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裡某個周末,河北端村。
高溫烤曬下的村莊裡,農家人早早地處理好一天的農活,空出最熱的時間在家悄聲納涼。上午十時整,一名叫做李欣雨的小女孩在家門口尖著嗓子喊了一句:「媽媽快點,我要去學琴了。」 女孩的聲音仿佛具有某種魔力,瞬間打破了小村的閒適和安靜,只見幾十個曬得黑不溜秋、年紀相仿的小男孩、小女孩突然從各個方向冒出,雀躍著奔向位於村中心的小學校。
大約半個小時後,孩子們的嬉鬧聲沒了,學校裡開始傳出大提琴、長號、長笛、非洲鼓等多種樂器演奏聲,咿咿呀呀,熱鬧了整個村莊。
這是記者近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端村鎮端村村見到的一幕。
鄉村女孩的大提琴夢
2011年,以支持藝術教育和藝術普及等為主要業務的北京荷風藝術基金會在端村開始了它的鄉村藝術教育公益試點項目——在完善基礎教育的同時,將音樂、舞蹈、美術、美學等經典藝術門類引入鄉村學校,帶給農村學生經典藝術教育的啟蒙,浸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時隔兩年,該基金會發起人李風已頗為「樂見其成」——端村所屬東堤、西堤、大河南三所小學共計600人左右,初報藝術班的孩子將近400人,時值暑假,目前有近200個孩子堅持藝術學習。
11歲的李欣雨是最早報名參加基金會在端村學校開設藝術班的學生之一。藝術班課程有美術、芭蕾舞、管弦樂、戲劇社和合唱五個門類,李欣雨選擇的是管弦樂裡的大提琴。選擇的理由很簡單,李欣雨曾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大提琴演奏,「聲音特別好聽」、「特別優美」,後來還因為屢次纏著媽媽買琴而被訓斥了好幾次。
李欣雨的媽媽王靜是一位性情溫和的女人,丈夫外出打工,自己一邊種地,一邊守著女兒的生活學習。「現在農村裡很多家庭也都是一個孩子,平時有什麼要求我都會儘量滿足她,但買琴貴不說,我買了她也沒地兒去學。」 王靜說。
基金會的到來正好緩和了母女間的小矛盾。王靜第一時間去學校給女兒報上了名,「北京來的老師給她上了幾次課,說很有天分。現在每周上課都積極著呢。」看著女兒圓了夢想,王靜打心眼裡感到高興。
「北京來的老師」
王靜眼裡的「北京來的老師」名叫吳昊,目前就職於中國東方交響樂團,是一名大提琴演奏員,自荷風藝術基金會項目在端村開課以來,她幾乎每周末都和來自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愛樂樂團、中央歌劇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等國家最高藝術院團和藝術院校的師生們到端村給孩子們上課。
李欣雨是大提琴班少數幾個成績突出的孩子之一,也頗得吳昊喜歡。「總共上了十幾次課吧,這孩子已經拉得有模有樣了,」不過在吳昊看來,碰到有藝術天分的孩子固然喜歡,但正如基金會做鄉村藝術教育的宗旨,是希望通過經典藝術教育讓孩子們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經典藝術的「美」刺激孩子的心靈,從而陶冶性情,豐富和充實精神世界,「大多數孩子都很普通,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接受藝術教育。」
端村學校藝術教育課程是每周末開課,目前由北京知名藝術機構、藝術院校的師生以志願參與的形式從北京「組團」到端村上課,「通常是周末早上七點半從北京發車,車程兩個多小時,上午一節課,下午兩節課,然後回北京。」吳昊告訴記者,雖然比在北京帶課辛苦得多,但大家都願意堅持,甚至身邊的同行、同學都主動加入進來。
「這就像是一塊荒蕪而貧瘠的土地,你在這開墾,播種,孩子們對每一種藝術門類的好奇、求知,每一點進步,他們每打出的一個節拍、彈出的一個音符,這些都是我們的收穫和財富。」吳昊動情的告訴記者。
藝術教育的「端村模式」
在吳昊給孩子們一遍一遍講解樂理、大提琴演奏基礎知識的同時,在距離教室不遠處,幾名工人正冒著炎熱給一棟佔地30畝的建築物做最後的優化和美化處理。再過半個月,這裡將舉行「端村學校」新校園啟用儀式和新一屆開學典禮。
新的端村學校由端村原東堤、西堤、大河南三所小學合併而成,預計2013年秋季,來自端村的八九百名適齡兒童和社會招生入學的孩子們,共近千名小學生將一同走進新校園。
「這裡將充滿喜悅和歡樂,古詩文經典的誦讀聲與西方古典音樂的靈動音符將瀰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端村學校捐資人之一、荷風藝術基金會發起人李風向記者描述自己的設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辦教育是件費力氣的事情,何況藝術教育投入大,見效周期更長。那麼,荷風藝術基金會又為何執著於在鄉村辦藝術教育?為何又選擇經典藝術教育?
面對記者的追問,李風講述了在端村辦學的初衷。「藝術教育是一項基礎性工程,無論對於個人的成長,還是對於具有創造力的社會的構建,藝術都是極其重要的基礎。今天我比以往多了份信心,我認為藝術能帶給處於貧困中的兒童巨大的勇氣和自信,這是一種精神的財富。雖然他們物質貧窮,但是精神富有,孩子們對美的認知,所有這一切都不是普通教育能解決的。藝術教育能給予他們巨大的、長遠的、深厚的、基礎性的精神財富。」李風說。
一位名叫劉洢橦的學生家長特地跑來告訴他村裡一些孩子的變化,「過去放學回家、放暑假孩子就跟放羊一樣,現在基本能做到每天在家練習單簧管。」劉洢橦還在日記裡寫道:「說到願望,我的願望就是長大後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老師。我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學習音樂的快樂和美好。」
按照李風和他團隊的設想,未來端村學校將成為一個鄉村文明中心和鄉村藝術教育示範中心,「1000餘個孩子入學,如果我們能影響1000多個家庭,影響的是禮儀,影響的是對生活、對藝術和對世界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孩子把這些理念帶回家。我們計劃在全國推廣『端村模式』,通過鄉村學校文明中心,來影響農村文明建設。」李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