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11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指出,目前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頂層規劃到實際推動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果,還要繼續抓下去。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推出「在中國,看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大型互動式融媒體產品,以不一樣的視角,講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故事。
長期以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地緣相親,居民往來密切。但是,跨省醫療手術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並不是很方便,一是怕掛號難、等床位難,二是醫保報銷問題容易「卡殼」。如果這些難題一一解決了會怎樣?讓我們一起打開今天的盲盒——
「綠色通道」連通蘇滬看病手術方便了
初冬時節,64歲的蘇州市民許阿姨來到江蘇省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進行摘除複雜甲狀腺瘤手術術後複查。天氣漸涼,她特意戴上了一條色彩鮮豔的絲巾,整個人看上去氣色很好。見到記者時,她解開絲巾給記者看了脖子下方的微創傷口,連說「恢復蠻好的,蠻開心的。」
正在接受採訪的許阿姨
幾個月前,許阿姨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了由專家主刀的摘除複雜甲狀腺瘤手術。從在上海住院到回蘇州,只花費了4天時間。
時間回到今年8月14日,許阿姨因皰疹發作,前往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就診。普外科主任醫師黃鐵熬發現,許阿姨胸骨後左右側均長了大小超過6公分的甲狀腺瘤,其中胸右側瘤體緊貼大血管。「由於此前患者已做過兩次甲狀腺瘤摘除手術,我們醫院的醫生進行幾次會診後認為,再做手術的風險較大。」黃鐵熬憂心忡忡。
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黃鐵熬
複雜的病情讓制定診療方案變得棘手。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決定啟動遠程多學科聯合會診,邀請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甲狀腺外科、放射科等多科室遠程聯合會診。最終,在與許阿姨及家人充分溝通的基礎上,雙方決定立即啟用「綠色通道」,將許阿姨從蘇州轉至上海手術。
6名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家與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進行遠程多學科會診
「綠色通道」一旦開啟,就意味著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處與江蘇省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醫務科等多科室的密切對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科科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執行院長助理張亞平介紹:「我們會同時落實患者收治科室病床和主診醫療團隊,患者來院後即可快速辦理入院手續收治入院。」
一切準備就緒。8月25日,抵達上海後的許阿姨很快辦理住院並進行手術,術後觀察2天後,她轉院回到蘇州進行康復治療。
「去上海之前我們心裡其實還是『打鼓』的,怕等不到床位、或者耽擱太久影響治療,但沒想到醫院幫我們安排好了一切,要不是我們路上耽擱了一天,本來可以提前一天返回蘇州的。」許阿姨的丈夫說,「現在去上海看病,感覺和在家門口的醫院一樣。」
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
蘇州市民能夠如此方便迅速地直通滬醫,歸功於長三角醫療衛生一體化。2019年,蘇州市相城區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籤署合作共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框架協議,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掛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三角合作醫院。此後,上海的醫生會通過「網際網路+醫療」的方式,開展遠程線上會診模式,為蘇州患者提供綜合、精準的診療,跨區域開闢「中山—相城綠色通道」。
患者看病更方便了,醫生同樣感受著長三角醫療一體化帶來的好處。黃鐵熬告訴記者:「這兩年,醫院會經常組織不同科室的專業培訓,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專家和大家一起分享病例樣本與診療經驗,讓我們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蘇州市相城人民醫院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合作共建,是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的縮影。
共享互通長三角跨省醫保結算不再卡
患者診療結束後,需要支付診療費用。以往,從蘇州到上海看病的患者需要自己先墊付醫療費用,之後帶著病例、發票等報銷材料回到蘇州報銷,有時需要等待較長時間。但這一次,許阿姨在上海直接通過刷醫保卡支付費用,便捷快速。
長三角跨省醫保結算輕鬆「跨省」,背後是三省一市相繼出臺的一個個「通行證」正在發揮作用。早在2017年,江蘇就率先暢通了跨省異地就醫住院直接結算。2018年9月,長三角地區開始試點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2019年5月22日,包括「異地就醫備案」在內的兩項醫保服務事項被納入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首批開通事項,長三角居民辦理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只需提交網上申請,醫保經辦系統自動校驗,符合條件的即時辦理完成。2020年8月,長三角地區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已實現全覆蓋。
記者從江蘇省醫療保障局了解到,截至11月末,江蘇累計實現與上海、浙江、安徽實現雙向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160.90萬人次,結算金額3.71億元,醫保基金支付2.28億元。長三角異地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通道,已實現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和8130家醫療機構門診費用直接結算的「兩個全覆蓋」。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帶來滿滿幸福感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組建醫聯體、醫療服務互聯互通、疫情期間三省一市互認健康碼到醫保結算輕鬆「跨省」,長三角三省一市的醫療服務打破了原有的地域與時間限制,讓老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為了讓區域內的老百姓實現高品質醫療和健康資源的共享,江蘇積極主動地協同兄弟省市齊發力,頻出「實招」。今年4月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中指出,要優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推動大中城市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布局,全面實施醫師區域註冊,鼓勵採取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等形式,促進醫療服務均質化發展,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範圍。
截至目前,江蘇開通長三角門診醫療機構已有4053家(其中三級163家,二級640家,一級及無等級3250家),佔長三角開通門診醫療機構總數(8130家)的49.85%。
4月1日上午,江蘇省政府舉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新聞發布會
更多的利好政策正在探索中。今年8月24日,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蘇吳江率先實現異地門診就醫免備案直接刷卡結算,三地參保人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異地就診時,醫保待遇與參保地保持一致。也就是說,三地老百姓在這些機構異地就診時,無需備案就可以直接刷社保卡看病,如果是門急診後需要住院的,參保人在醫院的指導下可自主備案,醫保待遇與參保地保持一致。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推進,老百姓在看病就醫、上學、旅遊、就業創業等方面將共享更多公共服務一體化紅利。如今,江蘇正進一步加快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包括鼓勵學校跨區域牽手幫扶,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聯動共享,推出「暢遊長三角」「惠民一卡通」等民生服務。以公共服務一體化打造長三角民生「幸福圈」。
>>>智庫專家點睛
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打通壁壘啃最硬的骨頭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琴
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事業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在長三角跨區域城市群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保障作用。目前看來,醫療服務和異地醫保結算讓老百姓受益良多,這也是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中推進最快速的部分。
對於老百姓來說,大家希望的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是幼有所教,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業有所從。換句話說,也就是讓人口、要素、市場流動起來。由此看來,公共服務一體化是長三角六個一體化中最難啃的骨頭,但也是體現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指標、最終指標,與老百姓息息相關,能夠讓老百姓最真切感受到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幸福感。
醫療、養老、教育涉及到三省一市財政稅收及各地社保醫保基金平衡等要素一體化配合,其中存在諸多壁壘。如何打破?一方面需要長三角三省一市坐下來全面溝通,另一方面需要持續的高位協調。否則,三省一市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或許會造成各地懸殊過大,並影響一體化發展的積極性和可持續性。
長三角公共服務一體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不少有關民生的項目仍需加快進展,其中亟待關注的就是教育問題,特別是基礎教育方面,需更加積極解決非戶籍兒童就地入學問題。一周前,在第十二屆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會議上,三省一市共同制定籤署了《新一輪長三角地區教育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在提升高等教育協同創新服務發展能力、推進基礎教育優質發展、加快職業教育協同平臺建設、推進各類教育人才交流合作、加快長三角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全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加強項目推進。希望教育的一體化有實質性進展,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加速奔跑注入動能。
公共服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能否得到百姓認可的試金石,當前正在一步步向前推進,老百姓需賦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之心。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本質是共建共享和共發展,我們在共建共享的同時,也勿忘大家攜手共同發展!
恭喜你
解鎖今日份的盲盒故事
根據盲盒故事中的主人公
我們還精心設計了醫生的虛擬和實體玩偶形象
掃碼參與集盲盒新聞遊戲
收集虛擬盲盒即可參與實體盲盒抽獎
我們實體盲盒中的「小寶貝們」是來自江蘇無錫的惠山泥人
手工製作匠心打磨
被稱為中國「三大泥塑」之一的惠山泥人
既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也是從長三角地區「走出去」的一大特色產品
Frank告訴你:集齊全套虛擬盲盒後
還有機會抽取全套實體盲盒哦!
快來將這6個以長三角故事主人公為原型的可愛玩偶抱回家吧~
總指導:雙傳學 顧雷鳴
總策劃:顧新東
監製:沈崢嶸
採寫:沈崢嶸 葉真 朱娜 謝詩涵
視頻:曹凱琪 高鑫 楊璽
美編設計:章偉 李寧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