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報導 永昌遷移滄州,近日有了新進展,1月5日,永昌俱樂部一行考察了滄州體育場,而在次日,永昌和滄州方面的合同或框架協議也被披露,一切跡象都顯示,永昌落戶滄州,只剩下程序問題。
目標:5年內入圍亞冠
就曝光的部分內容來看,永昌俱樂部將繼續由永昌集團運營,滄州建設則派員進行協調監督。
滄州建設是2008年7月成立的,為滄州市政府控股的國有獨資公司,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管理國有股權與資源。截至2019年8月底,公司註冊資金41億元、總資產達到332.89億元、淨資產181.53億元、負債率45.47%。
不過,滄州給永昌定了一個非常高的目標:俱樂部遷址滄州後,乙方(永昌)要確保2年內重返中超,5年內入圍亞冠賽事,如未能實現目標,俱樂部後續運營資金,由乙方負責出資保證。俱樂部如按期入圍亞冠賽事,市政府則給予一定的獎勵。
應該說,這個條款,多少讓人有些生疑,可以看出,滄州和永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博弈,雖然雙方各佔50%的股權比例,但永昌在獲得管理主導權的同時,滄州方面也給他們上了一道緊箍咒。
實際上,就目標而言,重返中超是可以實現的,但入圍亞冠賽事,難度太大了,如此,儘管雙方約定了一個25年的戰略合作期限,但5年後,俱樂部如何生存及發展,可能又會面臨新的問題。
所以,還是應該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發展,在責權利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至於目標,從永昌,包括滄州入資後的綜合體量來看,確保立足中超,才是最現實的目標。一個長久穩定發展的俱樂部,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俱樂部;一個永久紮根滄州的俱樂部,才是滄州真正的需要;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俱樂部,才是永昌的追求。而為了這個目標,必須謹慎穩定地推進,避免好高騖遠。
至於永昌為何尚未官宣,一方面,這份流出的文件很可能只是一份框架協議,要知道,即使籤了該協議,甚至最終籤了全部的合同,也不意味著一切塵埃落定,後續程序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工商層面的變更,足協層面的報備和審批,此外,恐怕還要看中性名等等。
還需建造球隊基地
有必要說一下滄州體育場,該體育場是一座新體育場,2013年1月才正式竣工,它是2014年河北省省運會主場,總投資概算4.92億元,可容納3.5萬人,值得注意的是,滄州體育場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它位於滄州西郊,毗鄰滄州西客站,更重要的是,他和高鐵站、西站只有3公裡的路程,乘車更是只有5分鐘。
據悉,永昌一行考察時,滄州體育場的內場草坪正在覆膜保護,從滄州對體育場的細心維護來看,這塊場地的草皮質量應該是可以保證的。此外,滄州體育場有兩塊露天場地(外場),其中一塊是天然草皮,另一塊則是人工草皮。
對於永昌來說,如果遷址滄州,目前滄州體育場的內外場,基本可以保證永昌一線隊的訓練,但支撐永昌整個梯隊,顯然還不夠。如果遷移過來,必然需要一塊穩定的訓練基地,據悉,對於這一點,滄州方面也有明確表態,會全力支持俱樂部建造基地,給永昌一線隊和梯隊更全面的保障。
在石家莊期間,永昌只有一個自己建造的「小基地」,只有簡易的辦公室和力量房,為了給球員更好的條件,俱樂部只能租用市內的五星級酒店供球隊住宿、餐飲。
對於永昌來說,新基地需要配套辦公、住宿以及力量房、康復室等功能性設施,至於場地,3到4塊天然草皮,和同樣數量的高質量人工草皮,基本可以滿足永昌一線隊、梯隊的使用。
雖然遷移尚未完全敲定,但永昌的其他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一線隊今日集結,將在海口進行冬訓,U19、U17等梯隊則在廣東佛山冬訓,1月2日,永昌U19梯隊和山東全運隊打了一場比賽,1比2告負,而U17則1比0擊敗了魯能U17,顯示了不錯的實力。
打造球迷文化是挑戰
2021賽季,永昌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衝超,而在中超初步決定在2022賽季直接擴軍到18支球隊的情況下,永昌衝超的可能性非常大。
其實,對於永昌來說,目前的挑戰還是球迷文化的打造,畢竟此前,不管是在中超還是中甲,永昌的主場氣氛都是非常好的,而永昌的主場,也被稱為「魔鬼主場」,而這,得益於他們濃厚的球迷氣氛,到了滄州,如何打造媲美石家莊的球迷文化,就是永昌面臨的挑戰。
滄州有一定的足球基礎,他們曾經擁有一支半職業球隊滄州信友,但這支球隊後來遷移到了山西,2019賽季叫山西信都,2020賽季叫山西龍晉華艦,不過在2020賽季,這支球隊在中乙12戰全敗,已經降級到了中冠。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滄州的足球也在快速發展,從2016年起,滄州「市長杯」青少年足球比賽已經連續舉辦5年;2020年9月9日,滄州(2005到2006年齡段)奪得了河北省第九屆青運會的足球冠軍,決賽中,他們4比1擊敗了石家莊隊;此前在2018年,滄州首次奪得了河北省第三屆「冀萌杯」青少年足球賽冠軍。
很顯然,滄州足球並非一片空白,而這,無疑為永昌落戶滄州後的球迷文化打造,奠定了基礎。不過,決定球迷文化的更重要因素還是成績和精神,前者永昌一直在努力,後者,則是永昌的內在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