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科比巔峰時期加盟CBA聯賽會怎麼樣呢?那他無疑將成為CBA歷史上最大牌的外援,而且以科比的性格來說,即便是在CBA聯賽中他也會拼盡全力爭取每場比賽的勝利,不會像其他NBA外援那樣不是動輒耍大牌,就是出工不出力,而國內球迷也有機會在家門口欣賞到科比的球技。
怎麼樣?是不是想想就激動呢?其實在2011年時,科比是真的有機會加盟CBA,合同薪水在當時已經完全談妥,甚至連定妝照都拍好了,不過最終卻因為意外原因,讓雙方的合作最終以失敗告終。
為什麼是11年?相信很多球迷還記得,2011年休賽期,舊勞資協議正式終止,但在最初的談判中,球員工會和資方並未就新協議達成一致,這也導致NBA迎來了歷史上第五次停擺,直到經歷了149天的漫長停擺之後,勞資雙方經過長達15個小時的談判之後才徹底達成協議,而在這149天的停擺期中,有不少NBA球員選擇遠渡重洋,加盟CBA聯賽淘金,其中就包括JR史密斯和本賽季重返CBA的錢德勒。
這和科比有什麼關係呢?因為當時財大氣粗的山西隊,引援目標恰恰就是科比,而科比當時也需要一個職業聯賽讓他保持自身的競技狀態,雙方也因此進行了實質性的接觸,面對科比提出的200萬美元月薪、NBA停擺結束後隨時可以重返NBA的五項苛刻條件,當時還是山西隊老闆的王興江作為科比的鐵桿粉絲,絲毫沒有猶豫的便答應了科比開出的所有條件,可以說雙方僅差最後的籤約,甚至在當時大多數國內門戶網站,都已經紛紛發出了科比10月1號將抵達山西,隨隊訓練的新聞。
那為什麼科比最終沒能成行呢?原因並不在山西隊,而在CBA其他俱樂部和中國籃協身上,要知道在當時的CBA聯賽還處於一個出色外援能頂半邊天的環境,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這個在NBA尚能一打五的男人來到CBA,會有著怎樣瘋狂的表演?這還讓其他球隊怎麼玩?做個參考,玩票性質的JR-史密斯尚能在CBA聯賽場均砍下34.4分,那幾乎每場比賽都會認真打,甚至於全力以赴的科比呢?毫不誇張地說,巔峰時期的科比,一個人在進攻端足以擊垮一支CBA球隊,甚至還有球隊管理層表示,科比的加盟並不會使CBA聯賽進步,反而會打擊年輕球員的自信,影響聯賽的平衡。
面對多數俱樂部的抵制,和沒有出現過合同在身的球員與CBA球隊籤約的先例,中國籃協也無法拿出合適的解決方案,於是便將是否引進科比的權利交給了各支球隊,由各俱樂部投票決定山西隊是否有權籤下科比,結果可想而知,大多數俱樂部都選擇了反面票,最終科比無緣CBA聯賽,而中國籃協則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兩條新規:1、外援和CBA球隊籤約時,必須合同到期;2、外援加盟後必須打滿一個完整賽季。
就此,科比和山西隊的合作以一場鬧劇般的方式結束,至今王興江也依舊對此事耿耿於懷,而國內的大多數球迷,也永遠失去了近距離觀看科比比賽的機會,有遺憾嗎?當然有,但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科比的加盟的確會打破聯賽原有的平衡,甚至於推動聯賽金元化的發展,這對於聯賽的健康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