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7個國家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2020年不平凡,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各項工作挑戰更大,任務更重。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先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在海南,海南省堅持「三不減三增強三提高」,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4.8萬人,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全省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01%,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連續兩年獲得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優秀等次。
曙光在前,重任在肩。距離2020年底僅有2個多月的時間,全省上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以堅如磐石的信心,「一天當三天用」的幹勁和「幹一件成一件」的韌勁,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總攻,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精準部署做好「必答題」
以衝刺跑速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到2020年底,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道必須完成的「必答題」。
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海南分會場會議強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和農業生產工作,堅決克服鬆勁懈怠思想,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的最終勝利。
5月17日,海南全省繼續「背水一戰」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誓師大會舉行,對決戰脫貧攻堅再部署再動員,現職省級領導、各部門、各市縣共15.1萬餘名幹部群眾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形式參會。
6月29日,海南省委在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召開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重要論述現場會,重溫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海南時提出的「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重要論述,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海南省通過一次次會議,透露出海南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部署的謀劃力、滴水穿石的行動力,以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心與決心。
夯實組織基礎,淬鍊提升「答題者」能力。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範抓脫貧攻堅,市縣黨委書記平均每月有一大半以上時間用於扶貧工作,選好配強貧困村「帶頭人」,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總攻。同時,通過開展「脫貧攻堅大比武」活動獎優懲劣推進脫貧質量大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海南成為全國唯一實行鄉村振興工作隊「一鄉鎮一隊、一行政村一隊」全覆蓋的省份。
瞄準底線目標,補短板強弱項拿高分提成色。「家裡兩個孩子的學費都不愁了,政府還幫助我們通過危房改造建了新房子,日子越來越有奔頭。」儋州市東成鎮銀村38歲的脫貧村民符天智,如今在海南金通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火龍果基地打工,每個月工資3300元,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截至目前,海南省「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礎設施、飲水安全等短板得到穩步解決,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可持續增收能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大格局,為海南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統籌兼顧答好「加試題」
擴種養促務工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新挑戰新難度,海南省大力「擴種養促務工」,並通過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定點扶貧、消費扶貧等多方統籌兼顧,力促全社會形成磅礴幫扶力量,竭盡全力答好「加試題」。
戰疫戰貧,勇挑重擔啃下硬骨頭——
「羅書記,今年檳榔收購價每斤19元,收檳榔的人手不夠,怎麼辦?」今年「十一」假期,接到屯昌縣西昌鎮西群村脫貧戶陳世漢的求助,海南省供銷社駐西群村第一書記羅俊標坐不住了,第一時間組織幫扶力量到陳世漢家幫忙採摘,200多株檳榔不到一天就摘完。
像羅俊標這樣的駐村幹部,全省有8000多名。他們從年初至今,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走村串戶,幫扶發展產業,指導貧困戶就業,幫助銷售扶貧農產品,與貧困戶一起破解難題,啃下硬骨頭,向決勝脫貧攻堅發起衝刺。
產業扶貧,探索扶貧長效機制促增收——
樂東黎族自治縣利國鎮望樓港小銀魚魚乾已成為「網紅爆品」。利國鎮望樓港52歲的漁民符天友告訴記者:「村裡成立了樂東望樓港海水養殖場,專門養殖石斑魚,今年以來已經銷售了21萬餘元。另外,我們還將一些小魚乾深加工進行網上銷售,很受歡迎。」
面對挑戰,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海南省利用熱帶農業優勢和特色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短平快特色產業,擴種增養發展產業扶貧成效明顯。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578.75億元,同比增長1.7%,越來越多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依託產業,種出了致富果、蹚出了幸福路。
就業扶貧,家門口就業創業端穩飯碗——
在萬寧市和樂鎮三角路飯店,脫貧戶文賢誠在廚房內忙得熱火朝天。他現在有了一個新身份:飯店老闆。「光經營飯店一年收入就有5萬元,我們這日子就是奔著小康生活去的!這一切都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和幫扶責任人。」文賢誠說。
截至9月27日,全省共有貧困戶外出務工27.69多萬人,超出去年貧困戶外出務工總數(24.56萬人)12.78個百分點。通過就業幫扶,越來越多貧困戶找到飯碗,學習就業技能,實現長效穩定脫貧。
消費扶貧,「線上+線下」一張網富農腰包——
10月15日,「全國扶貧日」愛心扶貧大集市海南廣場專場活動舉辦。現場,由全省各市縣供銷社組織帶來的雞蛋、海產品、茶葉等優質扶貧產品紛紛亮相。當天下午4點左右,部分展位的扶貧農產品便已售罄。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9月全省主要通過海南愛心扶貧網和線下愛心扶貧大集市銷售扶貧產品1.21億元,同比增長78.94%,受益貧困戶約17.06萬戶次。
「三字訣」應答「綜合題」
鞏固脫貧成果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底線目標與第一民生工程。面對「三個大考」,海南省通過念好「穩」「活」「變」三字訣,答好這道「綜合題」。
在「穩」字上做文章,下好防範返貧風險先手棋——
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海南省目前仍有400餘名貧困人口尚未脫貧,面臨鞏固64萬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攻堅成果的重任。海南省將建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目前全部脫貧摘帽的5個國定貧困縣將繼續堅持落實「四不摘」政策。「接下來,我們要全力進入衝刺狀態,堅決克服麻痺鬆懈思想,鞏固脫貧成果,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的總攻!」
在「活」字上見成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海南省通過採取「電視+夜校+961017熱線」方式,讓貧困群眾摒除「等靠要」思想,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跟著別人幹」到「自己主動幹」的轉變。電視夜校從2016年11月18日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201期節目,累計近一億人次收看。全省900多萬人口中,有502萬人參與學習。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嶺門村脫貧村民王成安,過去欠一身債務卻不願意幹農活。該村駐村書記黃海軍三天兩頭找他談心,幫助他樹立發展產業的信心,有時還會狠狠地批評他不求上進。王成安後來靠養殖黑山羊脫貧,成為全縣的脫貧之星。
此外,海南省還通過開展「六治」活動(「治懶散」「治酗酒」「治私彩」「治浪費」「治不孝」「治髒亂」),設立道德紅黑榜,通過反面教育和正向激勵,有效扶起了貧困群眾自強不息、勤勞致富的精氣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在「變」字上謀發展,用金融手段為農民兜底——
海南省創新財政金融扶貧方式,全面推開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制度,用金融手段為膠農收入兜底。截至今年9月,天然橡膠價格(收入)保險為4.27萬戶貧困膠農提供高達39766.28萬元的保障額度,共承保了44.17萬畝橡膠。
目前,關係著海南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和熱帶農業發展的海南「三棵樹」(椰子、檳榔、橡膠)都已有產業保險覆蓋,貧困群眾收入通過金融手段有了兜底保障。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戰鼓催徵程,讓我們向脫貧攻堅戰發起最後總攻,向黨和人民交出滿意答卷!
(責編:劉楊、席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