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株洲2月20日訊(通訊員 鄧維 袁銀)懷孕到36周,即將面臨分娩大關時,產婦突發子宮破裂,胎兒直接被「擠」進腹腔裡了,頓時母子兩人命懸一線。最近,株洲市婦幼保健院接診了一例自發性子宮破裂的急診病例,在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生死大搶救,醫護人員終於將母子從死亡線上搶了回來。日前,該名產婦已痊癒出院。
醫生了解術後情況。
「這個二胎媽媽剛被我們救護車送來時面色蒼白,血壓僅60/30mmHg,胎心率已降至70次/分,並且很不穩定,母嬰生命垂危。現在母嬰平安,真是太幸運了!」回憶起搶救馬女士的驚險場面,株洲婦幼產一科尹文萍醫生抑制不住心情激動。據了解,家住荷塘區的馬女士32歲,已懷孕36周,受疫情影響,在家中安心待產。2月11號凌晨兩點左右,正在熟睡的她翻身後突然腹部劇痛難忍,家人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株洲婦幼產科立即出動救護車趕往馬女士家中,出診的李新蓉醫生查看馬女士的情況,考慮既往有子宮肌瘤剝除術史、剖宮產史,迅速判斷患者是子宮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立即將患者護送上救護車,通知司機加速趕往醫院,一邊建立靜脈通道,一邊電話值班醫生啟動綠色通道。
時間就是生命。值班的尹文萍醫生立即通知產科大主任彭楊主任醫師以及麻醉科醫生,聯繫手術室團隊做好應急準備,通知輸血科啟動異常緊急輸血程序準備搶救......「現在說起來好像很輕鬆,當時真的是命懸一線,非常非常緊張。」尹文萍醫生表示。短短十五分鐘,馬女士被快速推送進手術室,孕產保健部部長、產科大主任、主任醫師彭楊趕到現場組織搶救,手術室接到急救電話後,立即啟動異常緊急手術應急預案,作好搶救準備,輸血科做好了用血準備。
彭楊立即為患者實施全麻下開腹手術,大量暗紅色積血湧出,胎頭及胎體被羊膜囊包裹著完全位於子宮外飄在腹腔內,子宮已經裂開長約16釐米的口子,腹腔內出血達到3500毫升,相當於全身三分之二的血已丟失,病情危急,立即取出胎兒,新生兒科團隊無縫銜接對已經重度窒息的胎兒實施搶救。
彭楊仍絲毫不敢鬆懈,出血兇猛,子宮破口大,如果切除子宮這個持續出血的器官,可順利止血保住馬女士的生命,但如此年輕就切除子宮導致喪失生育能力,沒有月經這一女性特徵,在場的醫護人員不忍心更不甘心,大家彼此心神領會,積極輸血抗休克維持生命體徵,手術臺上醫生小心翼翼並巧妙的行子宮破口修補術,全力促子宮收縮,最終在手術室、麻醉科、輸血科等搶救小組通力合作下,終於保住子宮。此刻,已經凌晨3點多,手術室裡非常安靜,只聽得見心電監護儀檢測的聲音,雖沒有歡呼聲,但透過口罩上的雙眼,可以感受他們喜悅的眼神和激動的心情。
「爭分奪秒,只為母嬰安康。」彭楊說,「這名產婦有兩次剖宮產史,這是第三胎,在我從業30多年來碰到真正意義上的子宮破裂也為數不多,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和兇險,也給診斷和治療增加了很大難度。對我們來說,母嬰健康比什麼都重要。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不會放棄。把挽救母嬰生命放在第一位,是每一名產科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子宮破裂,是產科致命的嚴重併發症,發生率為0.5至1%,有子宮手術史的女性,發生風險明顯高。馬女士就因為在2016年第二次懷孕時,因為胎盤早剝導致孩子夭折,子宮也因手術,留下了傷疤。此次馬女士就是因為疤痕子宮的原因,才發生子宮破裂的情況。
彭楊主任提醒,有高危因素的孕產婦要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的提供既往手術資料。
2、做好規範的產檢。
3、有子宮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提前選擇具備迅速急診剖宮產和新生兒搶救團隊的有資質的醫院提前入院待產。
4、提前與醫師提前溝通好分娩孕周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