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撤離的他,打著繃帶回到遭洪水圍困的家鄉——巡堤楊柳圩的...

2021-01-19 央廣網

 

圖為王啟好正在巡堤。張令琪 攝

7月28日上午10時許,大雨突降,雨點淹沒在裕溪河湍急的河水裡,打在略高於水面的楊柳圩堤岸上,讓本就泥濘的路面更加難走。遠處,一位身著鵝黃色汗衫的大叔左手撐著傘,不時盯著圩埂和河面,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向防汛值守點。待他走近時記者才發現,原來他胸前彎曲的右手上還綁著繃帶。

「別拍我,拍他們、拍他們,他們辛苦哦,我真沒啥。」看到記者正在對他進行拍攝,「繃帶叔」連連擺手,把頭扭向一邊。

「繃帶叔」名叫王啟好,是安徽含山縣運漕鎮前進行政村八戶自然村的村民,半個月前不小心摔傷了手腕,造成粉碎性骨折,在林頭鎮東關骨科醫院進行了治療。7月21日,因巢湖水位上漲,運漕鎮的百姓全部撤離。已經撤離的王啟好卻放心不下,不顧自己的胳膊還吊著繃帶,毅然決然於三天後返回了家鄉,參加了村裡的搶險突擊隊,守在楊柳圩大堤上。

「我在東關瞧胳膊的時候聽人說,楊柳圩要不是那些部隊官兵來搶險就破了,我心想當兵的都這麼為我們拼命,我作為這附近的村民更要出份力了。」因為下雨,巡堤要比平時更花時間、更費力氣。此時,巡了兩遍堤的王啟好坐在雨棚裡,打算歇一會兒,等雨小一點兒再出去。

坐在長凳上,王啟好跟記者回憶起年輕的時候,經常參加防汛搶險。「楊柳圩光一個前進行政村就有三千畝田,一旦破圩,損失不得了,我們也會無家可歸……」也許是想起了過去的艱難時刻,王啟好鼻子一緊,淚水就快奪眶而出,他趕忙抬手抹了一把,滿是淚水的雙眼望向大堤。「政府讓我們撤離,但我自己想要回來看看。雖然我手受傷了,不能幹重活,但我還能在圩埂上望望,有什麼情況我可以跟他們說,有一份力就發一份光,多一個總要好些,保家衛國,也是我們本地人的一份責任。」晴天頂著太陽,雨天冒著風雨,王啟好已經記不清每天在大堤上來來回回走了多少趟,但每一道彎、每一個坎他都爛熟於心,路過出過險的地方他還要多瞅兩眼。撤離的家屬擔心他,總是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飯吃了嗎?吃藥了嗎?」「藥我擱衣服口袋裡,大堤上有水,我到點就吃。」說起這些,王啟好緊繃的神情總算鬆了松。「我的胳膊是小事,只要能把楊柳圩保住就行。」

說話間,雨漸漸小了,王啟好朝外看了看,又撐傘走上了大堤。

「他帶傷在楊柳圩巡埂,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與王啟好一同上大堤巡埂的前進行政村中賈自然村村民小組組長賈昌伍對他由衷地敬佩。雖然前進村在整村撤離的範疇內,但仍有不少志願者像王啟好一樣主動請纓,村裡的搶險突擊隊志願者已經增加到90多人。( 張令琪 劉青元 田斌鋒)

相關焦點

  • 全力以赴戰洪澇|村裡老黨員傳授巡堤經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銅陵持續強降雨,樅陽縣橫埠鎮境內橫埠河、馬鞍山水庫、白蕩湖水位猛漲,後方圩、湴湖圩等52個大小圩堤告急。當地黨員挺身而出,衝在巡堤查險第一線,其中不乏一些老黨員、老村幹身影。
  • 對話鄱陽縣巡堤人:水一天沒退 我們的弦就不能松
    今年汛期,緊鄰鄱陽湖的鄱陽縣各鄉鎮建立了巡堤查險制度,鄱陽縣東高村委會村支書徐政與村幹部當起了饒河聯圩東高村段的巡堤人。「7月4日開始,我們吃住行基本都在圩堤上,24小時不間斷巡堤排查,日均睡眠時間不到4小時,從圩堤到家的2公裡成了一段難以逾越的距離。」徐政打趣說,自己和老婆像是過上了「異地戀」。
  • 搶險、巡堤、募捐……僑界人士聞「汛」而動助力抗洪
    安慶廣成圩上的巡堤人8月1日凌晨,安徽安慶市僑聯辦公室主任祁兢穿上雨靴、披著雨衣、打開電筒,踩著溼滑泥濘的路面,又開始了在廣成圩的新一輪巡堤。廣成圩位於安慶市大觀區的海口鎮,7月份以來,海口鎮南部的三道圩堤中有兩道已經漫堤,廣成圩是海口鎮3.7萬居民的最後一道防線。
  • 馬鞍山市當塗縣:水漲一寸,堤高一尺!
    面對來勢洶洶的洪水,馬鞍山市當塗縣江心鄉幹部群眾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以「水漲一寸、堤高一尺」的決心,全面打響了一場抗洪搶險的保衛戰。進入汛期後,在外跑業務的王靜始終關注著家鄉的汛情水情,5天前,得知家鄉防汛形勢日趨吃緊,就毫不猶豫地回村加入防汛抗洪隊伍,巡埂、清障、搶險,樣樣拿得起放得下。28歲的解傳陽同樣在外跑生意,在險情最緊張的時候,也回到村裡參加防汛抗洪。原本手機不離手,現在是天天上堤看水情、查險處,讓村裡的老人們另眼相看。
  • 圩堤上的無悔青春
    隨著防汛壓力的不斷增大,在位於鄱陽縣城附近的昌江圩堤上,江水正逐漸逼近堤壩壩頂。堤壩之上,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的戰士,沿堤壩壘起高1.5米、長1500米的「土龍」,將洪水死死攔截在外…… 7月8日,在接到上級緊急命令後,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防化中隊的5名去年9月入伍的「00後」小戰士劉意飛、 麻排山、楊澤宇、袁龍、朱仁鵬跟隨部隊一同來到昌江圩,開始了他們人生中第一場抗洪戰役。
  • 巢湖中垾聯圩巡堤記
    距離巢城10公裡處的中垾聯圩武都圩段沿線防汛照明燈一齊點亮。右手一根棍子,左手一把手電筒,中垾鎮政協聯絡組組長唐傑已在責任段開始圩埂夜巡模式。走下埂基,他用棍子在一滲水處插了插。「棍子不僅能當拐杖,還能防蛇,是防汛的『利器』。」唐傑說:「哪裡有滲水,用它插一插,就能知道土壤鬆軟程度。」
  • 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眼睛熬得紅腫,雙手磨出血痕…… 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黨員重上防汛一線戰場——那圩那堤,刻畫下他們最初的「樣子」在鳳臺城區防汛救災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鳳臺縣城關鎮兩位退休十餘年的老幹部重上防汛一線戰場,為防汛出謀劃策
  • 洪水無情警察有愛,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洪水不退,我們不退!受近期強降雨影響,長江水位持續上漲,造成銅陵多處圩區超警戒水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汛情就是命令,銅陵公安民警集結一線,排險、清淤、巡查、撤離群眾,為保障全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築起一道堅實安全的防洪屏障。有我們,請放心!
  • 人在洪水圍困時:鄱陽油墩街鎮決堤96小時
    8日上午7點開始,港湖村委會源公村村民吳事遜冒著大雨把母親家的貴重物品和衣物往自家運送,母親的房子在低洼處,而他的房子在圩堤高處。等到中午11、12點,源公村北側的彭家灣突然發生決堤,渾濁的河水迅速由北向南、由西向東流入。村民們打著傘,站在高處,看著洪水吞沒他們的農田,漸漸地,只有樹冠的枝杈露出水面一角。
  • 江西九江江洲全鎮撤離?圩堤決口不搶險?真相是……
    傳言一:九江江洲全鎮撤離?【真相】老幼病殘轉移 青壯年全力抗洪九江江洲全鎮撤離?7月12日,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九江發布」發布消息稱,網傳江洲全鎮撤離的消息不實。傳言二:九江多處單退圩堤潰壩?【真相】是有序進洪的現場,並非破壩近日,多段洪水視頻在朋友圈瘋轉。視頻中,洪水湧入低洼處。相關傳言稱,江西九江部分地區單退圩堤破壩了,情況十分危險。
  • 澧水河畔的女子巡堤隊:日巡2萬步 絕不放過任何隱患
    在常德市安鄉縣深柳鎮的澧水河畔,有一支女子巡堤隊。紅網時刻7月24日訊(記者 黎鑫 攝影 徐士潔)連日來,在常德市安鄉縣深柳鎮的澧水河畔,一支女子巡堤隊讓給沿線的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們每天巡走的步數超2萬步,其負責的堤段也暫未出現一起險情。「我們都是以男同志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大堤,保護安鄉的人民。」女子巡堤隊隊長、深柳鎮潺陵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美雲說,這支女子巡堤隊共有30餘人,都是社區幹部與周邊村民。自7月2日安鄉發生汛情以來,她們就一直堅守在大堤上,從來沒有退縮。
  • 七旬老人餘安富:今年這麼大洪水圩堤沒倒是奇蹟
    「今年這麼大洪水,有20多年沒見了,這麼大的洪水,圩堤沒有倒,真的是奇蹟。因為圩堤沒倒,所以,整個村子保住了。說實話,有一段時間,我都擔心村子保不住了。」在九江市柴桑區江州鎮官場村,村民餘安富感慨萬千地說。他說,如今洪水退去了,江心島上的災後重建工作也按下了快進鍵。
  • 長江洪水,從鄱陽湖圩堤的「圩」字怎麼讀看中文普及
    近日一直關注長江流域洪水汛情新聞。留意到中央電視臺播報聞的時候,圩字不是讀Xu,而是讀Wei。印象裡這個字是讀Xu,類似墟。wei堤的wei,以為是圍字,不是圩。連日來一直聽到中央臺讀圩(wei)堤。今天一查字典才明白,圩是多音字。表示集市時是Xu,表示防水護田的堤壩時是wei,表示凹時讀yu。真是學到了。看中央新聞的好處就是,學習到很多字的正確發音。比如「懟」,連撒貝寧都讀錯成dui,第四音。康輝指正為dui,第三音。
  • 半月談|戰洪水,「鋼鐵防線」保安瀾
    已經在水中泡了幾個小時的韓斌旺剛上岸沒幾分鐘,就又得下水處理險情。搶險過程中,韓斌旺雙手被鐵絲扎得鮮血直流,但他卻只簡單包紮一下,就繼續投入戰鬥。經過一周多的奮戰,大堤終於平安抗過洪水。韓斌旺卻由於長期暴曬,身上痛得穿不了衣服。可他只說:「脫皮不要緊,只要能脫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