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6月16日電(記者張曉松)「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商標,要像保護商標一樣保護我們的域名。」正在大連舉行的「2013年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圍繞網際網路域名的搶註、侵權與保護,與會人士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新的戰場
「當我們看到『apple.com』這樣的英文域名時,馬上會聯想到一個國際知名品牌而不是水果;當我們看到『新浪.公司』這樣的中文域名時,對其中蘊含的品牌和認知必然更加明確。」中編辦政務和公益機構域名註冊管理中心副主任宋慶說。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今天,網絡空間已成為企業宣傳其品牌和產品的重要陣地。而域名作為企業的網上「門牌號碼」,越來越像商標一樣,開始承載巨大的品牌價值和商業價值。
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張國鵬談到這樣一件事:有消費者登錄www.315.com.cn,發現這是一家企業所擁有的電子商務平臺,與老百姓心目中的「315消費維權」的約定俗成的概念沒有任何關係。而那個消費者想找的消費者權益保護網實際上是由工商總局消保局主辦的,網址是www.315.gov.cn。
張國鵬沒有說故事背後到底是惡意搶註還是偶然巧合,但商標權之爭正在移師網際網路這個新的戰場應是不爭的事實。
硝煙漸起
從十年前的「erdos域名之爭」到兩年前的「真假開心網之訴」,從外國企業搶註「小天鵝」域名到中國企業搶註「林書豪」域名,網際網路上的商標權之爭硝煙漸起。
2012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中心共接到2884起投訴,來自120個國家、涉及5084個網際網路域名的搶註糾紛。投訴量不僅比2011年高出約4.5%,而且創下有史以來新高。
「網際網路時代商標保護面臨新挑戰。」宋慶指出,由於域名的註冊、管理、運營和技術自成一體,與商標系統之間缺乏快捷有效的信息溝通,時常出現與商標文字相同的域名被搶註的問題,企業的商標權極易受到侵害;同時,現有糾紛解決方式都屬於事後解決,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也給企業帶來很大困擾。
根據國際網際網路名稱與編號分配機構(ICANN)批准的新增通用頂級域名項目,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可供註冊的通用頂級域名將從以前的「.com」「.org」「.net」等21個,猛增至上千個。理論上,每個頂級域名下的註冊空間都是無限的,勢必引發更大規模的域名搶註和網上商標侵權。
兩套「盔甲」
面對日益嚴峻的網上域名搶註及侵權挑戰,儘快建立起實體商標和網絡域名的雙重保護體系,並從「事後解決」向「事前預防」邁進,已迫在眉睫。
2009年,ICANN著手在全球範圍建立商標信息交換庫(TMCH),為商標權人提供預防性保護措施。這個資料庫將商標系統與域名系統連接起來,能夠實現每增加一個頂級域名,就能對入庫商標實行前30天域名優先註冊和後90天近似域名註冊提醒。
然而,對於中國地區和中文商標,TMCH一度暴露出不足之處。據北京師範大學網際網路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教授薛虹介紹,TMCH無法解決廣泛存在的繁簡體商標等效問題,無法實際繁簡體同時查詢。一個註冊了簡體商標的人,很可能遭受繁體商標的域名搶註。
針對這一問題,ICANN又授權中編辦政務和公益機構域名註冊管理中心負責提供中國的TMCH服務,並突破了中文商標的驗證和保護難題。就在今年6月10日,該中心已與工商總局商標局成功搭建信息查詢接口,正式上線運行。
「我們將為中文商標權人提供兩套『盔甲』:一是通過TMCH為中文商標的域名註冊提供綠色通道,二是通過『網上品牌保護系統』為其提供後續服務。」宋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