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孫虹:追峰13座 探索未完式

2020-12-22 騰訊網

資深戶外人士

登山發燒友

2018年在珠峰北坡實現登頂

登山17年登頂13座山峰

卓奧友峰、慕士塔格峰、吉力馬札羅峰等

高山之巔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澳洲科休斯科峰歷險領悟對大山充滿敬畏

在慕士塔格峰感受到獨特人文與孩子的天真

第一次見到珠峰便覺得「回家」了

此後每一次與珠峰交匯

人生軌跡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

她說,

大山是修行的場所

探險不是徵服

是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交融

(點擊視頻,觀看孫虹的登山探險故事)

探險家小傳

孫虹

國家健將級運動員,高爾夫頻道國際總裁。自2003年起至2018年,成功登頂包含珠穆朗瑪峰在內的13座雪山,並完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馬拉松——尼泊爾珠峰南坡馬拉松42km。

一次偶然結緣雪山,世界變倏地變得多彩,孫虹自此發現了雪山的致命誘惑。人生的風向標開始轉向登山,在山巔壯麗宏偉的誘惑之下,她開啟了自己的登山之路。在【牛人】節目的鏡頭裡,她向我們講述了她在山巔的視角、對內心的觀望以及她對人生的多重定義。

「好像回家的感覺」

孫虹的第一座雪山是哈巴雪山。哈巴雪山最高海拔5396米,很多人都將它作為登山生涯的起點。她也不例外。

她去登山,訴求也簡單,夢想也單純,既不是技術驅動,也不是思維驅動,只是單純的去感受登山。至今孫虹已經完成了卓奧友峰、慕士塔格峰、吉力馬札羅峰、珠穆朗瑪峰等13座山峰的攀登。

「2002年的時候也是一個機緣,我開車從北京到了珠峰大本營。跟珠峰有一種莫名的連結,第一天在那兒的時候就嚎啕大哭,覺得好像回家的感覺。」

孫虹說,「珠峰對於我來講,有一些特殊的感應或者是特殊的意義,每一次我跟珠峰接觸,我的人生都有一個蠻大的轉折。」

「我對每一座山都無比敬畏」

少有人能領略的絕美風光與純粹的樂趣,讓孫虹的登山之旅伴隨著艱辛與不確定的同時,又魅力十足,令人著迷。

在澳洲科休斯科峰,突然遭遇天氣變化、嚮導失溫、雪夜被困山中,在她雲淡風輕的描述背後是一段仍然心有餘悸的攀登故事。

「那一夜給我的教訓就是,不能夠忽視任何一座山,哪怕它只有(海拔)2000米」,她說,「從此以後,我對每一座山都無比敬畏。而且,無論爬哪一座小山,都會做充分的準備。這是我登山十幾年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山是我的修行場所和避難所」

在孫虹十幾年的登山生涯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體會了不同的風俗與文化。在慕士塔格峰攀登過程中,她在大本營與一群本地孩子成為了忘年之交。「最讓我感動的是,那天我走了20小時,下山的時候也不知道這些小孩怎麼知道我回來,他們爬(山)到很遠的地方來接我,拉著我下去,特別特別感動。」

邂逅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故事,但走進大山的初心依然未變。「其實我從來沒有想去徵服山峰,山對我以往的經歷來講,它是我的一個修行的場所,或者是讓我離開城市世俗的一個避難所。每一次我有什麼想不通了,或者是有什麼事情需要獨處了,都會進山,其實我是喜歡山的那份孤獨。」

她說,探險絕不是冒險。探險是一個非常科學的系統化的過程,「我最享受的是,每次出門前去做的準備,準備(過程)就像打一場戰爭一樣的」。每一次踏上雪山之巔,既是一次徹底的自我放逐,也是一次對自我的檢驗。「探險是把你可以預見到的危險全部都控制在你可以控制的程度之內。」

正是這種嚴謹又不失灑脫的心性,讓孫虹在都市生活與登山生活的切換中,始終沒有喪失與自己對話的可能。13座山峰不是終點,尚有更多風景待她欣賞,探索未完,探險未停歇。

相關焦點

  • 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溫旭:南極之路的前進者
    ,不再是競爭與輸贏 探險的本質是建立人與自然更和諧的關係 (點擊視頻,觀看中國青年探險家溫旭58天的南極之旅)
  • 中國首位職業探險家 劉雨田探險生涯三十周年展
    2014年5月13日,中國第一位職業探險家劉雨田先生探險生涯三十周年展在北京植物園盛大開展。這位在中國探險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以傳奇的探險歷程和令人難以想像的探險經歷,完成了讓世界探險界折服的壯舉。本次展覽由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特種探險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植物園、中國詩書畫協會、中關村核心區新的社會階層企業家聯誼會協辦。
  • 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何亦紅:騎馬去穿越世界
    與其他探險方式相比 在馬背上看到的是一樣的風景 但,體會到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受 她說, 探險擴大了生活的半徑與維度 騎馬走出去,是為了讓心走回來 馬背上的探險則是速度與風景的二重奏
  • 12個歷史上最無用的探險家和可怕的探險
    歷史上無數人都犯下了這種短視的錯誤,成為了專業的探險家,其結果不可避免地從滑稽到致命。但是有許多無用的探險家和可怕的探險。歷史上一些最著名的探險家犯下了嚴重的航海錯誤,導致了他們受到讚揚的奇妙發現。其他人對勘探的實際性管理不善,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 獨步南極——訪中國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
    新華社聖地牙哥2月6日電 題:獨步南極——訪中國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新華社記者張笑然北京時間1月10日凌晨,中國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完成了世界首例單人無助力無補給從南極海岸出發抵達南極點的壯舉。近日,他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機場轉機的間隙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 勞力士的探險故事 為探險而生的腕錶
    在十餘次高海拔探險中,部分世界著名的偉大的探險家均配備了勞力士蠔式恆動型腕錶探索地球上極其嚴酷的地區。勞力士亦因此獲得了寶貴反饋,了解腕錶在極端情況下的性能表現,研發精準可靠的工具型腕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勞力士的探險家型腕錶與探險家型 II腕錶。它們與其佩戴者的故事與勞力士的歷史緊密交織。
  • 國家地理年度探險人物中國區路跑挑戰賽走進百年蘇州大學
    國家地理年度探險人物中國區路跑挑戰賽走進百年蘇州大學 2016-11-22 10:36: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戶外探險≠盲目冒險!來聽聽專業組織的探險建議
    戶外探險的驢友,為何常常「不按常理出牌」?爬野山,走小路,挑戰自我與公共安全如何平衡?戶外遇險救援難,安全知識與專業救助怎樣同步跟上?近年來,戶外探險的驢友遇險事件頻頻爆出。本月,貴州黔西水西洞又發生一起「驢友失聯」事件。
  • 為中國船長祈福 探險勇士不信極限丨真相
    這位中國船長用自己的信念完成一個個挑戰的同時,逐漸也成為了國人的驕傲。讓我們為這位勇於探險的中國船長祈福,希望他可以平安歸來。縱觀歷史,志在徵服自然的冒險家們其實有很多,他們那無畏的冒險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航海王熱血航線》世界探索小花園100%探險攻略
    這一期的話我帶大家一起來攻略航海王:熱血航線世界探索的小花園。小花園的話一共包含五個隱藏劇情,一個寶藏探索,兩個強者挑戰。【隱藏劇情】1.緊急救援!在島中央找到緊張的探險家,然後去西南邊找到線索(如下圖所示),一步一步找到走散的探險家。
  • 盤點珠峰探索:英國最早,中國最多,首次登頂是大洋洲國家?
    75年後的1999年,美國登山隊發現了馬洛裡殘存的衣物,但翻遍遺物也沒有找到他的妻子的照片,馬洛裡此前說「如果登頂將把他妻子的照片放在峰頂」,他和歐文是否成功登頂一度引起外界猜測,成為了登山界撲朔迷離的懸案。
  • 19歲登上珠峰,20歲成大滿貫探險家的日本女孩
    當她第一次看到珠穆朗瑪峰時,一個夢想悄然在13歲的日本姑娘-南谷真鈴(marin minamiya)心中萌芽。那一年,她在學校組織的一次旅行中來到了尼泊爾。她說:「我在徒步過程中看到了珠穆朗瑪峰,當時我就在想,爬上這座山會是什麼感覺?我會遇見誰?我將學到什麼?"回到家後,她無法停止思考有一天登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 十四座探險俱樂部2018年尼泊爾春攀圓滿結束!
    何靜無氧登頂馬卡魯2018年5月20日,「十四座2018珠峰(南坡)--洛子峰聯合攀登隊」一隊全員登頂,十四座探險俱樂部高海拔攀登隊長穆薩無氧無協作登頂海拔8516米洛子峰。 2018年4月12號,十四座2018珠峰(南坡)--洛子峰攀登隊、十四座2018馬卡魯登山隊於尼泊爾加德滿都集合。02. 2018年4月13號,十四座攀登隊乘機離開加都,隨後徒步進山。03. 2018年4月20號,經過8天徒步,珠峰--洛子峰攀登隊順利抵達併入住珠峰南坡大本營。
  • 探路者與中國探險協會達成戰略合作 發起「12·9全國青少年戶外...
    2019年12月9日,中國探險協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關工委)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聯合向全國發起「12·9全國青少年戶外探險日」,呼籲全社會重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鼓勵青少年回歸自然,通過參加戶外探險活動,增長見聞、學識,增強求生意識,增加求生技巧,強身健體,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人類探險家無法穿過,卻是「動物的天堂」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人類探險家無法通過的地方是「動物天堂」。說到無人區,很多人可能和旅行沒有聯繫,那個比旅行更舒適,探險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可怕的東西和危險,例如,很多人騎自行車去西藏旅行,這也是一種冒險,他們在沿途遇到的景色很美,但也有危險,今天介紹的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山。
  • 勞力士探險家型II 216570
    探索是一種精神
  • 《寶可夢大探險》探險小組玩法攻略 探險小組怎麼玩
    《寶可夢大探險》即將開啟全新玩法,這次的玩法對於玩家們來說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大家可以與其他玩家們一同進入探險小組,完成訂單獲取獎勵,很多小夥伴對這個玩法也是十分感興趣,小編這次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探險小組玩法攻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探險小組玩法攻略:
  • 英國有個探險家叫貝爾,日本有個探險家叫路飛,中國有個探險家
    探險家,顧名思義就是經常行走在危險邊緣的人物。這樣的人物不可謂不厲害,但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多。每個國家真正名揚四海的可能也就那麼幾位。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各國的探險家們貝爺這位被譽為食物鏈頂端的男人,相信大家都並不陌生。
  • 河池又有一個重大發生,驚動到法國、比利時、中國探險家
    11月24日-30日,由中國、法國、比利時洞穴專家、探險家組成的30人探險隊,參加了第三屆東蘭長壽地質國際科考探險活動。東蘭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紅水河穿越縣境115公裡,峽谷幽深,峰叢高聳。2015年、2017年的兩次東蘭國際科考探險活動,完成了長樂宮溶洞、泗孟天坑群地下洞穴、武篆江平穿洞群等系列洞穴的探測。今年由中、法、比三國組成的探險隊,對該縣三石鎮紅水河第一灣、幹燕天坑、拉平隧道,泗孟天坑群等地進行深入科考探險。
  • 福布斯中國專訪|阿爾卑斯現粉色冰川?青年科學探險家溫旭:探尋...
    溫旭,中國探險協會探險家、國家登山隊隊員、國家科考隊隊員、「<2℃計劃」發起人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氣候變化的嚴重性,在中國,有一位青年極地科學探險家,在他過去的攀登經歷裡,結合科考和公益,為登山賦予了更多意義和價值。他就是溫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