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四維理路

2021-01-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新時代」是黨的十九大的重要關鍵詞。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重大判斷是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基於我國社會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而作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論依據,是新時代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意義。我們可以從其「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怎麼辦」四個維度層層遞進的邏輯理路對其予以理解和把握。

  是什麼:「新時代」蘊含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是一個空洞抽象的概念,它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具體而言,包括五層含義:其一,它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其二,它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其三,它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其四,它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其五,它也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不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其意義體現為三個「意味著」:第一,就共和國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而言,它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第二,就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而言,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第三,就人類社會發展史而言,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為什麼:「新時代」提出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們黨在準確把握我國新的歷史方位基礎上得出的重大結論,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和充分的現實依據。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的歷史成就: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

  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已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五個面貌」即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怎麼樣:「新時代」面臨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但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重要特徵。這一歷史性變化,意味著矛盾內部的兩個方面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方面是人民需要方面的變化,由「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變成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顯然,「美好生活」需要相對於「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言,其內容更豐富更多樣更廣泛,需求層次也更高。廣大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問題後,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另一方面是社會發展方面的變化,由「落後的社會生產」變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多年來穩居世界第二;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這意味著社會生產落後這一問題我國已經解決了。與此同時,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則成為新時代更加突出的問題。這一突出問題不僅存在於經濟領域,也存在於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既有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也有區域發展的不平衡。這成為新時代條件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對我們黨和國家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們黨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不斷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黨的十九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是基於我國社會生活深刻而廣泛的變化尤其是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提高的客觀現實而作出的重大判斷和科學結論,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論依據,是新時代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為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指明了奮鬥方向。

  怎麼辦:「新時代」需要以新思想作為行動指南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新時代提出新課題,對新課題的理論回答和對實踐新經驗的系統總結形成新思想。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給我們黨提出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党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總目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基本方略等重大問題,為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的行動指南,我們必須對之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指引,我們一定會在建黨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建國100周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作者:周玉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這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巨大進步和發展的階段性新變化,反映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是在新時代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部署的重要依據。明確這個主要矛盾,才能把握髮展全局,明確發展的方向、任務和重點。第三,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了新布局。
  • 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找準歷史方位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關係發展方向、發展道路、發展思想、發展方略的根本性問題。96年來,我們黨的一切重大勝利和發展,前提都離不開正確認識和把握黨所處的歷史方位。方位不清,則方向不明。
  • 【普法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9)
    1.新時代標示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7)社會主義從來都是在奮勇開拓中前進的,必定隨著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向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華社北京10月18日電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發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
  • 一部充滿時代氣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法典
    另一方面,在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頂層設計上,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切實落實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各項要求,彰顯我國民法典的社會主義政治本色。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這是我們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和政治基礎。
  • ...代表、專家熱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我們黨經過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本報特邀三位代表及學者,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進行解讀。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文物保護全面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旅遊業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充分彰顯……」日前,《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
  • 馬院教師應邀參加「唯物史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
    本站訊(通訊員 張媛媛)10月17日至18日,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顏曉峰應邀率隊參加由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和中共泰安市委共同主辦,中共泰安市委黨校承辦的「唯物史觀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暨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孟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集體備課會-西安交通大學...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怎麼理解?了解我們生活學習所處的陝西省基本省情麼?如何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傳承好西遷精神、作出交大貢獻?」課前盧建軍向同學們提出了幾個問題,並簡要和大家分享了他的體會。他表示,要把思政課教學融入社會、融入經濟發展,讓學生們把課堂上所學與平時所用結合起來,真正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有著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五個維度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從歷史與現實相延續、目標與途徑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聯繫的高度全面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前景,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明確了努力方向。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
    黨的十九大立足時代和全局的高度,著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把這一思想確立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2)中國特色...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有著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
  •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要堅持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領導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引導、發展和管理機制,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教育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正確思想、先進觀念為保證,以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為支撐,引導先進文化大發展、民族傳統文化大繁榮、民族凝聚力大增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堅持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四)-山西市場導報數字報
    4.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11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他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 韓慶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間正道
    >  專訪:中央黨校副教育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主講人 韓慶祥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  原文精要  2012.11  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讓延安精神在新時代不...
    新華社長沙12月13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王晨12日在湖南韶山出席弘揚延安精神理論研討會並講話。
  • 立志勵志 磨鍊錘鍊 爭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引領者
    市委書記張維國出席會議並結合自己奮鬥成長經歷作了語重心長、飽含深情的講話,勉勵全市年輕幹部立志勵志、磨鍊錘鍊,做好學生、做好先生、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幹部,爭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引領者。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黨校校長劉榮山主持座談會。張維國指出,培養年輕幹部,既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繼往開來、興旺發達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攸關一個地方繁榮興盛、永續發展的重要組織保障。
  • 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時代主旋律
    他強調,深化黨的十八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重點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中國夢宣傳教育,要突出思想內涵,把握實踐要求,創新方法手段,在幹部群眾中展開,在全社會展開,堅持不懈地抓、紮實有效地抓,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積聚追夢圓夢的正能量。
  • 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
    [1]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的歷史高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對廣大社會學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