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 事】丁汝昌詩書遠播海外 ■夏冬波

2021-03-05 書法報



 逸  事 YISHI


丁汝昌詩書遠播海外

■夏冬波


  

··························  

  2014年2月12日是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以身殉國120周年紀念日。特殊的歷史背景,決定了丁汝昌的悲劇人生,但丁汝昌仍無愧是一位理應受到尊敬的中國近代史上具有民族氣節的愛國將領。作為一名高級武官,僅讀過三年私塾的丁汝昌一生好學不倦,詩文書法遠播海外。

  說起丁汝昌的詩文、書法,還有一段佳話。1891年6月26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帶「定遠」、「鎮遠」等六艦訪問日本,分別到達日本的馬關、神戶、橫濱等地。7月9日,日本天皇接見了丁汝昌提督及各艦管帶。7月10日,丁汝昌率各艦將領參加日本外相在東京紅葉館設的宴會,與日本著名詩人宮島誠一郎作詩唱和,作《贈宮島慄香》詩一首:

足跡縱橫半地球,

環觀望氣數吾洲。

三山漢代成仙窟,

九有虞廷是帝邱。

同合車書防外侮,

敢誇砥柱作中流。

我來偶遇修和日,

共上芝山聽古謳。

  丁汝昌後來與宮島慄香成為詩友。宮島誠一郎,字慄香,與張裕釗相友善,詩文受桐城派影響。1895年2月,宮島慄香知丁汝昌自殺殉國後,寫下了《乙未二月十七日聞丁汝昌提督之死》一詩:

  同合車書防外侮,

  敢誇砥柱作中流。

  當年深契非徒事,

  猶記聯吟紅葉樓。

  宮島慄香當時是日本宮內省爵位局主事,是參與接待丁汝昌的高級官員。詩中引用「同合車書防外侮,敢誇砥柱作中流」,正是丁汝昌《贈宮島慄香》詩中的句子。

  日本人勝海舟不僅在江戶幕府中最早主張建立海軍並為海軍的創立竭盡全力,還從江戶後期到明治初期在海軍中擔任重要職務。丁汝昌訪日時,勝海舟向丁汝昌贈送了自己寫作的和歌和漢詩,並贈送寶劍一口,且將丁汝昌以「海內一知己」相稱。勝海舟在獲悉丁汝昌自殺殉國後,立即寫了一首漢詩悼念:

  憶昨訪吾廬,一劍表心裡。

  委命甚誠忠,懦者聞之起。

  聞君識量洪,萬卒皆遁死。

  心血濺渤海,美名照青史。

  丁汝昌的書法藝術修養也很高。丁軍門好文墨,其書信、函稿多以行楷為之,字則剛勁有力,鐵畫銀鉤,其大字更是筆力遒勁、勁氣內斂。日本人在佔領劉公島時,從丁汝昌將軍寓所內獲得丁汝昌致戴宗騫(字孝候,綏軍、鞏軍統領,官至道員)的書信數封,因欽其忠義,印成《丁汝昌遺墨》一冊,大島圭介(曾任駐中國、朝鮮特命全權公使,甲午戰爭後任樞密顧問官)為之跋語,極稱道丁汝昌為人,寶之如瓊琚。桐城吳汝綸於光緒末年東遊日本,日本人出此冊求題,吳汝綸乃題詩一首刊於集後,於是丁汝昌書法之名在日本廣為傳播。

  《中國歷代書法家名人墨跡·清代部分》收有丁汝昌書大字楹聯一副:「萬裡浮槎九垓振袂,三山策杖五嶽圖形。」上款為「溫卿大兄大人屬書」,下款為「廬江丁汝昌」。字體剛勁端莊,堪稱佳作。




相關焦點

  • 丁汝昌與無為
    丁汝昌的墓在我老家無為市嚴橋鎮境內。離我老家村子只有十來裡。丁汝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知名度極高的人物,說近代史,說甲午海戰,必會提到這位中國第一位海軍司令員。說起丁汝昌,無為、廬江、巢湖三地都會有話題。丁汝昌的墓,在無為市境內嚴橋鎮輝勇大隊沈斌村小雞山山頂梅花地,離嚴橋鎮也只有兩公裡。丁汝昌的故居,在巢湖市高林鎮汪郎中村(又叫山西丁家)。
  • 名將丁汝昌賣過豆腐?
    丁汝昌在故裡廬江的故事傳說很多,耐人尋味。  「勁節勵冰霜,對萬頃碧濤,憑此丹心垂世教;登臨餘感慨,望中原戎馬,擎將熱淚拜鄉賢」。這是1934年5月,愛國將領馮玉祥登臨設有丁汝昌、鄧世昌牌位的威海環翠樓憑弔時所撰楹聯。   丁汝昌「少卓犖,負奇氣」、「劂性敏慧」。
  • 丁汝昌後人今何在 玄孫務農旅遊旺季籤名售書
    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在戰鬥一開始就身負重傷,並在第二年的威海衛之戰中自殺殉國。丁汝昌死後沒有得到清廷的諒解,直到1910年才得以「平反」。丁汝昌顯赫的身份也未給丁家帶來榮耀,他的墳墓反而被盜掘。不過為國盡忠的血脈依舊在其後人身上得到體現。抗日戰爭前後,丁家是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活動的中心。
  • 丁汝昌為國犧牲,光緒為何不僅不嘉獎,反而下令鐵鏈封棺?
    那麼丁汝昌到底是不是北洋水師覆滅的罪魁禍首呢?丁汝昌出生於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幼年因為家境貧困,只在私塾中讀過三年書,十來歲失學之後,便以給人打各種零工補貼家用,十四五歲時到豆腐店當了一名學徒。丁汝昌在父母病故後加入了太平軍,成為程學啟部下。
  • 羅萬傑與逸老庵
    逸老庵逸老庵位於湯南隆煙村,建於明末清初,明末吏部員外郎、「潮州竹林七賢」之一羅萬傑的隱居地。其在驗封司任事時,因母親逝世回家奔喪,恰逢明朝滅亡,他費盡家產於湯坑築起金鼎寨,意謀匡復,但力不從心,遂建逸老庵,以終身事佛歸隱。他留下的大量詩文杰作,無不體現了他坎坷飄零的人生經歷和愛國憂民的思想境界。逸老庵因其深厚的文化積澱而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成為人們瞻仰一代名賢的好去處。
  • 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如此勸降丁汝昌:你應該學習一位土耳其元帥
    甲午海戰當日軍攻陷威海後,便開始修復被丁汝昌下令炸毀的岸防炮,而此時的丁汝昌正率領北洋水師和日本海軍浴血奮戰,當威海衛的七門岸防炮被修復後,日軍開始用岸防炮轟擊北洋水師的軍艦,丁汝昌率領的北洋水師被兩面夾擊
  • 丁汝昌自盡後,光緒的做法太不妥當!
    丁汝昌自盡後,光緒的做法太單純和意氣用事了!而在整個甲午海戰之中,清朝有一個十分悲劇的將領,他就是丁汝昌。作為北洋水師的提督丁汝昌的升遷之路也確實是憑藉自己的功績和戰場表現所得來的,應該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悍將。雖然他早年間曾經做過太平軍,但是在後來加入清軍之後,陸續與太平軍和捻軍作戰,並且有相當多的戰功。在光緒5年也就是1879年的時候,丁汝昌正式加入了北洋水師。
  • 是丁汝昌無能?還是朝廷內耗嚴重?誰該為北洋水師的覆滅負責?
    這兩場戰爭的責任,有人認為在於丁汝昌,也有人說責任在於朝廷內部。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誰才該為這場戰爭負責呢?李鴻章遭到翁同龢一派的嫉恨朝廷裡對於丁汝昌的批評之聲不絕於耳。然而,此時的丁汝昌卻根本無暇顧及。有個事關北洋海軍生死存亡的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
  • 灑脫秀逸 風度翩然 ● 呂如雄書法
    風度翩然 ● 呂如雄書法 ■人物簡介 呂如雄,又名呂冠伯,1947年10月生,廣東陽江市人。■藝術成就 呂如雄自糼酷愛書畫,先受益於民間書法,後臨唐碑,尤工歐體。楷書以「率更休」為筋骨,以張即之《金剛經》為神韻,俯仰有致,頓挫得法,隸書遍染漢碑,得《禮器碑》之凝練,《史晨碑》之逸宕,《張遷碑之堅實,最後得趣於《石門頌》之博大、奔放,作品益臻成熟,行書宗大王,觸類諸家,追求力度、神韻和形體的和和諧合化;所作灑脫秀逸,風度翩然。從70年代起,他與何海霞、董壽平、蕭勞等書畫大師同臺獻藝,真、行、草、隸各種書體兼擅。其書法作品參加過上百次國內外大型書展。
  • (日本各地・海外)海外モール責任者(GM)
    海外モール責任者(GM)~2025年海外70モール體制に向けての採用~NEWこの企業について詳しく知る■東証1部上場イオンモール
  • 明日方舟:檔案中的神秘人,■■■居然才是羅德島真正的領導層!
    大家可能或多或少已經注意到了,在很多幹員的檔案中都會有一個「■■■」的神秘人在說著騷話。今天我們就圍繞著這個神秘人「■■■」,做一次更全面的深挖,看看她究竟是誰。「■■■」:檔案中的神秘人經辦人:■■·■■■ ■■■■審核人:凱爾希 ■■■■ 阿米婭」我們可以在看檔案之前,先關注一下紅的英語名稱:Projekt Red,即「項目代號:紅」。因此,紅的身份設定是某個項目、某場試驗、某支隊伍的一部分。
  • 他將截拳道武德遠播海外,外國人萬裡來學藝,李小龍還是外國人嗎
    中華武術肩負著「文化使者」的光榮使命,李小龍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武學遠播海外而無限榮光,永垂史冊!
  • ■ | The Birthday
    靜かに目を閉じて王様は ゆっくりと語る閉著眼睛的國王緩緩說敵は味方ではないけれども 敵でもないんだと「對方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The Birthday■「搖滾的八音盒」■THOUGHTS  |  臆想
  • 疫情之下,自享逸樂
    瑪瑙象形石《腎寶》愛好有各自的愛好,但愛好也是各自的愛好,這話看起來不順,實際上就是這麼個理兒,愛好不盡相同,但各有所好,或詩書,或廚藝,宅於家中,皆可為之,每每佳餚盛席,合家圍坐亦或賞石觀花,自逸其中。獨啜香茗,聽雨聞風,何等愜意?
  • 天下收藏丨寫·逸——季樂勝書畫藝術展
    山左季君樂勝,別署龍胄者,海岱間英逸之才也,生於禹王臺下;如斯高臺千古,五色壤土,層累夯築而起,雄峙北溟。清乾隆濰縣宰侯鄭板橋題臺上禹王廟額曰「文明四海」。臺下群流湍匯,鳶飛魚躍,水光映碧,如畫如詩。生於斯者物華天寶地靈而人傑也。季君髫齡啟蒙,穎異超群;旋即投筆從戎,金戈鐵馬數載,涵養偉武之氣,數立功績,膺受褒獎;然丹青之夢須臾未嘗離懷矣。
  • 歷史上的今天 | 11月18日 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出生!
    克勒芒會議召開,羅馬教皇發起十字軍東徵 1155年11月18日 宋朝著名奸臣秦檜逝世 1836年11月18日 清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出生
  • 甲午海戰丁汝昌下令炸沉殘存軍艦 服毒自盡不降敵
    在那間東廂房裡,你可曾想像過丁汝昌自殺之前絕望的嘆息?   「海軍公所」,見證了浩大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全過程。   威海劉公島,面積只有3.5平方公裡,但甲午之戰北洋水師的「總指揮部」便設在這裡。如今,背山面海的「北洋水師提督署」,已經成為博物館,門楣上仍懸掛著李鴻章親筆所書「海軍公所」額題。   近三十年來,我先後十幾次造訪威海。
  • 海外館藏:三井親和《詩書屏風》
    三井親和《詩書屏風》,日本 ,縱155cm,橫 358.5 cm,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親和於元祿13年(1700年)出生於信濃國,天明2年(1782年)以83歲高齡辭世。在細井廣澤門下,和關思恭並列為書法家,特別擅長篆書體。
  • 嘶馬張氏:詩書傳家 人才輩出
    在江都區嘶馬鎮有一個張氏家族,幾百年來,他們就秉承著詩書傳家的祖訓,與時俱進,生生不息。最近,20多位張姓族人聚集到嘶馬鎮常興村的張家老宅,以學習族譜的形式,緬懷先祖。 重續家譜今年85歲的張氏後人張積成介紹,張氏家族來到嘶馬定居、繁衍已有600多年歷史。
  • 森林逸城綠化率是多少?
    森林逸城綠化率是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