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大扶持力度、拓寬服務渠道、著力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以農業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的良好格局。目前,全市共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9家、市級116家,形成了以國家級為引領、省級為骨幹、市級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全市農業發展因此有了很多令人欣喜的變化:產業結構向消費導向轉變、生產方式向綠色高效轉變、組織方式向適度規模化轉變、營銷方式向品牌經營轉變。
加大政策促,打造良好發展環境。結合我市資源稟賦和現代農業發展現狀,深入研究分析當前影響龍頭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找準短板,著力破解阻礙龍頭企業發展瓶頸,培植一批產業帶動力強、品牌影響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行業領軍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財政扶持支持力度,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切實提高使用效益,協調落實農業龍頭企業在農產品初加工用電、用水、稅收、鮮活農產品通行等各方面的優惠政策。市縣圍繞制種、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先後出臺《關於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戈壁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張掖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扶持辦法》《「金張掖夏菜」出口貿易扶持辦法》《張掖市盤活土地資源支持戈壁農業和龍頭企業發展扶持辦法》等扶持辦法,積極落實信貸、稅收、補貼等扶持政策,對中藥材、高原夏菜、戈壁農業,以及從事戈壁農業的龍頭企業進行扶持。市、縣區連續出臺黨委1號文件,對特色產業發展及產業扶貧進行政策支持,每年用於農業的獎勵補貼資金在3億元以上。修訂出臺農業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情況的分析研判,做好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指導和培育扶持,促進企業規範運營、健康發展。支持企業申報市級、省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19年新增1家國家級、1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全市共培育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800多個,年可加工轉化農產品276萬噸左右,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在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的帶動下,形成了以臨澤種子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玉米種子生產加工企業集群,以綠涵、春綠公司為龍頭的高原夏菜生產加工企業集群,以愛味客、玉芋公司為龍頭的馬鈴薯生產加工企業集群,以河西製藥、誠泰藥業為龍頭的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集群,以前進牧業、祁連牧歌為龍頭的奶肉牛養殖加工產業集群,以發年為龍頭的農產品出口企業集群。
積極引導,做大做強產業化發展基地。按照穩制種、擴蔬菜、增畜禽、優牧草的思路,持續抓好玉米制種、綠色蔬菜、肉牛養殖、優質牧草「四個百萬」工程,積極培育馬鈴薯、食用菌、中藥材、優質林果、小雜糧、花卉等6個區域特色產業,促進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目前全市已形成90萬畝玉米制種、85萬畝綠色蔬菜、100萬頭肉牛、45萬畝中藥材、40萬畝馬鈴薯、10萬噸食用菌、65萬畝優質林果、20萬畝小雜糧、3.5萬畝花卉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引進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張掖分公司,全力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全市供港澳蔬菜基地面積擴大30%、達到7600畝,外向型農業發展取得了積極進展。推進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引導127萬畝土地主要流向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產業化模式,引領現代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優質豐富的原料,使農業真正成為工業發展的「第一車間」。
加強金融支持,緩解企業融資難。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利率和償還方式,針對性提出金融服務產品,創新涉農信貸產品,推進土地(林地)經營權、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訂單、保單的抵(質)押貸款業務,解決經營主體融資難題,為主體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充分利用政府貼息等方式降低農業企業貸款成本,持續緩解涉農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充分發揮甘肅農擔、張掖農投、甘肅金控等信貸擔保公司作用,進一步加大擔保力度,推出低利率產品。進一步引導、規範和加大適度競爭力度,營造平穩有序、適度競爭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市場環境,探索開展農險新險種,在保障物化成本基礎上,以疊加附加險或商業險的形式以提高保障水平,積極探索開發純商業性保險,不斷完善財政補貼的支持方式和支持力度,形成中央、市、縣、鄉鎮分層次、相互補充的農險財政支持體系。
打造多種平臺,拓展企業發展空間。一是堅持「線上+線下」協同推進,搭建農產品營銷平臺。全年組織100家(次)以上企業參加各類國內重大農業展會。大力開展特色農產品的推介活動,努力打造金張掖名、特、優、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定製配送,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儲藏、運輸和冷鏈設施建設。借鑑先進地區和國內外經驗,依託優質農產品展銷中心平臺,推進我市優質農產品抱團發展。引導企業加強與電商平臺的對接和自建平臺的建設,全市建成一批電商示範村,促進優質農產品出村進城。二是實施品牌振興,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和「三品一標」建設,加強農業品牌營銷,加快培育一批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品牌。「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已得到制種企業和銷售市場的廣泛認可;「金張掖夏菜」集體商標已經統一註冊使用,蔬菜產銷企業的「精品意識、品牌意識」不斷增強,「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的思想深入人心;「金花寨」有機小米富含硒、鍶等微量元素,連續榮獲5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民樂縣作為我市中藥材主產區,先後被授為青藏高原東部高寒陰溼藏藥區、河西走廊溫帶荒漠乾旱藥區、全省唯一的板藍根優勢種植區域,中藥材種植主產縣、中國板藍根之鄉等稱號;依託特色資源優勢,打造了民樂縣「甘肅四珍、西北四寶」、山丹縣「地產四珍」、臨澤縣紅棗產品、肅南縣鹿產品等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的農產品品牌。幫助各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生產基地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產地認證。全市有效期內「三品一標」產品184個,其中:無公害產品37個、綠色食品123個、有機產品24個,8個產品獲全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和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繼續實施農產品「東擴西出」戰略,在深圳海吉星、上海江橋、廣州江南等市場設立蔬菜直銷窗口41個,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廣西憑祥口岸建立直銷檔口2個;已有50多家企業開展對西歐、中亞、東南亞等國家開展蔬菜自營進出口貿易和出口供貨貿易。
實施招商引資戰略,推進引強入張。大力開展農業領域招商引資,一批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好項目、大項目相繼落戶,近年來,先後引進了海升集團、神農菇業、春禾國際、深圳宏福、怡亞通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成了以中種國際、隆平高科為龍頭的現代種業,張掖海升、神農菇業為龍頭的現代農業,鴻福集團、高臺文匯為龍頭的供粵港澳蔬菜基地。一大批招商項目的建成,有效提升了我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有力地發揮了龍頭企業引領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