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數字媒體系2021屆畢業生黃映珣、莫舒琪、張秋萍聯合設計的作品《共生》正在清遠1988青年文創藝術節上展出。這個活動的舉辦地清遠網際網路+創新產業園(華南聲谷)以服務外包、產教融合、動漫電競等為發展定位,是越秀、清城共建產業園區之一。目前,華南聲谷園區啟動區已正式開業運營,萬方大數據即將投入使用,博宏藥業總部經濟項目一期即將動工建設,中國聯通(華南)智能通信網際網路產業園項目正式籤約。
日前,越秀區·清城區對口幫扶聯席會議在廣州市越秀區舉行,越秀區委書記王煥清表示,越秀區將加大幫扶力度,力爭將越秀區·清城區對口幫扶工作打造成為標杆,讓兩區在幫扶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廣清一體化。
清城區委書記邱澤軍表示,下一步兩區將在城市建設管理、產業共建、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方面聚焦發力,推動對口幫扶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延伸和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黃玉熹 通訊員 李麗珍 何立
轉變幫扶模式 合作共建產業園區
越秀清城對口幫扶實現了從「輸血幫扶」向「造血幫扶」的轉變。在資金幫扶方面,越秀區每年在安排專項資金、爭取廣清幫扶指揮部資金的基礎上,還設立了總規模高達30億元的清遠物流產業發展基金。在產業幫扶方面,實現了從單一聯合招商向共建產業園區的轉變,其中華南聲谷園區啟動區正式開業運營,萬方大數據即將投入使用,博宏藥業總部經濟項目一期即將動工建設,中國聯通(華南)智能通信網際網路產業園項目正式籤約;廣百南部物流樞紐項目二期加快建設,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清遠配送中心一期投入試運行,廣清農業眾創空間與500多家服務機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兩區對口幫扶實現了從「專項幫扶」向「全面幫扶」的轉變,在起初著重開展產業幫扶的基礎上,將幫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社會民生、城市建設管理、基層社會治理、營商環境優化、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並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目前,清城區102所學校已實現廣清教育結對幫扶全覆蓋,清城區10家醫療機構與越秀區6家醫療機構實現全面結對。
兩區對口幫扶實現了從「物質幫扶」向「智力幫扶」的轉變。在教育、醫療方面,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從清城區選派到廣州市、越秀區跟崗進修或培訓的教師和醫務人員累計達到4287人次,越秀區選派到清城區指導的教育和醫療領域專家、領導累計達到2019人次。
學習借鑑經驗 提升中心城區品質
日前,清遠市專題研究部署中心城區19條重要道路美化綠化彩化工作,清城區將以籌備省運會、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打造美觀、乾淨、清爽、樸素、自然的綠化景觀,實現「白天看綠化、晚上看亮化」的城市建設目標,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的城市品質。
越秀區地處廣州市中心城區和老城區,在推動城市「三舊改造」「微改造」、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上,策劃了很多成功案例,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清城區學習借鑑。兩區將在城市建設管理方面加強交流合作,提升城市氣質形象。
在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清遠市已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作為中心城區,清城區正在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和垃圾分類試點創建工作。越秀區作為廣州市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標杆,創建了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全區域覆蓋、全社會參與」和「精準分類、精細處理、精益利用」的越秀模式,形成了垃圾分類的「越秀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兩區將在園林管護、城市管理、公共管理,特別是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領域加強交流合作,利用越秀區的寶貴經驗和做法,幫助清城區解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以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問題。
加大共建力度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越秀區將立足「行政服務中心、文化核心區、科技創新基地、現代服務業高地」四大功能定位,注重畝均產出,以六大國家級產業園區為主陣地,深入實施現代產業中長期規劃,持續穩鏈補鏈強鏈,推動產業高端高質高新發展。清城區提出了要堅持工業強區發展理念,加大工業投資,強化招商引資,推動園區擴容提質和產業集聚式發展。
在此背景下,兩區將加大產業共建力度,進一步深化在共建產業園、產業布局、聯合招商、產業鏈打造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廣清空港物流產業新城、清遠網際網路+創新產業園(華南聲谷)等共建園區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加快一批籤約未動工項目、在談項目和新謀劃項目的推進工作,推動廣州市、越秀區外溢產業配套項目不斷延伸到清城。
同時,越秀區匯聚廣東鹽業、百威啤酒、百勝餐飲等86家總部企業和175個專業市場,以及一批以茉莉傳媒、廣州大麥等為核心的MCN機構,成功打造了萬菱廣場、美博會、尚峰直播基地等20個直播基地。兩區將進一步加強在職業教育、技能培訓、工業設計、技術研發、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數據城市、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整體提升清城區產業發展水平。
聚焦民生事業 深化合作彌補不足
越秀區匯聚廣州市名校資源及優質醫療資源,在落實常態化結對幫扶機制的基礎上,將重點深化與清城區在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合作。
針對清城區教育高質量供給不足的問題,充分利用越秀區名校雲集的優勢,幫助謀劃引進和打造頂級中小學名校,攜手共進、高標準打造出類似東風東路小學、文德路小學等類型的優質學校。
針對清城區醫療領域專科薄弱、專科缺乏等問題,攜手推進清城區中醫院升級改造和清城區疾控中心新建項目設計建設,探索「一院一特色」、區域聯合共建的特色專科建設新路子,特別是在清城區人民醫院新院學科建設上,加強與越秀區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院、廣州市正骨醫院等重點專科醫院開展結對幫扶,通過「一院一專科」幫扶模式,幫助清城區人民醫院新院高水平打造兒科、婦產科、中醫康復科、老年病科、骨科等特色重點專科,全面提升清城區人民醫院新院的綜合醫療服務水平。
兩區圍繞廣清營商環境一體化,將加快營商環境互融互通,幫助清城區進一步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讓企業和群眾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把事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