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戴勝:被誤認為啄木鳥的鳥界奇葩

2021-02-08 雲南衛視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今天

小布要帶大家了解的是

脊椎動物·戴勝

戴勝Upupa epops

脊椎動物,鳥綱,佛法僧目,戴勝科,戴勝屬。它們喜歡在山區或平原的開闊地、耕地、果園等地面覓食,主要以昆蟲為食,幾乎遍布全國。照片攝於昆明。

戴勝雌雄外形相似,最明顯的是頭頂聳立型粉棕色絲狀冠羽,冠羽頂端有黑斑,這也是其名字的來歷。「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因為其冠羽豎立時,好似戴了華勝頭飾,因此取名戴勝。

有趣的是,平時冠羽會貼伏於腦袋上,頗有飄逸之感,而當其受到驚嚇或鳴叫時,或飛行停止的剎那,羽冠就會瞬息張開,呈「炸裂狀」,也就是照片上的樣子。

3—6月是戴勝的繁殖期。這時雄鳥間會因爭雌而格鬥,雙方會以高聳羽冠、互咬嘴尖等方式一決高下,而此時雌鳥會「袖翅旁觀」,最後選擇勝利者喜結良緣。

孵卵通常由雌鳥負責,雄鳥則負責供給食物。育雛時,不同於其他鳥類常清理糞便,戴勝的巢則是要多髒有多髒,要多臭有多臭,多數物種會對其鳥巢退避三舍,因此戴勝也俗稱「臭姑姑」。

更為「奇葩」的是,戴勝會在冬季進入冬眠狀態,冬眠時多隻戴勝排成圈,彼此將嘴插入其他同伴的洩殖腔。這種現象的生物學意義如何,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王英,生態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雲南省攝影家協會、昆明攝影家協會會員。參與完成國家基金項目《胡兀鷲繁殖生態學》的研究拍攝。長期從事鳥類生態攝影,致力用鏡頭詮釋自然之秘。

來源:雲南發布

編輯:袁淑芳

責任編輯:宋力錦

監製:沐利芸

頻道總監:朵 翔

總編審:李曉風

總編輯:李 茜

出品人/總監製:和亞寧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麗棘蜥:七步不會倒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麗棘蜥麗棘蜥Acanthosauralepidogaster脊椎動物,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棘蜥屬。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一起來回顧一下前幾期生物多樣性百科的知識點吧!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大金背啄木鳥:天生秀恩愛狂魔
    Chrysocolaptes  lucidus脊椎動物,鳥綱,鴷形目,啄木鳥科,大金背啄木鳥屬。棲於海拔1400米左右的幹、溼性雨林或常綠闊葉林中,國內僅雲南分布。照片攝於盈江。大金背啄木鳥體色極豐富,雄鳥頭頂及冠羽呈紅色,後頸為白色,背、肩及翅則為金色,而至腰部又變成了深紅色,尾上覆羽及尾部為黑色。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慄喉蜂虎:專吃毒蜂的「老虎」
    今天的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慄喉蜂虎。  慄喉蜂虎(Merops philippinus)脊椎動物,鳥綱,佛法僧目,蜂虎科,蜂虎屬。結群活動於較開闊的近水地帶、耕地附近、林緣、村莊周圍。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嘴大吃四方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黑頂蛙口夜鷹​:嘴大吃四方 2020-04-16 13: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岡氏竹葉青:極致殺手
    今天,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岡氏竹葉青。  岡氏竹葉青  Trimeresurus gumprechti  脊椎動物更厲害的是,與同等體型毒蛇相比,岡氏竹葉青長著又長又大的前溝牙,簡直就是毒蛇界的「小霸王」。  其實,生物分類學中蝰蛇科中相當一部分毒蛇是屬於蝮蛇亞科的,那麼蝰蛇和蝮蛇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大壁虎:我是守宮不是守宮砂!
    今天的生物多樣性百科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大壁虎。大壁虎 作品來源:範毅  大壁虎(Gekko gecko)脊椎動物,爬行動物綱,有鱗目,壁虎科  大壁虎是壁虎界的「巨人」,體長平均可達到30釐米左右,而且和所有壁虎種類一樣,大壁虎「行走江湖數十載」靠的就是獨門絕技「影分身」。每當遇到威脅時尾巴易斷,剛斷下來的尾巴的神經和肌肉尚未死去,會在地上顫動,讓天敵誤以為尾巴就是獵物,當天敵捕捉到斷尾時,本體也就成功逃脫了。
  • 最常見的「特殊鳥」——戴勝
    戴勝分布面積非常廣,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而且長江以南常年可見,屬於「常見但長相奇特」的動物,所以被網友提問得特別多,全年無淡季。很多人都把戴勝誤認為啄木鳥,其實不是。戴勝屬於戴勝目、戴勝科,有幾個亞種;而啄木鳥則是鴷形目、啄木鳥科100多種鳥的統稱。而且啄木鳥沒這種配色,也沒有這麼細長的嘴。
  • 每周一鳥丨戴勝
    圖片來自網絡其實戴勝還是以色列的國鳥,也是中國三有保護鳥類。戴勝是中國畫中經常表現的形象之一,經常配以萱草,作為母愛的象徵。戴勝是戴勝科戴勝屬的鳥類 ,又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咕咕翅。它的「簡歷」如此豐富,與它極具特色的外形與生活方式不無關係。戴勝被稱為「最常見的特殊鳥」,分布範圍極廣,非洲、歐亞大陸、印度支那均可見,且戴勝性活潑,喜開闊潮溼地面,較為馴善,不太怕人。因此只要遠遠地看到草坪上有一隻黃脖子、黑白相間花紋翅膀、細長嘴、頭上有長而尖黑的聳立的粉棕色狀羽毛,一定是戴勝了。
  • 這種鳥非常漂亮卻奇臭無比,都說是啄木鳥其實不是,山海經裡有它
    在《山海經》中甚至還描繪了傳說中西王母的長相,說她是「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有人說西王母其實就是古埃及的女法老。但是,我們現在關注的卻是「戴勝」,它其實是一種很像啄木鳥的鳥,有十分漂亮的羽毛,相信大家都在生活中見到過它,還誤認為它是啄木鳥。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棒絡新婦:貪戀我的美色嗎?送命的那種!06-18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美麗雲南——生物多樣性百科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酒紅朱雀:我沒醉,我真的「屬」朱雀!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酒紅朱雀。脊椎動物·酒紅朱雀Carpodacus vinaceus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雀科、朱雀屬。多在海拔2000m以上的山林中棲息活動,國內分布於寧夏、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西藏、臺灣等地。
  • 這種常見鳥兒常被誤認為是啄木鳥,長得眉清目秀,家裡卻亂糟糟
    戴勝是一種特別美麗的鳥兒,有著華麗的外表,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它叫什麼,甚至有不少人將其誤認為是啄木鳥。《山海經》裡有這麼一句話「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形容西王母的,而故事裡面的戴勝就是指西王母腦袋上戴著的裝飾物「勝」。
  • 戴勝到底是一種什麼鳥?它真的很臭嗎?
    小小的體型、尖長的喙,許多小夥伴首先想到的鳥就是啄木鳥了,但是在自然界中,還有一種與啄木鳥非常相似的鳥,它就是戴勝。戴勝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頭部有一個漂亮的羽冠。在我國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屎咕咕、臭姑鴣、呼等等。
  • 綠野精靈 戴勝捕食
    很多人易把戴勝誤認作啄木鳥,其實不是。戴勝屬於戴勝目、戴勝科,有幾個亞種;而啄木鳥則是鴷形目、啄木鳥科100多種鳥的統稱。啄木鳥沒這種配色,也沒有這麼細長的嘴。事實上,戴勝是最好認的鳥,即使它離你很遠,只要看到黃脖子、黑白花翅膀、細長嘴和一撮毛,就大膽地鑑定為戴勝
  • 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二十九)丨龍陵發現啄木鳥科鳥類新記錄—蟻鴷(liè) 2021年第5次發現新記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 龍陵縣委宣傳部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 龍陵縣林業和草原局龍陵縣科學技術協會聯合推出中國雲南省龍陵縣是邊境線上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的縣份之一《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2021年5月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我們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緊扣「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推出「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專題欄目,多角度展示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講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龍陵故事,營造好社會輿論氛圍,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油添力。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紅嘴藍鵲:你的好奇,可能會害得我...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紅嘴藍鵲。脊椎動物·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hyncha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鴉科,藍鵲屬。別名山鵲、大尾巴簾。生活於海拔500—3500米的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地區,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
  • 戴勝鳥為什麼叫棺材鳥?看著像啄木鳥,卻一身臭烘烘的味道
    在農村,戴勝鳥又被稱為「棺材鳥」,為何它們身上總是臭臭的?因為這種鳥不講衛生,沒事喜歡在自己的身上抹糞。特別是孵蛋的時候,雌鳥在窩裡「被窩裡吃被窩拉,被窩裡放屁崩爆米花」。為什麼又叫做棺材鳥?先說什麼叫戴勝。在《山海經》裡,西王母的形象描述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西王母腦袋上戴著的裝飾物「勝」。從此,「戴勝」成了西王母的裝束標誌。在漢畫像石裡,西王母的形象幾乎都戴著勝。
  • 「生物多樣性百科」節肢動物·碧蛾蠟蟬:「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其「玉」一般「君子」的氣質配上「壞事做盡」的「陰狠」,不得不說它是昆蟲界「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範毅,生態攝影師。連續4年獲得國際花園攝影師年賽大獎,獲2018首屆中國生態攝影大賽野生動植物類一等獎。致力於拍攝中國西部尤其是雲南境內的人文景觀以及生物多樣性之美。
  • 「百科知識」一起來領略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2021年5月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我們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緊扣「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一主題,推出「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專題欄目,多角度展示龍陵生物多樣性之美,講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龍陵故事,營造好社會輿論氛圍,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油添力。
  • 「行業觀察」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從物種多樣性層面,目前全球42%的陸地無脊椎動物、34%的淡水無脊椎動物和25%的海洋無脊椎動物被認為瀕臨滅絕。1970至2014年期間,全球脊椎動物物種種群豐度平均下降了60%(UNEP,2019)。從生態系統多樣性層面,自然生態系統範圍和健康狀況的全球指標與基線相比平均下降了47%(IPBES,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