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一副眼鏡就能進入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這種技術就是 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技術。當醫學用上 VR 技術將碰撞出怎樣的改變? 遼寧省人民醫院率先在遼寧地區利用 VR 技術輔助,成功為 3 名患者實施顱內腫瘤手術。在手術前,醫生和家屬戴上 VR 眼鏡能 360 度全方位看到腫瘤的情況,了解手術的難點和風險;在手術中,醫生通過 VR 眼鏡能清晰看到腫瘤與動脈、靜脈及神經的關係,切除腫瘤更有準頭,避免不必要的損傷。採用這項技術後,一臺腦部腫瘤的手術用時至少縮短了 30 分鐘,手術的精準性、安全性大大提高。
"VR 技術目前在國內只有幾家大學在研究運用,我們率先在遼寧省內把這項技術運用到顱內腫瘤手術中,近日做了 3 例手術,效果都很好。" 昨日,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顱內腫瘤團隊的郭學軍副主任醫師介紹。
VR 技術運用到顱內腫瘤手術,首先要構建腫瘤的虛擬立體模型,醫生和家屬戴上 VR 眼鏡能夠清晰地看到虛擬立體模型," 通過 CT、核磁共振採集患者腦部的信息數據,用 4-6 小時通過軟體重建出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以及和血管、神經的關係,呈現出來的是立體圖像,並且可以縮放、旋轉,戴上 VR 眼鏡後可以 360 度全方位查看。" 郭學軍介紹:以前通過 CT、核磁共振的片子看到的是一個二維平面,看不見腫瘤的整體形狀,和腫瘤發生關係的血管、神經顯示不全面," 以前通過 CT 片子給家屬介紹患者病情,因為圖像是平面的比較抽象,家屬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現在家屬戴上 VR 眼鏡可以看到腫瘤的整體面貌,了解腫瘤有多大,腫瘤內部及底部連著哪些血管,手術時需要避免損傷哪些血管,幫助家屬了解手術的風險。"
有了腫瘤的虛擬立體模型,醫生戴上 VR 眼鏡甚至可以進行模擬手術練習,郭學軍說:" 通過虛擬模型,我們可以模擬手術的過程,點擊去掉顱骨,顱內的情況就呈現出來了,腦組織、靜脈、動脈、視神經、聽神經、腫瘤分別用不同的顏色標示,它們和腫瘤的關係一清二楚,把腫瘤剝離出來需要避免切斷哪些靜脈和動脈,可能會有哪些情況和危險發生,在這個時候就心裡有數了,對成功實施手術非常有幫助。"
在手術進行時運用 VR 技術,把虛擬立體模型投射到患者的頭部,醫生戴著 VR 眼鏡可以參照虛擬立體模型進行手術,投射的位置可以隨時變換,不會影響醫生的視線和手部動作," 以前做顱內手術,打開顱骨後找到腫瘤,也只能看到腫瘤的上面和周圍的情況,至於腫瘤內部及下面還和哪些血管和神經連接在一起,沒辦法看到,只能憑著經驗進行切除處理,不可預見的損傷和風險很大。" 郭學軍說:戴著 VR 眼鏡參照虛擬立體模型,能夠看到腫瘤內部及底面的情況,動刀更有準頭了," 戴著 VR 眼鏡就和導航一樣,看著立體圖像切除腫瘤,和腫瘤沒有關係的正常血管和神經就不會被切斷了,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
以前做一臺腦腫瘤手術需要 4 小時左右,運用了 VR 技術之後,因為手術前的了解和準備非常充分,手術中可以參照虛擬立體模型進行驗證和輔助,手術的時間有所縮短," 採用 VR 技術之後,手術時間至少能縮短 30 分鐘,而且能避免損傷重要內部血管及神經,降低手術併發症,使手術更安全。手術時間越短,對患者的損傷越小,對手術後的康復越有利,這是新技術帶來的最大好處。" 郭學軍說。
遼瀋晚報 · ZAKER 瀋陽記者 吉向前
【來源:遼瀋晚報·ZAKER瀋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