。遵照相關法律,有關主管當局應立刻對感染豬群的生產者進行足額補償。
E、對豬群的移動進行嚴格控制。交通工具也必須進行合適的衝洗和消毒。運輸的動物必須獲得官方獸醫證明,並標註出發地和衛生狀況。在移動動物的整個過程中(包括目的地,如屠宰場和育種場),根除計劃的管理者都具有管理控制動物的權利。當豬只抵達屠宰場時,官方獸醫會在屠宰之前審查衛生證書。屠宰場必須在屠宰之後仍保存衛生證書至少1年。對於豬肉生產企業,製造商需自動物抵達至最終產品成型的整個過程中保留豬肉來源的證明材料。這些措施受到了養豬業和大量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使得該病的分布和發生率發生了極大變化。
西班牙非洲豬瘟之所以能用十年時間根除主要由於飼養者及整個相關產業人員對於根除該病的意願極高,同時農業部及西班牙各自治區的大力配合和協調運作也在該病的根除上發揮了巨大作用。西班牙人嗜愛吃生火腿,其火腿產品也享譽世界,故豬肉消費量極高,豬也成為了西班牙的主要飼養畜類。2009年,西班牙豬肉產量居世界第4位,位居歐盟第2位,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西班牙豬肉出口量佔其產量的32.3%,出口量僅次於德國、丹麥和美國,為世界第四大豬肉供應國。
西班牙的根除經驗仍有許多借鑑之處。如非洲豬瘟根除計劃實施時,通過廣泛的宣傳報導,特別是對農村有針對的進行宣傳,使得養殖者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根除計劃中。養殖者成立了衛生防禦協會並在根除計劃中發揮了主導地位。該協會最初是由市一級養殖者自發成立,以形成統一的方法對抗非洲豬瘟。這些養殖者對種豬進行血清監測,建立正確的衛生基礎設施,實行針對非洲豬瘟和其他豬病的衛生計劃並接受根除計劃管理部門提供的幫助。到1990年,西班牙境內共成立了979個協會,這些協會涉及農民4萬多人、種豬92萬頭。同時,還根據豬群的健康狀態,豬場的衛生設施水平和現在豬場所處於的狀態等對豬場進行分類登記註冊等,這些措施都大大促進了非洲豬瘟在西班牙的根除。
資料來源:養豬信息網綜合中國獸醫發布,農業農村部
談點體會:我國的非洲豬瘟完全有可能根除!但是,還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一是疫情瞞報、漏報問題;二是染疫區生豬及其產品偷運問題;三是疫情防控宣傳是否做表面文章問題;四是動物防疫體系缺失,無人監控問題;五是最重要的問題,各級各部門是否能打持久戰的問題。希望這些問題能儘快得到解決。眾志成城,為根除非洲豬瘟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