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elefant、Doomscrolling、knuffelcontact,荷蘭人還選出了一個長到犯規的2020年年度詞彙:anderhalvemetersamenleving。
01、看得懂的年度詞
這是全世界被新冠疫情主宰的一年。
在美國,2020年韋氏詞典選出了他們的年度詞彙Pandemic(疫病)。德國語言學會也將「corona-pandemie」選為2020年度詞彙,這個詞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冠狀病毒疫情。相似的是,「疫」以超過30%的得票率當選為馬來西亞年度漢字。
這場疫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英國《劍橋詞典》宣布,隔離(quarantine)成為其2020的年度詞。在今年的搜索量中,如果去掉「你好」(hello)和「詞典」(dictionary)詞,「隔離」躍居榜首。
在新加坡,「罩」當選了今年的年度漢字。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瘟」字和「封」字。新冠疫情爆發後,口罩一躍成為我們的日常必需品。在與「罩」為伍的日子裡,人們努力接受並適應一種人人戴著口罩的交流。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公布,能夠反映2020年日本世態民情的年度漢字為「密」。因為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在日語裡出現了「3密」這個詞,指密閉、密集、密切接觸。嚴防「3密」在這一年已經成為日本國民的新生活方式。
12月14日,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清水寺公布日本2020年年度漢字。
在世界的另一端,巴西人用在「哀悼」(luto)一詞來定義2020年。這是諮詢機構CAUSE和民意調查機構IDEIA在12月15至17日之間對全國1200名巴西人進行訪問後得出的結果。這當然也與新冠病毒有關,集中了大部分全國新冠病例的東南部地區,最能感受到「哀悼」的重量,有39%的受訪者選擇這一詞語定義他們的2020年。
巴西《EXAME》雜誌報導,調查顯示,31%的受訪者選擇「哀悼」作為年度詞,其次是「隔離」(isolamento,24%)和「抵抗」(resistência,14%)。
英國牛津詞典決定放棄選出一個年度詞彙。其團隊轉而給出了一堆年度熱詞。
這些熱詞包括但不限於:COVID-19、WFH(在家工作)、lockdown(封城)、support bubbles(中文為支援泡泡,意指除了同住在一起的人以外,還能夠有近距離肢體接觸而不需要保持社交距離的同一組群體)等。
牛津詞典還發現,今年發生了太多史無前例的重大事件,數百種新的詞語和詞語的新用法也因此出現了。總裁卡斯珀·格拉思沃爾(Casper Grathwohl)說:「我從未見過像我們剛剛經歷過的一年的語言。牛津團隊正在確定數百種重要的新詞和新用法,其中數十種在任何其他時間都可以成為年度最佳詞彙。」
他說,「這既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有點諷刺的,在一年裡,人們的語言交流變少了,但2020年卻充滿了新詞。」
02、看不懂的年度詞
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那些奇怪的新詞語吧。
「doomscrolling」(字面意思為「壞事滾動」,譯作「負面刷屏」)是紐西蘭今年的年度詞語,它的意思是「滾動瀏覽閱讀災難性事件的內容」。在疫情前,這個詞語只是很偶爾出現,今年這個詞的使用變得非常頻繁。專業人員警告說,緊跟新聞沒有錯,但經常負面刷屏會影響心理健康。
奧地利德國學會(GSÖD)的專家評審團選擇的2020年年度詞彙是「小象」(Babyelefant,通常用德語寫成),因為這個詞語在奧地利成為了抗擊病毒的象徵。
在新冠病毒剛剛在奧地利蔓延時,政府通過鼓勵人們保持「一頭小象」,即一米的距離來鼓勵人們在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
現在在公共場合保持一頭小象的距離已經成為了法律。「小象」的說法太受歡迎了,以至於奧地利郵政在10月發行了一種特別版的冠狀病毒郵票,郵票上印著「小象」。
奧地利的特別版「小象」郵票 圖源:德國之聲
荷蘭人的年度詞彙也和保持社交距離有關,但看起來並不那麼可愛。在進行了12000人的投票後,荷蘭人選出了一個長到犯規的2020年年度詞彙:anderhalvemetersamenleving。這個詞可以直接翻譯成「one-and-a-half-metre-society」,是指一個社會限制措施,即保持1.5米的社交距離。
和荷蘭以及奧地利相反的是,在比利時的荷蘭語區,「knuffelcontact」獲得了52%的選票,成為比利時的年度詞彙。「Knuffelcontact」的字面意思是「可以擁抱的夥伴」,指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可以與你有親密(身體)接觸的家庭成員以外的人。
根據比利時最新的國家措施,在隔離期間如果有親密接觸的需要,可以被允許有一個「 knuffelcontact」,而單獨生活的人則可以多申請一個擁抱夥伴。
擁抱在疫情期間至關重要 圖源:VICE
比利時衛生部長弗蘭克·范登布魯克(Frank Vandenbroucke)創造了這個詞,他在接受電臺採訪時解釋了可以擁抱的重要性。「擁抱(knuffelen)這個詞本身已經是一個很棒的詞,」他說。「擁抱是愛,它給人帶來愉悅感。」
比利時在新冠病毒最初開始蔓延的時候,鼓勵人們保持嚴格的社交距離。但由於疫情帶來的隔離期越來越長,人們抑鬱和焦慮的情緒明顯增加,魯汶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Filip Raes說。「因此,我認為人們可以有擁抱夥伴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只要他們遵守公共衛生規定,保持接觸是很重要的。我們是一個社會物種,我們需要和周圍的人保持接觸。」
許多歐洲政府似乎都開始意識到這一點。與3月份更嚴格的封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很多國家都不願完全禁止社會接觸。例如,在英格蘭,針對最近重新實施的封鎖措施,額外實施了「支持群組」(support bubble)的措施,也就是允許單戶家庭與另一戶家庭保持物理接觸,相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