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忘記,廣大蘇商蘇企挺身而出、『以義戰疫』的情懷擔當。」11月26日,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動情地說。
在疫情最緊急、物資最短缺的階段,一大批蘇商蘇企堅決服從調度,保一線、保大局。抗疫缺什麼,江蘇就生產什麼;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江蘇製造。在大戰大考中,彰顯了蘇商蘇企的擔當。
傾力馳援,蘇企奮不顧身
「施工機械:江蘇徐工集團;板房生產:江蘇吳江;板房安裝:江蘇連雲港……」在武漢「戰情」最緊急的時刻,一張被網友點評為「火神山雷神山被『基建狂魔』江蘇承包了」的截圖,在網上廣為流傳。
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江蘇人的奮不顧身!在疫情最緊急階段,前線的抗疫物資,不論是環保設備、建築材料,還是醫療器械、家電家具,背後都有江蘇企業和江蘇工人的身影。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得知籌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消息,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立刻組織馳援。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說:「徐工第一時間組織施工機械52臺套、超過60名操作人員支援武漢,24小時不間斷施工。累計組織332臺設備馳援武漢、鄭州、北京等地的『小湯山醫院』建設,為全國抗擊疫情擴建生命救援通道。此外,徐工還向國內相關應急管理部門捐贈價值300餘萬元的N95口罩、防護服等各類防護物資,並捐資540多萬元全力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2月1日,我們接到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緊急增援需求——30臺開關櫃須2月4日前送到前線。」大全集團總裁徐翔回憶說,集團第一時間集結相關人員、物資。2月3日下午1點,供應雷神山醫院的電氣產品生產全部完成。「能夠用實際行動支持湖北,這是江蘇企業家應有的擔當。」
「武漢宣布建設『火神山』『雷神山』後,我們公司負責承擔『火神山』『雷神山』的負壓手術室、ICU、負壓病房等核心區域的淨化空調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 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立說,「天加在收到火神山、雷神山項目確認設備參數的24小時內完成所有設備的調集、整改與發貨。疫情發生以來,天加已連續助力700家醫院、100多家PCR檢測實驗室,為抗疫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疫情面前,在蘇外企也紛紛伸出援手。1月31日,菲尼克斯電氣了解到,雷神山醫院建設項目急缺電氣產品,公司24小時內完成從溝通到發貨的所有工作。菲尼克斯電氣的系列產品用在雷神山醫院ICU中,雷神山醫院快速實現全部送電。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總裁顧建黨對具體對接捐贈的同事表示:「只要是雷神山醫院建設需要,菲尼克斯電氣都無償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你們無需請示匯報。」
火速轉產,展現家國情懷
重要物資保障是戰「疫」獲勝的關鍵之一。疫情發生後的短時間內,全省口罩產量從每天200多萬隻增加到2300多萬隻,醫用防護服產量從每天不足1萬套增加到近12萬套;在疫情最緊急的時刻,江蘇向國家調出醫療物資2327萬件,支援湖北294萬件,支持對口援建、幫扶省份、幫扶地區240萬件,充分展現蘇企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
一大批蘇企「火線」轉產。「2月1日,紅豆集團連夜成立防護服項目部,將西服生產線『秒變』防護服生產線。2月7日,紅豆集團再次連夜立下軍令狀——將一般防護服日產量從1萬件提高至3萬件。」紅豆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說,為緩解防疫物資緊缺情況,紅豆集團以最快速度生產隔離衣、防護服、口罩,先後支援抗疫一線的隔離衣達65萬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稱讚紅豆集團是抗擊疫情「軍工廠」。
「在疫情發生之前,全國醫用防護服每天產能2萬件,南京際華集團用3天時間,實現順利轉產。然後用了20天時間,從每天生產200件,到日產45000件,2月27日以後每天產能達52000件。」際華集團黨委委員、南京際華3521公司董事長夏前軍對疫情保供記憶猶新,「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我們衝在前線扛起企業擔當。際華集團旗下的南京3家企業,從2月6日復工到3月初,1個月內共生產防護服超過100萬件,成為江蘇產量最大、全國產量居前的防護服生產企業。」
「能夠為抗疫盡微薄之力,企業所有員工都倍感自豪。」無錫市宇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繆李平說,為了保供,公司大年初五就正式復工。10條口罩生產線用工約180人,到3月初日產能已超過30萬隻,全部為醫用口罩,專門保供醫院。
「我們原本是做個體防護服裝的,為了疫情防控,轉產做醫用防護服。從大年初一開始準備,大年初五便正式生產。到2月底,我們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一類和二類日產能達到1.5萬件。」聖華盾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王炳來說。
疫情肆虐時正值春節,很多工人因返鄉無法及時返崗,不少企業老總當起「操作工」,甚至一個人扛起一整條生產線。大年初二,正在鹽城過年的蘇州盈瑪精密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袁傳偉突然接到合作夥伴的緊急電話:「疫情嚴重,湖北急需過氧化氫消毒器。」袁傳偉星夜返程,迅速辦理復工手續,啟動了一個人的生產線。袁傳偉說:「那段時間一天只能睡兩個多小時。但是再辛苦,總比疫情奪去人的生命要好。」
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後,全省廣大企業在「蘇政50條」「惠企20條」的保障下,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努力把被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江蘇的抗疫實踐充分證明,「發展才是硬道理」。面對疫情大考,15個省重大項目春節期間一直未停工,總投資達490億元,包括無錫中環集成電路、淮安實聯化工電子級特化品等項目。「疫情初期,正值項目的產能爬坡關鍵期,生產規划去年就做好了,原物料儲備到今年3月,不能因為疫情中斷公司發展。」江蘇時代芯存半導體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回憶起那段「連軸轉」的日子,感慨良多,「半導體行業比較特殊,全公司上下爭分奪秒,一點都不敢懈怠。」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內的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型生物醫藥公司,從事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研發。公司執行長英博告訴記者,「助力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50條出臺後,企業申請了疫苗研發的專項資金,僅5天,200萬元專項資金就到帳了。未來將邁開步子搞創新,努力為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受海外疫情影響,國際市場需求不振,江蘇外貿企業在危機之下全力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開闢出一條條新路。「面對物流通道減少、倉儲費用上漲,我們積極轉變思路,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建立自己的倉庫,同時與第三方倉儲合作,將產品更快地送至客戶手中。」蘇州小哈王母嬰服飾用品公司是一家跨境電商企業,公司營運長趙明全說,公司團隊嘗試做跨境直播,通過網絡直播向國外採購商售貨。
全力保護外貿外資市場主體,江蘇實現外資外貿逆勢增長。1-10月,全省新設立2646個外商投資項目,實際使用外資236億美元,同比增長9.9%,規模繼續位居全國首位;1-10月,全省累計進出口36199.5億元,同比增長1.2%,規模繼續位居全國第二。
易軒包裝製品(連雲港)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包裝製品、無紡布等加工與銷售的製造企業。公司負責人何正斌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出口訂單一度不斷下滑。與客戶溝通時,不少人諮詢「防護用具」「防塵口罩」等產品。他們快速調動公司旗下的工廠搶抓口罩生產,4條口罩生產線每天約生產民用防塵口罩50萬隻,被列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
正是全省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省在攻堅克難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增長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進出口增長0.8%,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全國第一。
本報記者 許海燕 王建朋
丁茜茜 顏 穎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