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0-12-22 圍爐趣談

咱們國家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情世故講究特別多,稍不留神,也許就會有失禮之處。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從字面上不難理解。

意思是說,自家的房屋可以借給別人停放靈柩,也不能借給成雙配對的男女留宿。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按理來說,喪事意味著不幸和悲哀,很是晦氣,人們唯恐避之不及,而男女留宿怎麼反而犯了忌諱呢?

若是以常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的確有些匪益所思,但既是民間口口相傳的俗語,想必自有其一定的道理。

下面,咱們就簡單地聊聊這個話題。

過去的人鄉土觀念根深蒂固,雖有志在四海之說,但身後事還是講究落葉歸根,魂歸故裡。

哪怕是在千裡之外去世,親屬也會僱請人手,不辭車馬勞頓,一路護送棺槨回到家鄉下葬。

那時候,交通可不象現在這樣便利,行腳趕路,主要依靠的就是騾馬車舟,一天到晚走不了多少路程。

路上,耽擱個十天半月很是正常,路途遙遠的一年半載也是有的。

前兩年,我們從央視熱播劇《于成龍》中可以看到,于成龍自山西永寧赴廣西羅城上任,萬水千山,行程二千多公裡。

一路上,主僕幾人艱難跋涉,整整走了一百多天,到廣西時,形容枯槁,憔悴不堪。

再說民間素以死者為大,後人應敬仰肅禮,靈柩在歸鄉途中,更不能劇烈顛簸,應儘可能地平穩護送。

若是驚動了棺槨內的亡靈,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如此一來,棺槨在路上羈留的時日自然更多了,難免會有借宿停喪的要求。

那時候,客棧也是有限,若是不趕巧,只好請求沿途村民行個方便,提供停放靈柩的房間。

一般來說,人們都會答應的。認為這是行善積德的好事,不僅不會給自家招災惹禍,反而會福蔭子孫,為後人造福的。

那麼,為什麼不可以讓男女同屋留宿自家呢?

主要是因為過去人們的思想觀念極為保守,認為男女同宿,難免會有床第之事,這是不潔淨的汙穢行為,會影響自家的運勢。

不僅如此,即使自己的女兒女婿回到家裡,也不能住在一起的,甚至於民間還有「女婿上床,家敗人亡」的說法兒。

過去的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結婚以後就是外姓人了,如果在娘家同房,會影響娘家的運勢,財氣,是十分不吉利的,必須嚴格禁止。

若是不聽規勸,任由性子來,萬一在娘家同房懷了孕,那更是大逆不道之罪,會折損娘家的人丁旺氣。

若是娘家絕了後,斷了香火,必然會怪罪於你,這個罪責是萬萬擔不起的。

綜上所述,「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即是告誡人們在日常交往中,要懂得進退,識得禮數,切勿觸碰一些禁忌。

不過,我認為借屋停喪尚可理解,畢竟是行善積德,與人方便。

可是借屋成雙就不合時宜了,現代人思想解放,誰也不會再講究那些所謂的道道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類是教人如何做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這類俗話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不管是從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能使人少走彎路,因為這是前人的經驗總結。像是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說的就是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很多人解讀這句話時是有誤的,根本沒明白這句話是用第幾人稱說的。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都是有很多的忌諱的,有時候在很多人看來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農民卻是不願意的。就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不少人就會想不通了,這句話不應該是反過來說才對嗎?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 關於農村紅白喜事,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
    老一輩的農村人雖然說上過學的不多,很多人甚至都不識字,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並且將這些生活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話語,這些話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村俗語。現如今,在農村當中流傳的俗語非常的多,其所包含的範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其中有不少都是關於紅白喜事的,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話是啥意思?由於「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俗語說的是農村的紅白喜事,所以理解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就是說寧願把自己的房間借給別人擺放花圈一類白事會用到的東西,也不願意把房間借給要結婚的人使用。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平日裡生活禁忌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到底是啥意思?細思恐極!
    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通俗短句,大部分俗語都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有些卻讓人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寧可把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
    比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短短十個字,說透成功的秘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太過猶豫、畏首畏尾,否則幹不成大事。既然是通俗易懂的俗語,當然也少不了婚喪嫁娶的句子,就像咱們常說的一句話:「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決定結婚之前,一定要遵從自己內心所想,不要被別人的看法左右。
  • 農村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做出了一定的約束,這些規矩不會出現在書本裡,但是通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也就逐漸地流傳了下來,成了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俗語。最遵守這些俗語的,莫過於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會在意這些俗語,但是回到了農村還得老老實實地聽老人的教誨。其中有一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在年輕人帶男女朋友回家的時候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農村才知道的講究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其含義顯而易見,意思就是說,寧願將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借給他人當婚房。自古以來婚喪嫁娶之事,都屬於生活中的大事,所以老人們在這些事情上,都頗為講究。但有一些所謂的講究,卻是蘊含了一定人生哲理。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老人對此深信不疑
    但農村卻流行這樣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難免讓人們充滿了疑問。辦喪事本來就是晦氣的代名詞,又怎麼能把自己的房子借給他人去辦呢?這不是增加黴運呢?既然能說這樣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它到底有什麼樣深層含義?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落月」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主要靠步行,特別是在山區居住的人們,有時候出門一趟要幾天才能回家,再加上以前的農村根本沒有旅店,外出的人就只能在村民家裡借宿了,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三大禁忌「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在農村流傳的俗語中,有很多是我們日常生活時要注意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農村三大禁忌「生人借房、門不避塘、屋上砌牆」,這三大禁忌分別指的是什麼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老人愛說「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家」,指的是啥?有道理嗎現如今的農村跟過去大不一樣。在這些留守人員之中,老人是佔據很大比例的,這些老人每天都會去固定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大家是無所不談,所以也有人把農村稱之為是最沒用隱私的地方,這句話還真的具有一些道理,在農村幾乎很難有什麼秘密,一件小事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被全村所知曉。也有人說這也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愛去城市的原因之一。
  • 農村俗話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啥意思?現在還有沒道理?
    「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初看時有些讓人懵,第一句還容易理解,第二句就有些茫然了。其實這就是一句勸人的話,但不能小看這句話,這裡面有經驗和智慧。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代表的啥意思,再來說一下有沒有理。一、這句話是啥意思寧可借屋落客,就是你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給別人住,別人可以當客人一樣住在自己的屋子裡,他也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留他的客人住。
  • 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夫妻回娘家為何不能同房?
    眾所周知,我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長期的文化積累中, 在很多農村也形成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習俗。尤其是在禮數方面,即使是現在這個社會,很多農村人老人不論是選擇媳婦還是女婿,首先要看的是對方是不是有禮數,做事是不是符合規矩,雖然在實踐證明在農村特別是偏遠的地區,很多所謂的禮數都是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但是如今在很多地方仍然在使用著。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這個,他是通過一句俗語,形成的規矩,叫做「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分析,小編發現,農村的一些俗語大部分上都有一些告誡和鼓勵意味:告誡、警告我們什麼事不能做,鼓勵我們什麼事做了就可以交好運,交財運。感情色彩大於科學依據,因此,大家最好是可以帶著辯證的眼光去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話就是:「居在麻雀屋,棟梁輩輩出」。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喪在屋,能有福;雙在屋,天天哭」啥意思?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生活或長大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有著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這些規矩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而來,人們還將這些不成文的規矩總結成了一個個朗朗上口的俗語,讓人們聽一次就能深深的記住,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喪在屋,能有福;雙在屋,天天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其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農村的影響深遠又全面,尤其是五零、四零以前的老輩人對其深信不疑。其實,這也不為怪,因為大部分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逐漸總結而成的經驗。就以這句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來說,主要講的是,村裡人在蓋房時需要遵循什麼、避開什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扛轎屋」,簡單來說,是一種房屋住宅的布局形式,即正房的前後各修建了一排房屋,形狀像「H」型,正房就像轎身,側房好比抬轎子的兩根槓子。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