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日本福岡一日遊,是歌詩達郵輪「大西洋號」日韓6日之旅的既定行程。郵輪自航行第3日18時離開韓國濟州港後,繼續向東航行,歷經14個小時完成了196海裡的航程,於航行第4日8時許,抵達福岡。2680位遊客在半小時內有序完成了下船、入境手續,均於9時左右登上日本旅行社備好的大巴,開始福岡之旅。規定17時必須返回船上,連行車在內共8個小時,只能走馬觀花,隨手拾零,點滴小記。
福岡,「面向亞洲的門戶」。在辦理完入境手續之後,我們注意到在出入境大廳通道上擺著幾個資料架,順手拿到《福岡中文地圖》、《福岡觀光指南》及《福岡歷史漫遊》,這些都是福岡觀光局為遊客提供的免費資料。「日本是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4個大島與數千個小島及周圍海域組成。位於日本西南端的九州島,因封建時代全境分為9個州而得名,它是僅次於本州和北海道的日本第三大島。福岡市是九州北部、福岡縣西部的一個重要城市,也是日本20個政令指定都市之一,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福岡市擁有153萬人口和341平方公裡面積,是九州地區最大的都市,是福岡縣的縣廳所在地,許多政府機關及企業分部設在福岡,它與周邊地區共同組成了福岡都市圈。」放在國與州的大背景中介紹福岡,言簡意賅,背景清晰。
從地圖上看,福岡地理位置較為特殊,三面環海,靠近朝鮮半島和亞洲大陸,向來被稱為「面向亞洲的門戶」。它與東亞主要都市和日本主要都市的直線距離相當近,有直達各主要城市的眾多航班。福岡距韓國釜山僅200公裡、距首爾550公裡,距我國上海900公裡、距臺北約1300公裡,由福岡市到東京約900公裡、到大阪約550公裡;且福岡博多灣作為天然良港,隔著玄界灘與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相望。資料顯示,福岡市也是古時日本與中國往來最主要的港口。公元57年,我國東漢政府與福岡附近小國奴之國建立外交關係,這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最早記錄;當時奴之國國王向中國漢朝進貢,漢光武帝還贈予刻有「漢倭奴國王」的金印,福岡東區志賀島日本人甚兵衛於1784年發現這枚金印,此印現存於福岡市博物館內。此後各個年代,福岡與中國及東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甚密,成為最早受中國大陸文化影響的日本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對外交流的重要國際城市。
太宰府天滿宮,學問之神祭拜地。從出入境大廳來到廣場乘坐等待的大巴,導遊劉漾是哈爾濱人,在日本學習、工作已10個年頭。在前往太宰府的行車途中,她介紹了太宰府的概況。她先解釋説,日本的縣比市大,相當於中國的省。要去的太宰府遺蹟就在太宰府市,它是位於福岡縣中部、福岡市東南約20公裡的一個城市,是福岡都市圈的一部分,是古城大宰府及太宰府天滿宮所在地,每年約有730多萬人次到訪。行車途中,我們看到福岡的標誌性建築——福岡塔。劉漾説,塔高234米,1989年初建成。塔身被8000多片半反射鏡片所覆蓋。夏之夜晚,燦爛的塔頂宛若天上銀河;冬之聖誕節令,塔身又呈現出雪花、聖誕樹的迷幻圖景;116米高處設有瞭望臺,可俯瞰福岡市容及博多灣的瑰麗景色。
「大宰府是1300年前,統治九州全土的官府遺蹟。緣於500多年的統治歷史,周圍留存許多歷史遺址,如大宰府政廳遺址、水城遺址、大野城遺址及最為著名的太宰府天滿宮等。」劉漾説,日本設在九州的軍事及行政中心建於公元663年,8世紀之後,大宰府逐漸成為被貶官員的流放地,改稱太宰府,日本平安時代的政治家、學者和漢詩人菅原道真曾於10世紀被流放到此。他於公元845年,出生在一個世代學者世家,自幼才氣過人,5歲吟詩、10歲擅長寫作漢詩,30歲獲得學者最高榮譽——「文章博士」,55歲官至右大臣,相當於中國古時宰相。人有不測風雲,公元901年他被左大臣陷害,天皇相信讒言,將他從右大臣革職發配到太宰府,兩年後鬱鬱而終。太宰府天滿宮也是他的墓地。日本天滿宮猶如中國孔廟,常年都有升學應試的學生前往祭拜,為考試合格、學業有成而虔誠祈禱。
約30分鐘車程就到了太宰府景區。要到達太宰府須經過「天滿宮表參道」,這是一條熱鬧非凡的南北小街,兩旁布滿當地名產梅枝餅、甜點、紀念品及土特產商店。小街中央屹立著兩座類似中國牌坊的「鳥居」,它是日本神社的附屬建築,多設在神域入口,是神域和人居世俗之地分界線,它提示訪者,踏入鳥居即意味著進入神域,須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經過「鳥居」前行就看到神牛雕塑,很多遊客在撫摸牛頭,希望賜予智慧。從神牛向東就是九州國立博物館,而左轉西行直達天滿宮。我們向西先經過架在心形水池上的三連橋,所有訪客都要走過由兩座太鼓橋和一座平橋組成的三連橋,以潔淨身心;下橋不遠處有個活水洗手池,祭拜者須用瓢舀水洗淨雙手並喝一口淨化心靈。在洗手池不遠處,有一座雄偉的樓門,許多遊客在那裡拍照留念。再西行就是天滿宮本殿了,大殿中央懸掛著一面鏡子,意味祭祀者會被這面鏡子照射真心。許多學生或家長都在此遵照「二二一」的程序參拜,即兩次鞠躬、兩次拍手、再次鞠躬。看到祭拜者那種無以言表的虔誠,讓我們對日本列島遍布著逾8萬個大小神社的緣由稍有理解,那是日本人寄託終生信仰之地,是他們的精神圖騰。
仰望天滿宮,看見屋頂上覆蓋著柏木樹皮,仍保留著日本古神社的樣式。景區工作人員説,天滿宮10世紀建成後,曾歷遭火災。現在的本殿建於1591年,已被定為國家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在這裡還聽到一個傳說,903年菅原道真逝世後,其遺體用牛車運去埋葬,但拉車的牛到半路怎麼也不走了,其遺體就被掩埋在牛車停止的地方,此地就是現在的太宰府天滿宮。所以太宰府是菅原道真的流放地,天滿宮就是他的墓地。他死後京都地區頻發自然災害,皇宮遭到雷擊,陷害他的左大臣也被雷劈死,人們深信這與菅元道真含冤而死相關。於是朝廷為其恢復榮譽,並追認他為「天滿大自在天神」。為平息冤靈,905年在其墓地建成天滿宮,以供百姓常年祭祀。如今日本約有上萬座天滿宮,但菅原道真出生地的京都「北野天滿宮」和建於墓地上的「太宰府天滿宮」 並列為日本全國天滿宮的總本社。環顧天滿宮周圍,看到很多掛有祈願牌的祈福架,許多學生在購買的祈福牌上填寫自己的姓名與願望,然後恭恭敬敬地把祈福牌掛在架上。天滿宮兩側有兩棵引人注目的神樹,北側那棵掛著「飛梅」牌子,據說它是由京都飛來之梅,每年春天最早開花;南側的梅樹說是當年皇后所賜,故稱「皇后梅」。「飛梅」北側還有一座寶物殿,裡面藏有許多日本國家級文物。遊覽太宰府像在公園裡遊走,這裡植有200種、6000株紅白梅樹和40種約3萬株花菖蒲等,古樹參天,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鮮花處處,還不時見到獅子、麒麟和梅花鹿雕塑,最多的還是神牛雕塑。這裡共有12座神牛雕塑,我們時間有限,只與3座神牛雕塑謀面,神牛頭上扎著彩帶,牛頭都被遊客摸得明光鋥亮。
走出太宰府,經表參道回停車場途中,多數遊客都要買些梅枝餅品嘗。這是一種紅豆餡的糯米小餅,香甜鬆軟,口感不錯。導遊劉漾説,稱其為梅枝餅除了表面印有梅枝圖案外,它還有個動人的傳說。相傳,菅原道真被貶九州、潦倒之時,有位叫淨明尼的老婆婆經常給他送去糯米紅豆餅,以示安慰與同情。當菅原道真去世時,老婆婆在送去的餅上插滿梅枝、以示最後送別的深情,這就是梅枝餅名稱的由來。如今,梅枝餅已成了太宰府市的著名特產,買梅枝餅、嘗梅枝餅幾乎成為遊覽太宰府天滿宮不可或缺的套餐。
大濠公園,都市中央區的優美休閒地。位於福岡城西的大濠公園是遊覽的第二個景點。這是日本僅有的幾個水上公園之一,它仿照我國杭州西湖的造型,呈現出「湖中有島,以橋連島」的基本樣式,小橋連接著4個綠意盎然的小島,宛若西湖的蘇堤,方便遊人到湖中央漫步賞景。據介紹,作為公園本體的湖泊原是一個深入內陸的海灣「草江」,在福岡城建成後,它被用作城池的外濠守衛著城池安全。1929年3月改建為大濠公園,總面積4.1平方公裡,湖面周長約2公裡。放眼望去,清澈的湖面、茸茸的綠地、精緻的小橋、蕩漾的輕舟、翱翔的水鳥、環湖搖曳的垂柳和秀麗的杜鵑一一映入眼帘;湖岸座椅上有市民在閱讀,星巴克咖啡館裡有人捧著咖啡在賞景。公園路面,規劃細緻,功能鮮明,鎖磚路面是散步道,黃色路面是慢跑道,灰色路面是自行車道,漫步的遊客、跑步的市民和騎自行車的潮男潮女們各行其道,互不幹擾。公園內有日本庭院、福岡亞洲美術館、兒童遊樂場、定期免費演出的能樂堂和餐廳等設施,附近還有作為日本古代迎賓館的,鴻臚館遺址和賞櫻勝地舞鶴公園,在舞鶴公園東側就是建於1600年的福岡城遺址。導遊説,每年8月,大濠公園的煙火晚會是福岡人的夏季盛事,大約吸引40多萬市民和遊客入園觀賞。大濠公園是個頗受市民和遊客喜愛的優美的都市休閒地。
福岡,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正在寫這篇文字之時,看到多家媒體近日披露了福岡蟬聯全球最宜居城市的信息。英國生活信息雜誌《MONOCLE》自2007年創刊起,每年都公布「世界25個最宜居都市」排行榜。福岡自2008年就榜上有名,那年因其美食和良好購物環境成為最好的零售之城,排名第17位;此後又有晉升,2014與2015年,分別為第10位與第12位。《MONOCLE》雜誌從公共安全、交通、網絡、建築、美食、居住環境、空氣品質、書店數量、就業機會與便民服務等多方面,每年對數百個城市進行分級,從而評選出25個全球最宜居城市。2016年又增加了夜幕降臨後的城市是否依舊保持活力、22點之後的公共運輸與服務是否便民等考核標準。在今年的排名中,東京位列榜首,柏林、維也納、哥本哈根、慕尼黑、墨爾本緊隨其後,第7位就是福岡,其名次又有上升。我國唯一上榜的城市是排在第18位的香港,雪梨、溫哥華、蘇黎世、奧克蘭、蒙特婁等均榜上有名。
無獨有偶,在聯合國人居署一份最新報告中,也稱福岡人擁有高質量的生活,稱這座城市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城市與郊區、現代與傳統之間做到了良好的平衡,福岡有完善的城市管理、有創意性的基礎設施和基本服務,這裡還是"福岡式"垃圾填埋技術發源地,其開創的厭氧性垃圾填埋方式及廢物處理技術已被引進到許多發展中國家。
行文至此,還想就國人在日本「爆買」寫幾行字。遊覽過兩個景點之後,2600多位郵輪遊客都被大巴載到博多運河城購物了。許多同胞午飯都沒吃,忙著「買買買」,雖沒看到有人再買馬桶蓋,但虎牌電飯煲、尼康相機、卡西歐手錶、資生堂洗髮水、各類化妝品、納豆膠囊、保溫杯、學生書包、嬰兒尿不溼等,幾乎都是照單採購,排隊付款刷卡。這樣排著隊給日本送錢,一年要送多少?日本人給出答案,日本觀光廳披露,2015年赴日中國遊客翻了一番,近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7.3%,超過赴日外國遊客總數的1/4;中國赴日遊客人均消費28.38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萬元)、總消費額達1.4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92億元),居於赴日外國遊客消費額榜首。國人瘋狂在國外購物,固然彰顯了囊中有錢、購買力提高的底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缺乏理性的弱點;而更重要的是國家層面應先撇開百姓是否愛國的大問題,冷靜反思百姓熱衷於出國購物的緣由,當然,不排除少數人可能存有崇洋媚外之嫌,但多數百姓是持幣尋求自己需要的名牌精品,不願意買國內生產的質量很差、甚至假冒偽劣廉價貨。因此,要想讓百姓在國內消費,當務之急就是從提高產品質量入手,生產出多品種的精美產品和中國名牌產品,滿足國人的需求。深信,當國產名牌遍布中華大地、譽滿全球之時,也就是國人不再熱衷洋貨、而是洋人來中國「爆買」之日。(馮 霄/文 於世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