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第七季正在熱播,受去年事情影響,節目組改換回王剛做製片人,全新打造節目規則,本季採用「壓力」為主題,對選手進行更為嚴苛的各種比賽。《最強大腦》比賽,看得就是心跳,節目組請來薛兆豐,攸佳寧帶隊,王祖藍,郭麒麟,劉維坐鎮,經過層層篩選的77位選手,來到現場。
自從《最強大腦》改名為《最強大腦燃燒吧大腦》,賽制從考察一種極致的單一能力,轉化為對推理力,觀察力,意志力等多方面的考核。最強大腦不再是偶像,而是榜樣。
節目組採用線下考核之後,一般會篩選出一百位初始選手,參加比賽,通過層層選拔,最後決出「腦王」。很多選手來到《最強大腦》舞臺上,往往只是「曇花一現」。即便是優秀的選手,也會在初次比賽中,被無情淘汰。
最讓人遺憾的,當初2018年初始排名第三的王春彧,智商和顏值齊飛,卻在第一輪惜敗。
今年,第七季《最強大腦》節目組選出77位選手,這次,節目組升級了玩法,讓選手一開始就自由選擇,是進入「強者區」還是「集結區」,選擇之後如何比賽,無人可知。賽制不清楚,讓選手對未來有著莫名的恐怖,因為選手不知道如何選擇,才對自己更有利。
在眾多選手中,她是全場最耀眼的女選手,長得漂亮,智商超群,初試排名第二名,僅次於黃明睿,在第一輪比賽中,以優異的成績,進入S圈,成為首位進入此圈的女選手,也是唯一一位女選手。
攸佳寧很看好她,認為她是腦王的有力競爭者,期待這一季出現一位「女腦王」,狂妄自大的王宇軒,對她的評價也很高,說她是自己腦王的競爭者,是他前進路上的「堡壘」。
她,就是王心冉,來自北京大學,選手互評中,獲得68票。
王心冉很低調,她不想王宇軒那樣,恨不得把自己想當「腦王」的目標寫在臉上,她很寬容,對王宇軒的囂張言論,並不甚是在意,要知道王宇軒的自大,讓身邊的李曉萌都坐不住了,直接說,不想挨著他,太鬧心了。
王心冉看問題一針見血,對節目組對選手劃分「強者區」和「集結區」,很多人都認為,實力強的應該去強者區,實力弱的去集結區,也有人認為,不管怎樣,自己都要去強者,也有人認為,不管怎樣,自己都要去集結區。
王心冉對「強者區」和「集結區」有著自己獨特的分析,她說:
「當你發現弱者區裡的都是強者,如果你選強者區,反而能輕鬆勝出,你在弱者區被強者虐的時候,你就會後悔。」一旁的王宇軒點點頭,連聲附和「有道理,有道理」,但他話鋒一轉,說:「那萬一是強者跟弱者對抗呢?」
王心冉說,「這就是一個石頭剪子布式的博弈,套路與反套路與反反套路。」言語犀利,一針見血。
確實,王心冉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並不是所有實力強的選手,都會選擇進入強者區,也不是所有實力弱的選手,就認為自己實力弱。就像王宇軒,初始排名連前三都不是,卻認定自己肯定會進國家隊,是腦王的有力爭奪者。就像世界記憶大師胡嘉樺,他在記憶界綜合實力已經超過王峰,獲得選手互評73票的高票,卻選擇進入集結區。
王心冉上臺的時候,她沒有多說自己,反而介紹了自己的父親,原來,她還是一名「腦二代」。王心冉的父親和她一起參加了《最強大腦》的選拔,只是沒能走到最後。王心冉的爸爸16歲就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中科大少年班,之後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讀研究生。
王心冉進入強者區,雖然得了67的高票數,但並沒有進入前三。她是以初試排名第二的身份,參加了第一輪比賽。第一輪比賽,強者區選手互評票數最高的三位選手,和初試排名前三的選手, 過招。這真是「神仙打架」了。
初試排名前三的是黃明睿,王心冉和宋佳昌,強者區票數最高的是趙金昊,黃明睿,黃中華和馬強。不得不說,選手們還是很有眼光的,排名第一的黃明睿,同樣也在票數最高的前三。
從第一輪比賽中,可以看出,初試排名有一定的意義。進入S圈的四位選手是趙金昊,黃明睿,王心冉和宋佳昌。初試排名前三的選手,都進入S圈。
黃明睿和王心冉很穩,宋佳昌則險勝。馬強在比賽中作答迅速,共作答14題。當王心冉,趙金昊和黃明睿都已經板上釘釘,進入S圈佔據席位的時候,宋佳昌的情緒非常低落,他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了希望。馬強答了14題,他答對了9題,那麼,只要馬強答對10題,就可以穩操勝券了。
這一點,王心冉也意識到了。所以,即便攝像頭在拍攝,即便是在公眾場合,王心冉還是忍不住悄聲安慰宋佳昌,讓他不要氣餒,說不定還有希望。鏡頭掃過,我們可以看到,王心冉有幾次都在歪頭和宋佳昌說話,有一次捂著嘴,還有一次拍了宋佳昌後背一下,似乎是在讓他放心。這個動作,真的太暖心了。
果不然,馬強失利,只答對了9題,宋佳昌真的進入S圈。
《最強大腦》第一期,王心冉是全場最耀眼的女選手。她言語犀利,能一針見血的分析,也能溫言軟語安慰身邊失落的宋佳昌。期待接下來王心冉的表演,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能有潛力,奪得「腦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