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水市省人大代表為全省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甘肅網1月14日訊 據天水日報報導(記者 王曉馨 馬放)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以來,我市省人大代表肩負全市人民重託,依法履行職責使命,認真審議政府、人大常委會及法、檢兩院工作報告,並立足我市市情實際,著眼全省發展大局,積極為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重大項目建設、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成為代表們建言時的熱詞。
熱詞一: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渭河是黃河的第一大支流,自西向東橫貫天水全境。把渭河天水流域環境保護好、治理好是我們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王國先代表建議,由省級層面牽頭主導,抓緊研究謀劃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及重大項目、重大工程,爭取將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列入全省乃至全國戰略規劃,請求中央給予更多的支持、指導和幫助,做好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兩篇大文章。申君明代表建議,省上統籌謀劃建立平臺,渭河支流區域市、縣區根據需求和實際報項目、裝內容、領任務、抓落實,共同把黃河的第一支流渭河治理好、保護好。
熱詞二:重大項目建設
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利用省人代會平臺,我市省人大代表就如何加快項目建設積極建言。劉天波代表建議,將清水縣至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至隴縣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納入全省「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升區域道路通行能力,實現交通互聯互通。劉文璽代表建議,由省內外專業人才對古城天水進行高標準保護規劃、高水平論證,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加大政策和資金投入,使天水珍貴的歷史遺存得到最有效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程江芬代表建議,將S35線景泰-禮縣高速公路通渭至秦安連接線列入全省「十四五」規劃,徹底打通秦安、通渭等地區對外連接的快速通道。
熱詞三: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天水歷史悠久,文化旅遊資源富集,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的第一重鎮。就如何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市,王正茂代表建議,依託專家智庫資源和麥積山論壇社會影響力,將天水麥積山綠色發展論壇打造成國字招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機構和紅色基因培訓基地,促進天水乃至全省經濟和文化旅遊業發展。張棟梁代表建議,要準確定位文化旅遊這個綠色產業,編制符合實際的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堅持規劃的引領和導向作用,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有效結合,不斷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
李肖鋒代表建議,將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保護項目納入全省「十四五」文化旅遊提升重點工程,加快課題研究,加大投入力度,促進民族地區文化旅遊產業加快發展。
熱詞四: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強市場活力、穩定社會預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發展和就業的有效舉措。馬忠福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完善「府院聯動」工作機制,努力營造法治化、可預期的良好營商環境。溫寬和、賀銘代表建議,對民營企業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在融資、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發展鬆綁減負。王光慶代表建議,省人大常委會要在優化全省營商環境方面進一步發揮地方立法的引領、規範作用,多組織代表參加各類調研、視察等監督工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張發魁代表建議,要認真落實中央精神,儘快制定出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實施辦法,促進形成民營經濟「百花齊放」的發展局面。
天水發展離不開省上各方面的支持,本次省人代會期間,天水代表團張懷仁、蔡文浩、肖勝利、劉青、孫靜萍、劉麗芳、王作誼、王有雲、靳志強等代表都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從人才引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城鎮化進程、改進教師招聘辦法、謀劃甘肅經濟帶、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等方面提出了很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意見建議。
代表們牢記職責使命、不負人民重託,以良好的履職成效為全省改革發展穩定貢獻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