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成立85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12-15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記者陳銳海)12月14日,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成立85周年學術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召開。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水科院承辦,會議圍繞水生態、人工智慧與水、非洲與水三大領域設置議題,聚焦國際學術前沿展開討論與交流。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在內的30多個國家的70多位知名專家作學術報告,提出水與環境問題解決方案,呼籲全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多重危機下的挑戰。

中國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長期致力於推動水利科學的學術研究和工程應用,其開展的活動不僅推動了跨學科的水科技進步,加深了各利益相關方的相互理解,提升了公眾意識與參與程度,而且促成了水領域的共識。

田學斌表示,水利部願意藉助學會這一重要平臺,深化全球夥伴關係,學習借鑑世界先進經驗,分享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理念與最新成果,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共同推進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涉水目標。

衣索比亞水、灌溉和能源部部長貝克利表示,在水發展的歷史關鍵時期,促進水工程實踐,對全球應對水挑戰極為重要。非常高興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為水與環境從業者、實踐者提供了引領性的高端平臺。非洲有22個大型流域、66條大的河流,提供水資源綜合管理和水電清潔能源將進一步助力非洲可持續發展。另外,氣候變化影響了降雨模式,針對氣候變化等世界性挑戰,衣索比亞將進一步吸引投資,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促進國際合作,進一步推動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為衣索比亞提供水安全的保障,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6、9、13、14等的落實。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主席、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行偉表示,經過85年的發展,學會匯聚了水利與環境工程業界專家學者,為水利工程學的發展與環境保護作出了卓越貢獻。學會根據新時代新要求制定了戰略發展規劃,將致力於提高學會在全球事務中的參與度,進一步啟迪和傳播前沿知識,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知識產品繼續引領行業進步。

西班牙生態轉型與人口挑戰部水資源總司國際協調人歐羅娜介紹了學會馬德裡秘書處的情況。他指出,水問題是西班牙需要重點關注的關鍵環境問題之一,面對氣候變化等挑戰,西班牙在歐盟境內進一步嚴格落實了水資源和水質保護,期待在水資源管理與保護、流域管理等領域加強與IAHR這一高端平臺的合作與交流。

研討會將圍繞水生態、人工智慧與水、非洲與水三大領域,分14個會場開展研討交流,議題涵蓋生態水力學、人工智慧和水、供水的數位技術、基於自然之力的解決方案、氣候變化與海岸韌性、非洲水安全、洪水風險管理、廣義水循環的實踐、管理和融資等方面。

相關焦點

  • 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通訊員/供圖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褚國鋒 記者 曾江 趙徐州)2019年3月27日至28日,「2019成都『中華續道藏』論壇暨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四川大學舉行。
  • 水利部副部長:我國水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 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14日,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成立85周年學術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召開。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 圖片來源:水利部據悉,中國為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最重要的成員國之一,1987年重新恢復在學會的活動,並分別於2001年在北京和2013年在成都承辦過國際水利學大會。2015年,中國與西班牙方面聯合承辦學會總部秘書處。
  • 發揮國際組織作用 服務水利改革發展——訪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
    當地時間9月21日,聯合國舉行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75年來,聯合國及其下屬組織為全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水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聯合國高度重視水問題,在千年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都包含了涉水的目標。
  • 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系列獎項揭曉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吧2020年12月3日,中國大壩工程學會2020年度科學技術獎系列獎項(包含學會科技進步獎、學會技術發明獎、大壩傑出工程師獎、汪聞韶院士青年優秀論文獎四項)在第九屆水庫大壩新技術推廣研討會開幕式上隆重揭曉。
  • 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大會頒發首屆中國政治學會青年政治學優秀成果獎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5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由中國政治學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承辦的「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四十周年暨新時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學術研討會
  • 民胞物與和合天下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民胞物與和合天下 紀念張載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時間:2020
  • 「『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穗召開
    「『一國兩制』的港澳實踐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穗召開
  • 楊浦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楊浦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 2020-12-14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
    近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與古巴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聯合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建設基金會支持的「中國古巴建交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滬召開。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王德忠和古巴共和國駐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埃爾南德斯出席研討會並致辭。
  •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機械循環支持分會成立
    本次大會開幕式上還宣布成立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機械循環支持分會以及啟動第六個全國心力衰竭日。他表示,本次學術會議的召開,旨在圍繞重症心臟病救治,為領域內的醫務工作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集成各方力量和智慧,進一步提高我國重症心臟病的防治水平,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現全民健康共建共享貢獻力量。
  • 【學術會議】第二屆河流全物質通量國際 學術研討會(AMFR 2019)
    「天然有機質研究情報的關注者,第二屆河流全物質通量國際學術研討會(AMFR2019)於2019年10月11日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
  • 第十一屆東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陝西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第十一屆東亞漢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陝西師範大學會場2020年10月17-18日,由東亞漢學研究學會、陝西師範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主辦
  • ...一體化和自動化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控制工程學術論壇(ISSMAS...
    打開APP 第七屆傳感器、機電一體化和自動化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控制工程學術論壇(ISSMAS-CE 2021)將開啟 AEIC學術交流中心 發表於 2020-12-28 16:41:00
  • 紀念陳門五傑暨陳寅恪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修水開幕
    本臺訊 (九江廣電全媒體記者 梅傑 修水臺 阮皇勇)11月21日上午,紀念義寧陳門五傑暨陳寅恪誕辰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修水縣開幕。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黎隆武、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郭力根、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黃小蓉,市領導潘熙寧、孫朝輝、嚴盛平出席。
  •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側記
    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側記為了總結中大東南亞研究的學術傳統,繼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學風,東南亞研究所籌備舉辦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邀請前輩學人、校友、校外同行參與,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        2018年12月1日上午,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慶典暨學術研討會在廣州中山大學南校區小禮堂隆重舉行。
  • 上海世雄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中美建交4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上海世雄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舉辦中美建交4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10-17 14:13 來源:澎湃新聞
  • 紀念著名回族楊志玖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隋唐宋元時期的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
    開幕式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江沛教授主持。開幕式上,南開大學校長龔克教授,中華書局顧青總編輯,中國唐史學會會長、武漢大學凍國棟教授,中國元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陳高華先生,日本國大阪國際大學榮譽教授松田孝一先生,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洪金富研究員,南開大學榮譽教授劉澤華先生,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張帆教授等先後致辭。
  •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202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召開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202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近日,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主辦、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承辦的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2020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召開。
  • 寧波市召開水利新技術學術交流會
    本站訊 12月1日,由寧波市水利學會主辦,中國水利學會寧波(餘姚)服務站協辦的「科創中國」寧波水利新技術學術交流暨天一論壇,在寧波市科學探索中心「科創中國,甬創未來」寧波直播室召開。會上表彰了2020年寧波市水利科技創新獎,《平原軟土地基超低揚程大流量泵站工程關鍵技術研究鍵技術研究》1項成果獲得一等獎;《基於多水源條件下區域生態調水機制研究》、《智能測算系統在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分析管理應用研究》等3項成果獲得二等獎;《寧波再生水回用工程(再生水作為環境用水應用研究與示範)》、《基層水文測站信息化管理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