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啟好正在巡堤。張令琪 攝
7月28日上午10時許,大雨突降,雨點淹沒在裕溪河湍急的河水裡,打在略高於水面的楊柳圩堤岸上,讓本就泥濘的路面更加難走。遠處,一位身著鵝黃色汗衫的大叔左手撐著傘,不時盯著圩埂和河面,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防汛值守點。待他走近時記者才發現,原來他胸前彎曲的右手上還綁著繃帶。
「別拍我,拍他們、拍他們,他們辛苦哦,我真沒啥。」看到記者正在對他進行拍攝,「繃帶叔」連連擺手,把頭扭向一邊。
「繃帶叔」名叫王啟好,是安徽含山縣運漕鎮前進行政村八戶自然村的村民,半個月前不小心摔傷了手腕,造成粉碎性骨折,在林頭鎮東關骨科醫院進行了治療。7月21日,因巢湖水位上漲,運漕鎮的百姓全部撤離。已經撤離的王啟好卻放心不下,不顧自己的胳膊還吊著繃帶,毅然決然於三天後返回了家鄉,參加了村裡的搶險突擊隊,守在楊柳圩大堤上。
「我在東關瞧胳膊的時候聽人說,楊柳圩要不是那些部隊官兵來搶險就破了,我心想當兵的都這麼為我們拼命,我作為這附近的村民更要出份力了。」因為下雨,巡堤要比平時更花時間、更費力氣。此時,巡了兩遍堤的王啟好坐在雨棚裡,打算歇一會兒,等雨小一點兒再出去。
坐在長凳上,王啟好跟記者回憶起年輕的時候,經常參加防汛搶險。「楊柳圩光一個前進行政村就有三千畝田,一旦破圩,損失不得了,我們也會無家可歸……」也許是想起了過去的艱難時刻,王啟好鼻子一緊,淚水就快奪眶而出,他趕忙抬手抹了一把,滿是淚水的雙眼望向大堤。「政府讓我們撤離,但我自己想要回來看看。雖然我手受傷了,不能幹重活,但我還能在圩埂上望望,有什麼情況我可以跟他們說,有一份力就發一份光,多一個總要好些,保家衛國,也是我們本地人的一份責任。」晴天頂著太陽,雨天冒著風雨,王啟好已經記不清每天在大堤上來來回回走了多少趟,但每一道彎、每一個坎他都爛熟於心,路過出過險的地方他還要多瞅兩眼。撤離的家屬擔心他,總是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飯吃了嗎?吃藥了嗎?」「藥我擱衣服口袋裡,大堤上有水,我到點就吃。」說起這些,王啟好緊繃的神情總算鬆了松。「我的胳膊是小事,只要能把楊柳圩保住就行。」
說話間,雨漸漸小了,王啟好朝外看了看,又撐傘走上了大堤。
「他帶傷在楊柳圩巡埂,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王啟好一同上大堤巡埂的前進行政村中賈自然村村民小組組長賈昌伍對他由衷地敬佩。雖然前進村在整村撤離的範疇內,但仍有不少志願者像王啟好一樣主動請纓,村裡的搶險突擊隊志願者已經增加到90多人。( 張令琪 劉青元 田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