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丹)入秋以來,冷空氣一直有點不溫不火,上海甚至還沒發起過入冬衝刺。然而,這次冷空氣似乎要「凍」真格。作為12月以來最像樣的冷空氣,中央氣象臺昨天特地為它拉響了下半年以來首個國家級寒潮藍色預警。
每年秋冬季,冷空氣都是我國天氣舞臺上當仁不讓的「主角」。所謂的冷空氣,是指能讓所經過的地點氣溫下降的空氣團。有的冷空氣只是小打小鬧,帶來一些氣溫波動;有的則高冷霸氣,製造大範圍雨雪降溫。通常,按照強度可以劃分成四檔,分別為弱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寒潮。但是,並不是每一場冷空氣過程都能叫「寒潮」,冷空氣的實力主要體現在降溫幅度上,這取決於冷空氣本身的強度,也取決於入侵地區的基礎氣溫。如果冷空氣本身比較強,所經地區基礎氣溫較高,容易造成猛烈降溫,就可能達到寒潮的標準。
氣象專家表示,如果從降溫幅度來看,這次冷空氣不能算是最強的,只能算是「60分選手」,剛剛達到中央氣象臺寒潮藍色預警的標準,也就是「我國4個省或自治區、直轄市24小時降溫幅度達到8℃以上,冬季長江中下遊地區最低氣溫降到4℃以下」的標準。
冷空氣不僅是降溫「實力選手」,甚至還能跑「馬拉松」。通常,冷空氣南下會不斷喪失「威力」,最終"壽終正寢",但也有些冷空氣會一路跨越高山平原來到海上,引發大風等惡劣天氣。比如,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股強冷空氣一路東移南下,先是影響中國、日本、韓國等,而後襲擊印尼、馬來西亞等,最後竟跨越赤道到南半球「興風作浪」,最終促使澳大利亞沿海一個熱帶低壓加強成為熱帶氣旋,給當地送去暴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