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冬天「吃頭勢」 (作者:楊錫高)

2021-02-14 上海老底子

楊錫高

北風凜冽,冬天來了。冬天雖冷,卻是一個吃的季節。所以,今朝來講講上海人冬天的「吃頭勢」,回憶回憶老底子「饞吐水嗒嗒滴」的歲月。

一到冬天,人們冷得「刮刮抖」,都喜歡「睏懶覺」。鬧鐘響了好幾遍,再不起床上課就要遲到了。「小把戲」被伊拉娘拖出了「被頭筒」,刷牙洗臉,一分鐘搞定。一碗熱乎乎的菜泡飯已經端上了桌,「小把戲」呼嚕嚕一口氣喝完,說了句「鮮得來眉毛落特了」,又用手在嘴巴上胡亂一抹,背起書包就衝出門去。「小把戲」娘跟在屁股後頭「罵山門」:「嘎急作啥,老清八早充軍去啊!」罵聲響徹整棟石庫門,從灶皮間阿婆到三層閣爺叔都聽得「煞煞清」。

老底子,上海人家的早餐基本都是泡飯,小菜勿是幾根醬瓜就是半塊乳腐。「難板」吃根油條,要用醬油蘸蘸呃,「舍勿得」吃,蘸醬油可以省著吃,怪勿得現在有些老爺叔吃油條仍舊習慣蘸醬油。要是吃一副大餅油條,屬於奢侈了;吃一客生煎,再來一碗咖喱牛肉湯,那就是神仙了。

回頭再講講那碗菜泡飯。一般人家用開水泡一泡隔夜呃「冷飯頭」就算大功告成了,而「小把戲」娘卻要放一點隔夜小菜,在煤球爐上煮到「嘚嘚滾」。最關鍵的「竅開」是,放幾粒開洋吊吊鮮。「小把戲」逢人就講,冬天吃碗菜泡飯最暖胃了。如今「小把戲」早就成「老把戲」了,但吃菜泡飯習慣還保持著。

那年代,冬天暖胃的除了菜泡飯,還有烘山芋。小販用柏油桶改制的爐子烘烤山芋,沿路叫賣。寒風勁吹,把小販叫賣聲吹得老遠老遠。早高峰路上,「佝頭縮頸」的上班族買只烘山芋捧在手裡,邊走邊吃。老弄堂裡阿鵬有「敲定」了,隔三差五帶女朋友去外灘或者城隍廟「數電線木頭」,走「撒度」了,肚皮「咕咕叫」了,就買只烘山芋「墊墊飢」。一隻烘山芋,阿鵬跟女朋友,儂一口我一口,親熱得不要不要的。好幾次,被弄堂裡的人「刮三」了,一傳開,索性起綽號,把阿鵬叫成烘山芋了。

綽號傳到阿鵬姆媽耳朵裡,就數落起阿鵬:「以後頭子要活絡點,勿要盯牢仔烘山芋,可以調調花頭,柴爿餛飩、桂花糖粥、酒釀圓子、排骨年糕、雞鴨血湯、油豆腐細粉湯儕可以呃呀!」

那時,雖然大家都是三十六元,需要精打細算、節衣縮食,但精明的上海人,為了滿足舌尖的享受,冬天裡會創意出各種美食來。比如吃剩下的淡饅頭,又幹又硬,棄之可惜,食之嘸沒米道。於是,女生就會叫來閨蜜,打開爐蓋,擱上火鉗,饅頭切片,放在火鉗上烘烤,待到表面泛出金黃,就可以「米西米西」了。吃在嘴裡,外脆裡嫩,咬一口,滿屋香噴噴。要是有麥乳精,或者樂可福,泡上一杯,調一調,不比錦江飯店下午茶「推板」呃。如果臨近過年,每家每戶憑證可買幾斤年糕,用年糕代替淡饅頭,也是擱在火鉗上烘烤著吃,檔次上了勿是一眼眼哦。或者「難板」買一盒鴿牌龍蝦片,油鍋裡氽幾片,含在嘴裡,又脆又鮮,那味道跟現在紅遍天的十三香小龍蝦有得一拼,這個下午茶就更加有「腔調」了。

老話說,窮勒債裡,冷勒風裡。上海的風雖然沒有北方「結棍」,但北方乾冷,上海溼冷,朔風刺骨的感覺更明顯。寒風透過門窗的縫隙直往屋裡廂鑽,凍得「刮刮抖」。所以下班或者放學回到屋裡廂,人們最期盼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快快吃上熱菜熱飯暖暖身子。大魚大肉屬於「棉花店著火——不談了」,只有吃年夜飯辰光才有機會「得得米道」。上海人家一般歡喜砂鍋燉豆腐,熱到燙嘴巴,幾口下肚,渾身發熱,從頭頂熱到腳底心,好比渾堂裡淴浴,「扎勁」!

整個冬天,熱豆腐成了禦寒必備菜。老同學阿根伊拉娘燒菜「一隻鼎」,燉豆腐裡除了常見的大白菜,還經常翻花樣,有時放點細粉,有時放點雞殼,有時放點榨菜,有時放點蛋花,運道好呃辰光,買到肉骨頭放進去,相當於吃「法國大菜」了。上海人歡喜吃豆腐的名聲「響噹噹」,所以上海灘有句「吃豆腐」的俚語,當然,意思變得有點歪。

阿根娘還時常燒一鋼盅鑊子羅宋湯,其實這門手藝幾乎所有的上海阿姨都「來賽」。最早是從逃難到上海灘的白俄人那裡學來的,食材是洋蔥、土豆、牛肉、番茄沙司,洋涇浜英語把俄羅斯讀成羅宋,所以這個湯就叫作羅宋湯。但計劃經濟時代,限於食材的短缺,上海阿姨創新地簡化食材,她們用捲心菜取代洋蔥,用紅腸取代牛肉,用番茄熬製沙司,從而做成上海版的羅宋湯。

最困難的辰光,勿要講大米,連「洋秈米」都是有計劃指標的,不夠吃,大多數日子只好吃配給的麵粉。但上海人畢竟不同於北方人,吃麵食勿習慣,做麵食更是「勿來賽」。但懶人有懶辦法,有人發明了「麵疙瘩」,即把麵粉調成漿糊狀,水燒開後,用湯勺把「漿糊」一勺一勺地丟進鑊子裡,隨後放入少許菜葉,青菜黃芽菜捲心菜雞毛菜儕可以呃,等到鑊子裡的「漿糊」成了「疙瘩」的樣子並漂浮起來,就可以盛到碗裡大快朵頤了。大冬天的,一碗「麵疙瘩」譁啦啦喝下去,熱得頭頂冒汗,實在是冬天裡難以忘懷的一道禦寒美味啊!難怪「麵疙瘩」很快就在上海灘風靡開來,哪家不會做,哪家沒吃過?現在我們在有些飯店酒店的菜單上,偶爾還能看到「麵疙瘩」的身影,當然,酒店的「麵疙瘩」比我們小辰光的精緻多了,作料也升級了,比如「海鮮麵疙瘩」,裡面是鮑魚、龍蝦、象鼻蚌、梭子蟹、海參等等,都是高檔的海鮮食材,能不鮮透鮮透嗎?不過,現在的人嘴巴吃刁了,嘴裡吃著「海鮮麵疙瘩」,心裡廂卻在懷念老底子小辰光的那碗「菜湯麵疙瘩」。都曉得回不去了,卻又都在懷念。

如今條件好了,冬天暖胃、解饞的東西越來越豐盛了,比如火鍋就成了首選。冬天一來,上海的年輕人,不是在刷屏就是在涮鍋,成為舌尖上的冬天新一景。什麼四川的,重慶的,港式的,日式的,老北京的,新上海的,各種各樣的火鍋,應有盡有;什麼麻辣的,鴛鴦的,大骨的,番茄的,海鮮的,羊蠍子的,何種各樣的鍋底,眼花繚亂。不僅年輕人,老人也喜歡,再冷的冬天,一家人,或者一幫朋友圍在一桌,火鍋端上來,熱氣騰騰,寒氣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再要是有半瓶老酒咪咪,再多的煩惱統統「淨蕩光」了!

相關焦點

  • 愛美之心,​上海人更「結棍」
    原創 楊錫高 上海老底子愛美之心上海人更「結棍」楊錫高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上海人好像更「結棍」。老底子有種講法,叫「吃在廣州,穿在上海。」老底子,大家經濟都不寬裕,一個人不可能擁有太多的襯衫供你天天輪換,再加上那時還沒有普及洗衣機,真要天天純手工洗衣服也是一樁麻煩的事,而上海人又特別愛面子,生怕襯衫領子不乾淨有礙觀瞻,被人看低。於是,精明的上海人發明了假領頭,一炮打響,意外走紅,並迅速走向全國。
  • 冬天裡的美食(作者:haidi)
    haidi寒冷的冬天裡,除了正常的保暖外,飲食也是很重要的。那麼上海人在冬天都喜歡吃什麼呢?俗話說「立冬到,吃羊肉」,羊肉性溫,營養價值很高。在上海郊區,到冬天就有吃羊肉的傳統習俗,並一直流傳著「北紅南白」的羊肉做法。黃浦江南面的松江、奉賢、金山等地的羊肉做法非常純樸簡單,以白煮羊肉為主。
  • 冬天的白楊樹//作者原創
    首頁冬天的白楊樹(散文)作者:寒山雪 創作:2018/11/12沒有一絲的牽掛,哪怕有可憐的半片枯葉,落盡了繁華,走過了風情萬種妙齡。文配圖冬天裡的白楊樹它用樸實無華的姿態,展現了叢林中最真實的姣姿;它不懼西風穿梭,雪花拂面,剛強悠然的挺拔自如;在我的記憶裡所有冬天美好的場景都在楊樹美妙悠悠沉思中顫響。
  • 一個長春人眼裡上海的冬天:有一種冷叫魔法攻擊
    一個長春人眼裡上海的冬天:有一種冷叫魔法攻擊!認識了一個東北網友,在新加坡和上海都生活過,對於三地的氣候,他的體驗似乎與大家想像的大為不同。以下是他的談話實錄(略有篩減):
  • 流芳朗誦《冬天裡的微笑》|作者:歐陽文
    在線投稿 作家論壇 冬天裡的微笑 作者:歐陽文 朗誦:流 芳 寂靜的玄武湖夜晚 感受到冬天的寒冷 在拐角處的柵欄下 散落著一片月光
  • 2020版上海郊區紅葉地圖發布|魔都的冬天,從一片片紅葉開始
    2020版上海郊區紅葉地圖發布|魔都的冬天,從一片片紅葉開始 2020-12-16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上海們是怎麼過上一個暖和的冬天的?
    上海的冬天很冷,記憶裡最喜歡的,是在冬天的正午,搬著小板凳和大人們一起孵太陽。如今的熱水袋也還是冬天裡大家人手必備的存在,雖然現在也有了電熱水袋,但是很多人會覺得不安全,「永」字牌熱水袋絕對是老上海人的回憶。
  • 上海人才懂:當年冬天洗澡有多費勁|睡前分享
    冬天到了,上了一天班後,晚上回家洗個熱水澡很平常。然而,在幾十年前的冬天,上海人洗澡可費勁了。當時沒有熱水器,也沒有浴霸,甚至連澡堂也少,人們只能窩在狹小的房間裡洗澡,沒有經歷過的人,恐怕很難想像當時洗澡的艱難。
  • 江蘇人上海人到了冬天就爆發出大塊吃肉、大口喝湯隱藏技能
    傳統飲食講究食療,春生、夏發、秋斂、冬藏,應和著大自然的規律,冬天曆來是中國人滋養進補的時節。農業時代,秋天收穫莊稼、豐富庫藏,冬天宰羊殺豬、清塘捕撈,所以,江南冬季的美食以大魚大肉為主,大魚為青魚草魚,大肉為豬肉羊肉。大魚大肉,被傳統看作生活富裕的象徵;濃湯大肉,則是自古而來民間認知的冬季滋補美食。豬肉雖然早已經是一年四季隨時可以吃到,但烹飪有所不同。
  • 冷空氣殺到,上海氣溫驟降!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幾天,已經明顯感覺到氣溫下降小編的棉被封印模式開啟今天上海的氣溫下一個臺階全天在15~18℃進入十月上海的天氣就像被按下了「快進」鍵直衝著冬天而去雙十一還沒到冷空氣,你怎麼可以快過馬爸爸!
  • 一條圍巾,一個溫暖的冬天
    上海的冷得了南方冬天的精髓,真如北方人形容的那般,溼冷溼冷的。晴好的天氣有風,那風一陣陣直往你脖子裡灌,凍得你瑟瑟發抖。以前不明白為什麼上海人喜歡圍圍巾,在上海過一個冬天也就懂了。上海,十天有九天是颳風的。出門若沒有圍巾,脖子估計也要抗議了。
  • 冬天還沒來?上海下周初氣溫回暖,近期尚不具備入冬條件
    這兩天,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你,是不是以為冬天已經到了?然而,上海現在依然是秋天,而且從近期來看,尚不具備入冬條件。12月1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氣象部門獲悉,上海的入冬標準為「立冬後,連續五天日平均氣溫小於10℃」,其首日為入冬日。
  • 第九所冬天人跑了怎麼辦-冬天人跑了解決方法
    最新的遊戲主題,各種冒險其中擁有最新的空間載人冒險精神,那麼第九所冬天人跑了怎麼辦呢?下面隨爪遊控小編一起來看看第九所冬天人跑了解決方法吧。第九所冬天人跑了解決方法  一,前期過冬極簡布局  首先房子一定要在供暖核心區域,然後工廠食堂醫院也要在範圍內,冬天煤炭廠全部上崗
  • 這個冬天一起足不出滬來體驗滑雪、攀巖的樂趣吧|上海歆克勒
    位於上海寶山區的中國寶武寶地吳淞不鏽鋼地塊2018年全面停產後開始轉型發展。順應上海提出的「建設科創中心」「文創50條」著力打造國際「科創+文創」中心,如今這個老工業園區部分已搖身一變成為集競技比賽與大眾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特色園區。
  • 「冬天的可愛句子」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禾子秋刀魚,ID:heziword】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敬你杯一乾二淨的黎明 1.你問我何時歸故裡,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冬天就是香呼呼的板慄裹著糖的山楂和甜甜的烤紅薯 」4.又到了那個可以哈氣在玻璃上寫喜歡人名字的季節5. 聽說最暖的衣服,是口袋塞滿錢的那種 (hhhh)6.晚來天欲雪,能涮一鍋無?
  • 消防隊裡的四季春秋:冬天到啦
    冬天消防滿階銀葉冬陽中睡起秋色無覓處「冬天到了嗎「這是我的同事小美」「想不到消防隊裡也有女生吧」「最近值班的時候總是有葉子掉到我頭上」「天氣是真冷啊」「上海今天只有7攝氏度」「大家多穿一點哦」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2019不好過,餐飲人得學著「在冬天賣雪糕」了
    ▲滷迅所在商圈的排名(數據來源:大眾點評)然而並不是每個餐飲人都有陳爽這樣的好運氣,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今年生意突然都垮了」。滷迅樓下「七彩鮮果」奶茶店的老闆姓王,是甘肅人,他說去年生意不錯,賣咖啡、奶茶掙了30多萬,按揭了第二套房,又在高新區開了第二家店。但似乎沒有緣由地,今年生意忽然就不行了。
  • 冬天的第一杯「暖茶」
    以下文章來源於上海長寧法院 ,作者被你們暖到的 上海長寧法院本微信是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的官方微信。在這裡,您可以了解到長寧法院的最新資訊和風採。歡迎關注我們!
  • 冬天蓋被子因人而宜
    冬天蓋被子因人而宜 2020-12-11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