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人均GDP是中國的四倍,國民的消費能力卻似乎並不高?

2021-01-19 鐵男說經濟

有人說,國人愛炫富,沒錯,但炫的前提得真的有錢不是。

我們都是普通人,和「思聰」沒得比,也沒有多餘的爸爸用來支撐消費。國人買買買的印象,多聚焦於大媽的身上,這個神秘的群體,是中國消費的中堅力量。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著日本人的生活很拮据?

如果從平均來說,日本的人均收入肯定高於中國,這個沒什麼說的。但是呢,日本的各種支出遠遠超過中國。換句話說,現在大家到日本的各種體驗,以及社會福利,其實都是靠日本人平時的支出來支撐的。

1、首先就是社會保險和稅收方面。

厚生年金,健康保險,僱傭保險,三項加起來佔到收入的14.4%,這個其實和國內差別不太大。 然後是課稅,先是所得稅,然後是住民稅。一般這兩個加起來佔到收入的7.7%左右。保險和稅加起來被收走了四分之一。

2、日本是一個高成本的社會,我國是一個低成本的社會,雖然我國的成本也在逐漸升高。

成本,是通過物價表現出來的,但不僅僅是物價。

舉個例子1:

我在國內跟著武藤蘭、飯島愛、蒼井空等一眾老師學習日語,是不需要花錢的。就算花錢,付出的也只是翻牆、寬帶、電費,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固定成本。但是,你在日本,想要欣賞動作片,是必須要花錢的。一張影碟,價格可能要3000元,也就是接近200人民幣。而我這樣搜集了以上幾位老師幾乎所有作品的人,如果生在日本,要多花多少錢?我看的多卻花的少,他們看的少卻花的多,這一來一回,就是生活質量的降低。

舉個例子2:

如果我們想聽歌曲,無論是純播放還是下載,聚到有很多,基本都是免費的。但是,日本的朋友就表示很難受了,他們幾乎不可能和我們這樣,因為想聽歌,他們需要去買光碟,或者在蘋果商店買版權。像我這樣,拉一個歌單,好聽就下載,不好聽就pass的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日本人的拮据,是在高成本社會下,大家普遍的精打細算。

日本成本高,不僅僅是因為人貴。

很多人會說,日本的街道很乾淨,沒有佔道經營的情況。但是,這就帶來了,相關經營者成本的提升。因為不管你幹嘛,都要交用地費用。而我國煎餅果子大媽,除了雞蛋麵粉等食材,其他成本幾乎為零。

但在我國,您可能只看到了部分中等收入者的大手大腳,對於那些月入3萬但是房貸1萬8的家庭、對於那些父母有一方長期患病的家庭、對於那些孩子有8個輔導班的家庭,你有沒有注意過?

他們是不是買個菜還要斤斤計較?

買個排骨還嫌骨頭多?

為了吃個霸王餐在手機前面盯半個小時?

更別說,那些在您眼中不算人的城市低收入階層、農民工、農民和無固定職業者了。

做個公交車能逃票就逃票、一碗羊肉湯加5次湯、一盤土豆絲添三份免費米飯。這些我都是在工作中接觸到的。他們真的非常窮,而且,非常多。

只不過,被您選擇性遺忘掉了。

和日本相比,我國的兩極分化很嚴重

都知道日本階級固化,到大家也忽略了,在日本,除了大老闆、明星之外,其他打工族的工資,差別並不是很大。

比如:

新聞社的30歲左右的記者,月薪在30—38萬之間,也就是月薪兩萬。

札幌病院的一個華人醫生,也是30歲左右,收入在45萬日元左右。

客棧的一個前臺小哥,收入也有28萬。

公交車、電車、地鐵的員工,包括車上司機,他們收入也在30萬左右。

總之,不管你有沒有技術,有沒有上進心,你的收入不會差別太大。

像這種經濟發達、貧富差距小的國家,下層和中層的國民的生活並不會富得流油,但至少他們的生活品質,肯定是比我們國家同階層的人要高。

國內呢?自然是窮人有窮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活法。

窮人有窮人的活法,下限很低。10塊錢在外面吃都可以解決一天的夥食,一個月交通費也就100多,不買汽車買輛電瓶車還更方便一些。

換句話說,如果是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裡想節約下來其實可以很省錢,和父母住一起的話基本上也沒啥夥食費的問題。2-3千都能活下來,極端的一千以內都可以。 而且如果在城市裡買房,父母一般都會支援。房子是可以預期的,買房早的會很快還完貸款,不買房的租房也比買房合算,就算一咬牙買房買的遠一些,一通地鐵也很快,反正你們中國交通費又不貴。

就算買房了,也基本是一次性投資,咬咬牙也問題不大,加上大殺器淘寶京東拼多多之類,可以買到性價比很高的東西,反正又不是不能用。

你要是在自己一線的城市,年輕人一個月有1w左右人民幣的收入,你都可以生活的比較舒心。一年存個幾萬人民幣,出國旅遊當然就敢花錢拍照了,出國拍照也都是給朋友圈看的。

消費的觀念

為什麼感覺日本人出去旅遊也不愛花錢?

拋開日本人的民族性不談,關於旅遊消費的問題,你去一趟泰國就知道了。

在經濟上,泰國就像貧窮版的中國——人均GDP低、貧富差距大,所以在曼谷你可以在夜店豪擲幾萬,也可以在三十一晚的青旅吃十塊錢一份的蠔烙。

中國人去泰國,就像日本人來中國一樣:吃一頓飯好便宜,景區門票也好便宜,酒店也好便宜。

但是真的要他們選快捷酒店或希爾頓,大多數還是會選快捷酒店。

這種消費差異是國家經濟決定的,跟階層並沒有關係,一旦碰到超越階級的消費,該消費不起的還是消費不起,不論你去哪個國家。

日本出境旅遊人均消費和中國差不多。但考慮到中國有很多純粹為了打卡拍照的低價團遊,正經旅遊的,日本人均消費低於中國。

問題是,不光日本,正經出行的出境旅遊,美國人均消費也不如中國。

遊客裡,歐美國家數美國人最為有錢任性,但是和中國比就是弟弟。

美國人其實很喜歡去歐洲。但歐洲各大奢侈品門店,你看不到幾個老美,到處是中國人。俄羅斯人也喜歡去東南亞,但到飯點全在路邊店啃三明治,海鮮市場找龍蝦的十個有九個中國人。

為什麼日本的消費意識遠遠比起中國年輕人的消費意識更節儉?

消費的自信來自於這麼多年中國的收入增加,條件改善,以及發展機會更多。而日本經歷過泡沫經濟崩潰以後消費意識開始通縮,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經歷過一次大起大落,你還會不會有同樣的消費意識呢?

中國現在的一切,日本其實都經歷過,曾經日本也是這樣的消費意識,只是現在正常了而已。

實事求是

日本平均月薪是中國的四倍,儘管物價的確也高,但無論如何存款積攢的金額要比中國高不少。

發達國家在食物價格不佔優勢外,在電子、房屋、以及其他工業品消費佔據絕對優勢:所以你可以看得見日本千人汽車保有量可以達到500+輛,著名奢侈品消費市場銀座和千代田區可以了解一下,日本至今都是世界主要消費市場之一。

但日本人吃飯比較拘束一些,不過羨慕的是,日本東京房屋平均價格已經回歸到合理水平,名古屋、大阪的房屋,甚至比北京上海要低不少。

無論如何,日本經濟遠遠發達於中國任何地區,日本工業化時間比中國早太多,中國人仍要務實,勉勵自己快速趕上。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6倍,那消費差距呢?
    2019年,咱們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99萬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4.363萬億美元,人均突破1萬美元。同期,美國經濟總量高達21.34萬億美元,人均高達6.5萬美元,優勢較大。網友們,都是全國14億人口的「共同努力」,2019年我們的經濟總量與美國差距很大,但消費總額已經旗鼓相當。
  • gdp通俗講是什麼意思,人均gdp越高越好嗎,2019年國家gdp排名
    國家GDP(國民生產總值):國家所有單位在一年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主要指標。如我國人均GDP是印度的近5倍,我國人均收入也是印度的近5倍。GDP與收入的關係,GDP總量比較大的國家,排名靠前的國家基本如此,小國家有可能失真。如一些小國,產品附加值高,都是知名品牌自然這個國家的同樣GDP就要比其他國家賺得多,自然收入更高。GDP和收入有些不同,GDP更全面地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活動情況,包含的內容更廣。
  • 中國GDP是日本的2.8倍,那日本人均GDP是我們幾倍呢?
    其中,美國的GDP高達21.43萬億美元,約為全球經濟總量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第一名;咱們中國、日本則分列二三名。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1%,完成的GDP約為14.36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16.59%;日本GDP約為5.087萬億美元(中國是其2.8倍),全球佔比5.87%。
  • 日媒:達到日本現在人均消費水平 中國消費市場還需擴五倍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導 日媒稱,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在2013年超過日本,2015年已相當於日本的1.7倍。今後,隨著民眾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國消費市場無疑將長期呈擴大趨勢。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9月25日報導,近年來,不僅沿海地區,中國內陸城市年輕人的穿衣打扮也接近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服裝不全看重實用性,時尚因素正起著引領作用。特別是女性時尚的變化非常徹底。不少人閱讀講談社的《ViVi》雜誌,學習著裝、化妝、美容技巧。報導稱,這是因為全球性品牌產品不僅在中國沿海地區,在內陸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專賣店。
  • 2004年,美國GDP是中國6.3倍,人均GDP是中國31倍,現在差距多大?
    2004年,美國的GDP總量達到了122749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中國的GDP總量為19662億美元,排名世界第六;美國當時的人均GDP為42076美元,排名第7位,中國的人均GDP為1352美元,排名112位。
  • 中國人均GDP與全球人均GDP仍相差13.3%,何時能趕超呢?
    前幾天國家統計局撰文報導稱,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達到了9732美元。一時間很多網友調侃「又被平均了」。實際上這些網友們都誤解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是GNI,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GN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 去年,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萬美元
    圖為土耳其高鐵線路圖(紅線為主幹,黃色為計劃的支線,五個標U的是有地鐵的城市)2016年底,中國高鐵營業裡程達2.23萬公裡,約佔世界的60%,長度為日本的8.5倍,由於我國人口是日本的10.8倍,所以人均高鐵長度相比日本稍低。
  • 為什麼日本人的工資,是中國的四倍?
    為什麼我們去日本、韓國旅遊,經常可以見到普通餐廳裡的一個服務員,工資都可以拿到1萬到1.5萬元人民幣。 憑什麼這種崗位,都能三四倍於中國? 原因就在於,日本韓國作為一個相對於中國較小的經濟體,其中高端產業的比重更大。日本一億人口,就有豐田、軟銀、三井、富士通、東芝等5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韓國5千萬人口,誕生了三星電子、三星人壽、三星物產、SK、LG、現代、起亞等16家世界五百強。
  • 發達國家人均GDP標準?中國有幾個城市達到發達國家標準
    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一萬美元,中國經濟又重新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2035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比最早三步走制定的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提前了15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老牌發達國家美、瑞士、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芬蘭、荷蘭、新加坡、日本等各25個國家地區人均GDP在四萬美元以上,韓國、義大利、西班牙等7個國家和地區人均
  • 人均月薪35年翻22倍,現在中國高收入月薪是這個數,你達標了嗎?
    中國人均工資收入35年前猛增22倍然而在2020年6月8日,美國橋水投資公司的董事長瑞·達利歐卻表示,自從他在35年前來到中國這片土地一直到現在,他已經親眼見證中國人均月薪收入,在這35年前翻22倍的成績,而現在中國的貧困率也從當年的88%下降至不足1%。同時,這家美國投資公司的董事長還提到中國的GDP佔全球比重,已從原來的2%提升至22%,足足增長了20個百分點。
  • 人均GDP達1萬美元,中國將邁入高收入國家?人均GDP將超越日本?
    摘要: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有望邁入高收入國家。而日媒預測,中國人均將超過日本。|中國有望成為高收入國家?不過,在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與精準扶貧之下,相信中國人均GDP將得到更快的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到2024年,中國的人均GDP將升至14812美元,超越全球平均水平,成為高收入國家。|人均GDP將超越日本?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 2019年中國GDP總量世界排名
    不過,雖然我國人均GDP與高收入國家差距在縮小,但仍處在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人均GDP過萬美元,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這與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四個主要發達國家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之和(14.7萬億美元)大體相當。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寧吉喆解釋說,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8年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人口規模近15億人。
  • 2020年中國GDP或接近15萬億美元,將是日本的3倍!那人均呢?
    按照日媒的觀點,2020年日本經濟受到兩大因素的困擾。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給日本經濟、貿易、消費、投資等都帶來的較大衝擊,日本GDP出現了大幅下滑——前三季度實際縮減6%,全年降幅預計在「-5%到-5.5%」之間。
  • 2019,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萬美元!和俄羅斯、巴西差距……
    2016年底,中國高鐵營業裡程達2.23萬公裡,約佔世界的60%,長度為日本的8.5倍,由於我國人口是日本的10.8倍,所以人均高鐵長度相比日本稍低。2017年底,我國高鐵營業裡程增至2.5萬公裡;2018年底,又增至2.9萬公裡,這一年,我國人均高鐵長度也超過了日本;2019年底,我國高鐵營業裡程更是達到了3.5萬公裡,佔世界比例升至70%。
  • 中國的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多少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南生注意到,仍然有很多網友分不清「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區別。經常將人均GDP或人均國民總收入,當成了人均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從而鬧出了一些「低級笑話」。人均GDP、人均國民總收入的區別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境內,在一定時期內創造出來的最終產品或服務的總價值。通俗的說:中國的GDP,是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國民 + 外國人」共同創造的——在2018年,約為90.03萬億元人民幣,按照去年全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3.608萬億美元。國民總收入,英文簡稱是GNI。它的算法實際上就是以前的GNP(國民生產總值)。
  • 2019我國人均gdp世界排名 我國人均gdp是多少美元?
    人均GDP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映出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而在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再次取得驕人的成績,那麼我國人均GDP世界排名多少?中國人均GDP和哪個國家差不多?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2019年中國GDP是日本、韓國之和的2倍多,那人均GDP的差距呢?
    回顧歷史,從上世紀50年代起,日本就確立了「貿易立國」 的經濟發展戰略,抓住有利時機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對外貿易體制,實現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第三,傳統產業優勢較多,新興經濟領域已不再領先。在汽車、鋼鐵、化工、煉油、機械、電子、原材料等諸多行業,日本企業仍保持著不小的優勢。但近些年那些高速增長的新興行業,日本卻無所建樹。
  • 2019年日本人均GDP約4萬美元,是中國人均的4倍,那韓國人均呢?
    反之,如果數值越小,表明了該國經濟具有較高的獨立性,抵禦「國際風雲變化」的能力更強。2019年日本的外貿依存度是多少呢?按照2019年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155.5萬億日元的進出口總額大約是14267.36億美元(全球排第四名)。
  • 中國「最戀家」的省份,人均GDP排名倒數,當地人卻不願外出打工
    說起中國的很多省,很多城市的gdp總量是相當高的,當然也許有人面積的大小和城市的規模,也幾乎佔據了,這是最直觀的人均gdp,據中國各省的人均gdp數據,江蘇達到11.53萬元浙江省在9.93萬中,2位,著實讓人驚嘆,現在的打工者大多不把北上廣深作為第一選擇,而是喜歡去浙江、江蘇等地
  • 人均GDP1萬美元具有什麼標誌性意義?
    人均1萬美元是一個重要臺階,具有重要的標誌性意義。筆者覺得還有一個數據同樣值得高度關注,那就是消費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大關。如果說人均1萬美元反映出中國已經穩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那麼,消費數據顯示出中國向更高臺階邁進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