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曼聯的賽季首勝如此戲劇化而又充滿爭議。
第95分鐘,布萊頓由馬爾奇頭球扳平比分,這個時候所補時5分鐘已到,但主裁判並沒有吹響終場哨聲。
紅魔獲得進攻機會,馬奎爾接應角球頭球攻門,皮球最終被馬爾奇門線解圍。卡瓦納此時終於吹響三聲哨音,意味著比賽結束。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比賽按照主裁判吹響結束哨聲曼聯2-2戰平布萊頓時,曼聯球員圍住主裁判並且投訴在馬奎爾頭球進攻時,布萊頓球員莫派有手球的嫌疑。
而布萊頓球員也在投訴曼聯球員禁區內肘擊行為,就在部分曼聯球員已經失望的走下場時,主裁判突然捂著自己的耳麥並且和VAR進行交流。
並接收到VAR視頻助理裁判的提示,到場邊觀看回放,然後判給了曼聯一粒點球。
B費主罰命中,曼聯絕殺布萊頓,隨後卡瓦納第二次吹響終場哨聲,比賽結束。
毫無疑問,曼聯應該獲得點球,這是確鑿無疑的,莫派確實用手阻擋了馬奎爾的射門。
但爭議在於,已經吹哨完場,是否還能通過VAR改判?
VAR英文全稱是「Video Assistant Referee」,直譯為「視頻助理裁判」,這項2016年出現的新技術,現在幾乎已經在包括世界盃在內的所有賽事中普及,也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足壇。
2016年,在IFAB(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年度會員大會上,VAR被歷史性的正式提出,並且在澳大利亞、巴西、德國、荷蘭、葡萄牙和美國的杯賽以及低級別或預備聯賽中使用。
隨著VAR逐漸的普及,爭議也越來越多地出現,過多中斷比賽;不應改變過去了一段時間的判罰;裁判是否啟用存在主觀性;有時仍會出現誤判;這會讓裁判的權威性受到挑戰。
無獨有偶,在西甲第三輪皇家馬德裡對陣貝蒂斯的比賽中,同樣的3-2比賽,同樣的VAR搶走了場上所有風頭。
比賽第48分鐘,卡瓦哈爾右路傳中,貝蒂斯後衛埃莫森不慎將球踢進自家球門。
貝蒂斯球員抱怨當時和埃莫森拼搶的本澤馬越位在先,但VAR回放確認本澤馬並未越位進球有效。
第65分鐘,本澤馬傳球給約維奇,埃莫森從後方犯規將約維奇撞倒。
主裁判先是判罰約維奇越位在先,之後經過VAR裁判提醒,主裁判改判約維奇並未越位,並將埃莫森直接紅牌罰下。
第79分鐘,馬約拉爾在禁區右側拿球,貝蒂斯後衛巴爾特拉在防守時卡住身位,但巴爾特拉隨後摔倒,他的左臂碰到了足球。
主裁判同樣是在觀看VAR回放後判罰巴爾特拉禁區內手球,並判給皇馬一個點球,隨後拉莫斯主罰點球破門幫助皇馬3-2取勝。
三次判罰,可以說完全主宰了比賽的走勢。
不可否認,VAR的出現的確減少了很多的誤判的出現,國際足聯引入這項技術的目的還是希望更多公平的出現。
回望歷史,赫斯特的射門,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蘭帕德的吊射……世界盃上一幕幕的錯判在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同時,傷害的是更多無辜的球員和球迷。
毫無疑問,VAR是個好東西,這項技術本身是利大於弊的,公平也是我們追求的東西,但VAR並不是萬能的。
在追求準確判罰和確保比賽流暢之間找到平衡,才是VAR技術應用的終極追求,才能讓VAR最大限度地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