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晚唐傑出詩人,他與杜牧齊名,卻一生命運坎坷。李商隱的詩歌既有杜甫沉鬱頓挫的風格,有時又極具浪漫和想像。
也許正因為詩人經常四處漂泊,所以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以及世道的艱難,所以他的詩歌也就更能打動讀者。下面介紹的是李商隱模仿長吉體,寫下一首詩,意境新奇,含義隱約。
海上謠
唐代:李商隱
桂水寒於江,玉兔秋冷咽。
海底覓仙人,香桃如瘦骨。
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
借得 龍堂寬,曉出揲雲發。
劉郎舊香炷,立見茂陵樹。
雲孫帖帖臥秋煙,上元細字如蠶眠。
本詩作於大中元年秋,作者在詩中揭露求仙的虛妄。唐武宗服仙丹死後,宣宗即位,重蹈武宗之轍,受三洞法籙于衡山道士劉玄靜,詩人對此自然感到失望和憤懣。
前四句大意是,桂海的水比江水還要寒冷,玉兔也在秋寒中無聲幽咽。我來到海底神山尋覓仙人,只見凋落的香桃有如瘦骨。作者以此說明,很多人費盡心機尋求仙藥,終無所得。
桂水,即桂海,是南海的別稱。玉兔,指神話傳說月中有玉兔搞藥,又有桂樹。這句是作者由桂而聯想到月,抒發詩人對秋意蕭瑟的惆悵之情。
「海底」句化用典故,據《漢書》記載,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州諸仙境之仙人的不死之藥。未到時,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中。香桃,即蟠桃,指不死之藥。
《拾遺記》載,西王母曾將萬歲冰送給周穆王,東方朔也曾三次偷取西王母的蟠桃。作者用這些典故表示求仙可望而不可即,也為下文伏筆。
中間四句寫海中仙境的荒寒,並非樂土。紫鸞被凍得不肯起舞,翅膀上積滿了蓬山的冰雪。只好暫借寬闊的龍宮居住,晨起時梳弄如雲般的頭髮。
紫鸞,是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喜則鳴舞。蓬山,仙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龍堂,指海龍王的殿堂。作者於詩中用此,當暗指宮延。
末四句大意是,還剩有劉郎求仙的舊香炷,不多久便見茂陵長滿墓樹。哎,他的龍子龍孫,早已靜臥於荒野秋煙;上元真經的小字,如同粒粒蠶子在僵眠。義山態度鮮明地指出,求仙的漢武帝及其子孫後裔都不免一死,仙籍純屬廢物。
揲(shé),古人用數點蓍草莖的佔卜方法來卜卦。雲發,指年輕時如雲般濃密的頭髮,古人常以發的疏密來表示年紀的老少。揲發 是唯恐發疏老去。劉郎,這裡指漢武帝劉徹。茂陵,是漢武帝的墓。在今陝西西安西。帖帖,安靜帖服的樣子。
世事滄桑,多少年以後,人們看到上元夫人投給武帝的真經秘訣,只不過是一些像蠶書一樣的遺蹟,空留於人間,而那些對於長生不老、羽化成仙,則全無用處。
這首詩在藝術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有意學習中唐詩人李賀的樂府詩,是一首典型的「長吉體」。新奇瑰異的語言,幽渺神秘的意境,託寓隱約,恍惚迷離,勝似李賀。
李義山不僅詩歌自成一體,而且善於學習和借鑑前人的優秀傳統,所以他的才華並非天生,也是後天的不斷堅持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