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日(農曆3月18日)在倉頡故裡楊武隆重舉辦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誕辰典禮。參加本次活動的單位有:白水縣縣委宣傳部、白水縣文廣局、白水縣畜牧局、白水縣文化館、北塬鎮政府、白水縣倉頡文化研究會、白水縣倉頡文化有限公司、白水縣倉頡故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北塬鎮10個自然村等單位,以及倉頡後裔、楊武村倉頡傳說傳習員、楊武村村民共千餘人。
倉頡,生在楊武,造字在楊武,楊武是我國文字的誕生地。在楊武人人都記著倉頡的偉大功績,人人都自覺地保護著倉頡的遺蹟,講述著倉頡傳說。 紀念倉頡誕辰活動,目的是弘揚倉頡精神,堅持文化自信,傳承傳統優秀文化。
10點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誕辰典禮儀式活動正式開始。
本次活動由北塬鎮楊武村主任王志孝主持
鳴炮(九響)代表倉頡文字傳遍九州; 擊鼓(56響)代表五十六個民族
恭迎倉聖像
敬獻水果:桃、蘋果、香蕉、火龍果、西瓜
敬獻五穀:谷、糜子、蕎麥、玉米、高粱
敬獻三牲:牛、羊、豬
敬獻貢饃 壽 桃
敬獻聖水:聖水取於倉頡故居鳥羽山倉頡泉之水
倉頡守護人代表王耀德、王德堂、張金生上香
北塬鎮副鎮長劉曉鋒宣讀祭文
戊戌季春,三月十八。乃倉聖誕辰之日;亦楊武隆慶之時。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男女老少,鮮裝潔服。處處節日氣象;人人喜笑顏開。會八方遊客,請四處高人。至隆至重,祭祀文祖。其祭文曰:
赫赫文祖,千古一聖。初創鳥蟲,始有文字。去結繩之愚昧,開華夏之鴻蒙。功德巍巍,利民萬代。肇啟文明,五千春秋。中華神威,傳遍全球。故人云:論功不在炎黃下,尊聖應於孔孟先。獲天下之祭祀,受萬國之敬仰。
幸我楊武、物華天寶。山川毓秀,地傑人靈。成聖人故裡,展無限輝煌。倉聖梁是生長之地,土樓溝留造字遺址。由是:倉頡故裡,楊武聖地。聖跡遍地,聲名遠播。地為文字之根,人稱倉頡後裔。人人惜字,家家崇文。視遺物為珍寶,護聖跡如生命。使我楊武,列入非遺。宏偉藍圖,開發在即。全力打造,傳統村落,欲建文化新村。保護原有,開拓新景。挖掘文化內涵,傳承傳說故事。弘揚倉頡精神,宣傳文化遺產。打造楊武優勢,再造楊武輝煌。特此昭告,倉頡吾祖。 伏維尚饗!
倉頡傳說傳習館代表王定才、張進合、 王來明上香。
《倉頡傳說》《穀雨祭祀倉頡典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孝文、韓文學、楊民俠上香
倉頡文化研究會會長吳金謀上香。
宣傳部、文化館代表上香。
畜牧局代表上香
企業代表上香
北塬鎮代表人員上香
北塬鎮十個行政村代表上香。
楊武村、溫家村、閆家村、張家船村、山莊村民代表上香
楊武村倉頡傳說傳習員書寫展現倉頡象形文字
集體祭拜文祖倉頡
一鞠躬:福澤千秋,祖恩浩蕩。
二鞠躬:以德為本,秉承優良。
三鞠躬:忠孝傳家,喻嗣不忘。
扭秧歌、唱大戲
倉頡造字創不朽文字,開文明先河,功德世罕。傳說黃帝賜姓 [倉](即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倉頡故裡楊武先輩,為紀念倉頡曾將鳥羽山更名為倉聖梁。並在鳥羽山修建倉頡廟,每年清明、誕辰日先民踏青、掃墓、焚燒香錢、供奉食品、祭奠文字始祖倉頡。這一民俗歷經夏、商、周、秦、漢、明、清至今。
清乾隆二十八年先民為祭祀方便將倉頡廟從鳥羽山遷址今倉頡故裡楊武村,四十二年又將廟宇擴建並立碑記載,每年清明節、誕辰日村民過廟會、唱大戲,祭倉頡盛況喜人。直止文革十年浩劫歷經滄桑的歷史文物倉頡廟改建為學校,殘碑現存。 楊武村遺留了許多倉頡造字傳說遺蹟,鳥羽山、鳳凰嶺、土樓子、喜鵲山、曬書臺、列石橋、藏字樓、倉頡泉、倉頡故居等。每個遺蹟都有他豐富的民間傳說故事,從遠古口口相傳至今。《倉頡傳說》2011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6年被列入省級傳統村落;2015年楊武村成立倉頡傳說傳習館;2016年清明節在楊武村立碑建亭、建立倉頡廣場恢復倉頡紀念活動;2017年倉頡誕辰日在倉聖梁立碑;白水文化館授予楊武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倉頡傳說》傳習基地。
倉頡故裡楊武人,崇拜倉頡如神明,似先祖,經常採取多種形式紀念、祭祀。倉頡誕辰紀念就是楊武人的盛大節日。楊武人以開放、質樸的胸懷歡迎社會各界人士來倉頡故裡調研、探索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