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diy還是找機構做申請,大多學生其實都明白文書的重要性。但到底有多重要?沒人具體講的清到底佔比多少。怎麼去寫?很多學生也沒從下手。
於是叔這邊就看到很多學生填寫的搞笑的信息調查表,比如用一個字形容你所推薦的學生時,學生往往沉浸在保守的刻苦努力,認真啊,踏實等詞彙。還有在描述給你最深刻印象時。往往答曰:做前排,舉手問問題。這種畫風我們是否在很久之前似曾相識?像這樣的內容填下來。請問怎麼才能不往模板中鼓搗?
有的學生總是問為什麼同樣背景的,甚至績點比自己差的,為什麼能申到比如像Glasgow這種uni,而自己被Reject。運氣是個操蛋的因素,但有的時候,文書的一些細節也決定著成敗。
申請是門諸多因素制衡的結果,沒人能精確預估你是否能申到xx學校,只能憑藉經驗,以及強力的優化去把失誤率降到最低,增大自己能入讀這個學校的機率。
所以在有限材料中,ps這種個人陳述重要到摧枯拉朽我們都不用說。推薦信也承擔著一個你一旦忽略了,也容易被學校忽略的尷尬存在。
而國內學生的推薦信寫作往往信心不起來。原因除了來自自己填表自己寫外,還要戰戰兢兢的怕吹牛逼過頭老師不給籤字。這中間過程還少了一層老師和學生的深入聊天。大多學生對老師的敬畏讓他們在得到籤字首肯後就能欣喜若狂,至於再更進一步的溝通,幫幫忙,人家導師分分鐘很忙的,哪有時間打理自己。這種情緒一旦蔓延。很好以及特別好的是你寫出來的rl就各種被自己限制。
還有個原因就是自己本身和導師沒啥接觸,你要編也難編,大多不是學霸學神的學生,再絞盡腦汁想編點什麼的時候,也會同時陷入當日沒和xx導師眉來眼去的悔意和自責中。
開篇說這麼多的現狀的原因就是想告訴大家,不是別人幫你寫了模板,而是你自己的經歷讓你只能被模板,甚至不如模板。
我們大多數學生不太知道英國還有美國的admission團隊中很多都有專門的中國成員處理你的申請。你們的套路在他們「閱女無數,心中無碼」的毒辣眼神中,往往是讓他掃一遍就過的套路材料……套路這種東西可怕的地方在於,你套路的付出,我套路的嫌棄。
好,說了這麼多,現在我們開始正式進入主題。推薦信內容應該具體怎麼寫?
首先,我們得確定推薦人。選誰?這個很重要。因為這個決定內容素材的提供上。一般而言英國的申請只要2份學術推薦信,如果你愣是要弄一份工作推薦信,學校其實也不反對。但如果本身就實習幾周的,那種相對來說沒太大營養的不是特別建議。當然,如果本身涉及到很多你teamwork能力以及處理事情,以及工作態度和一些時間管理方面的東西,也是可以推薦的。畢竟能寫這種的基本還是比較少的。
大多學生都需要一份學術推薦,這個學術推薦當然不能找德高望重的什麼院長一類,因為他們對你的了解程度,大概接近0。可能偶爾去代課過一次。也可能給你做了個演講。你就小心翼翼地去和他說,boss,來份推薦吧。結局會很尷尬,你對她不了就,她對你更不了解。能寫什麼。會糾結到你頭疼。特別是那些本身本科就沒多少牛逼風雲導師的,你更別糾結這種問題。找個你核心專業的老師,恰巧這個老師對你要申的專業有那麼一點點了解的時候。你的戲份就很足了。你如果沒紮實的邏輯能力,你就用實例去強化這個推薦信,形成一個梯度的提升。你如果邏輯很強,那很好很棒,多角度論述你自己的優秀。你對自己這麼了解。應該能編得很圓潤吧。什麼?你不了解?那建議先吃口屎冷靜的想想看……
確定完第一枚推薦人。第二枚就很隨機的推薦了。可以找頭銜比較高,然後稍微有過接觸的,這封推薦信的內容走向就不要再和學術內容再那麼息息相關了。可以走其他路線。比如你們共同參加過一些競賽的活動。你們在一個畫展中相遇,你們對同一個作品的愛好甚至有共鳴。額。這個編的相對來說有難度。可以適當做下導師的工作。因為從這些事例中可以引出你諸多其他品質,比如愛健身鍛鍊,愛藝術,愛生活,背包旅行,走走,堅定的文字記錄者。真的真的有很多點可以去寫的。這些隨便挑一個都不會套路也可以寫的新穎屬於自己……當然,別編的被導師打臉?讓你重新改。那你就大寫的尷尬了。
我們一直都在迷信什麼高端文書寫作和低端文書寫作,其實這中間的區別不是本土寫法,也不是結構完整。而是在意內容的個性上。比如,我就見過一個哈工大的學生的推薦信,他老師就寫了一句話。大致意思是說這娃是我任教以來,見過的位數不多的數學上的天才。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聯繫我。完事,然後學生另外一份推薦是工推。ps改2稿,總體是屬於邏輯型的ps,然後學生申應用數學和統計類專業,offer就是一堆。我不否認學生本身背景牛逼。但這麼簡潔的推薦信,你們敢用嗎?對於很多學霸來講,所謂高端文書路線,就是需要強化你特殊點。把這個點放大。來勾引officer的興趣點。如果有人寫這麼一封letter說這孩子是數學類天才,怎麼個天才法你肯定想知道吧。於是繼續興致勃勃的去看ps。ps中當然不能羅列你cv上有的東西。還需要更吊胃口的去佐證你的確棒棒到不選你,officer就是瞎……
當然這種近乎逆天的的間接文風一般學生是用不起的,但對那些有著獨特風格的學生來說,這就是一封讓officer心都癢的藥。我們寫文書,其實很多時候都會去研究別人,特別是招生團隊的心態。我們希望他們捕捉到我們哪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恰巧對學生有利的。
比如申教育的學生,部分肯定是有支教經歷的,這個是真的加分項,可以套在任何推薦人身上,支教的經歷可以讓學生本身有很多人性上的光輝得到提升,也可以讓推薦人輕描淡寫的說你就是天生適合當教師的。怎麼佐證,你們可以通過不同例子去平衡……額,不要套路,這麼多腦細胞可以用在怎麼推到admission身上的啊啊啊啊!!
除了以上說到的,其實我在上面用到了一個詞,多角度地去證明你學術上的優秀。也就是說,rl可以寫很多你本來ps要用,但也可以捨棄的東西。如果是這樣的話,果斷用在rl上,ps另某他路。比如,你在學生會擔任過什麼,這是能體現你責任心和社會能力,以及小組織裡領導能力的東東。
還有如果有辯論隊這種,也是大力加分項,這能寫的東西就太多,機智,邏輯而且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滿分。當然其他隊,比如籃球,足球以及其他的,你也可以寫,足球和英超聯合起來嗎?比如我和這個學生都是紅魔的鐵桿云云。
還有幾個比如學術團隊的,比如數學小組啊,一些創意大賽啊,志願者啊。實習啊,科研啊,校刊活動啊。都有要點讓你去可圈可點的。
差不多就這麼多了。結了個尾。
表示很多學生甚至中介顧問都質疑過推薦信是否重要這個問題,質疑歸質疑,但遞交的我們卻從不能馬虎,除非你真正的不在乎。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前期多做少錯,換來後面offer如雨。這是我們去準備這些材料的真正態度。就別再用哪些老掉牙的比如上課坐前排的梗了,真的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