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錄》評價宣德瓷器:諸料悉精,青花最貴。纏枝紋飾是宣德青花的經典畫片之一。纏枝紋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
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碗
纏枝紋作為瓷器最常見的紋樣。盛行於元代以後。明代或稱為「轉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循環往復,變化無窮。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草蔓均屬此類。
元青花纏枝蓮紋飾
纏枝四季花紋飾,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以藤蔓卷草經提煉變化而成,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故浣溪團隊燒制了精美的——浣溪龍窯纏枝四季花小缸杯。
纏枝紋基本構成是使植物的枝莖成藤蔓狀,骨骼呈曲線形或圓形分布,以波浪形、迴轉形或蝸旋形等枝莖樣式進行扭轉纏繞,並配以葉片、花朵或果實,其中花朵和果實為表現主題,而枝莖和葉片則為骨骼陪襯。以牡丹花、蓮花、菊花等多種花為花頭的叫「纏枝四季花」。
浣溪古窯纏枝四季花小缸杯畫片以蓮花、菊花、牡丹花、牽牛花和百合花為花頭,都是傳統紋飾中經典的花卉紋之一,而且每朵花都有不同的寓意,古人也會為此賦詩,以表達喜愛之情。
纏枝蓮花
——
蓮花,作為中國傳統花卉,夏季盛開,歷來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記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北宋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更是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抒發得淋漓盡致。
纏枝牡丹花
——
牡丹是夏季中的花卉,同樣是中國傳統花卉牡丹的寓意與蓮花大相逕庭,因其花碩大飽滿,色彩豔麗,香氣濃烈,牡丹向來被看作富貴的象徵,深受人們追捧。「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都是古代「牡丹發燒友」的真實寫照。
纏枝菊花
——
菊花,位列花中四君子,秋菊最為常見,因其凌霜傲雪的清高風骨,歷來為中國文士所推崇。陶淵明的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為菊花添上隱逸的氣度。
纏枝牽牛花
——
牽牛花為旋花科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秋季開花,花漏鬥狀,藍色、淡紫或白色。寓意堅韌不拔的品質。南宋抗金名將劉錡的詩句,「竹引牽牛花滿街。疏籬茅舍月光篩」,描述的開遍街道的牽牛花,來表達對頑強生命力的讚美。
纏枝百合花
——
百合花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期為夏秋之間。寓意高貴、潔白無瑕。明清兩代百合花紋是瓷器的常見紋飾。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南北朝詩人蕭察,用百合花潔白無暇的枝葉表達其高貴的特質。
關於畫片
浣溪畫師憑藉精湛畫功,繪製紋飾骨架,波線弧度平緩,線條流暢,粗細一致。杯子外壁以青花纏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碗內外施釉,白地青花,白釉泛青,青花色澤湛藍,層次分明。四周的花瓣瓣尖細長,花瓣的一側或兩側留有白邊,以表現花瓣之間的間隔。畫工精美,紋飾協調自然,是青花瓷中的精品。
關於器型
纏枝四季花缸杯造型為敞口,口沿外撇,平足,胎薄體輕,造型端莊,器型規整、講究,極富傳統氣質。
缸杯器型古時多用於飲酒,次之用於飲茶。而現代多用於茶器之上,故浣溪的師傅們,改良了缸杯傳統器型,使杯沿處較傳統器型稍加外撇,這樣更易握持,持杯更加穩固,所以使用時相當得心應手。
紋飾與器型的契合度,大大的提升了審美情趣與把玩度。這樣一款有著複雜紋飾的作品來說,簡單的器型反而更加凸顯大器,而不會顯得繁複。
缸杯簡潔的視覺效果下,完美的內繪紋飾在倒入茶水後更顯凝重。用此杯飲茶,茶湯空間充分,乾淨的內壁也非常適合觀察欣賞茶色。潔器雅畫,清姿傲骨,冰心可鑑,於端莊靜美中展露恬淡清趣。
纏枝四季花小缸杯所用青料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青花線條厚重,分外脫俗。是一件值得收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