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困局?有專家建議分類管理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 專家認為

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 本報記者 朱磊

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與會專家認為,社會各界要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切實履行職責,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屏障。

關於沉迷網路遊戲可能對未成年人產生的危害,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會長劉俊彥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二是損害未成年人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三是暗藏網絡安全隱患,容易誘發網絡犯罪。

「近些年,網絡恐嚇、網上詐騙層出不窮,未成年人群體是某些網絡犯罪團夥重點針對目標,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網絡恐嚇、網絡詐騙,往往損失慘重,不懂求助加之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帶來引發慘劇的可能。」劉俊彥說。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未成年人保護問題也面臨新課題。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說,過去影響孩子的三大環境是家庭、學校、社會,現在網際網路已經像空氣一樣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對傳統的未成年人保護模式提出了挑戰。有的家長可能在運用網絡的技能上還不如孩子,這使得家長無法指導更無法監督孩子。

「要對那些不能履行監護責任的家長進行指導和服務,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當中。」宋文珍說。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長期關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他提出,現在還需要研究一個問題,即「什麼樣的網路遊戲具備成癮性?」

「尤其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特點來說,什麼樣的網路遊戲具備什麼樣的特徵會構成對未成年人的成癮性?不同的遊戲特徵可能對10歲的孩子有成癮性,對16歲的孩子可能就沒有成癮性。類似這樣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組織力量來加以研究。」佟麗華說。

「要對網路遊戲進行分類管理。」佟麗華認為,怎麼開展分類管理,怎麼進行適齡提醒,尚缺乏科學的論證,「因為研究不夠導致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相關立法和政策跟不上」。

針對如何破解難題,與會專家紛紛提出建議。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趙宏志說,要落實家長、學校、政府甚至行業協會各方的主體責任。倡導未成年人娛樂不狂熱、喜歡不沉迷,遊戲企業也需要頭腦清醒,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既要為行業健康發展盡一份力,也要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負責。

佟麗華認為,關注未成年人線上保護也必須考慮線下未成年人的活動空間問題。同時,他注意到,孩子現在上網玩遊戲往往都不是一個人的單機遊戲了,是大家一起玩。「你現在不會玩遊戲可能和大家都無法交流。未來要考慮如何在線下多組織一些健康的、快樂的活動,而不是讓孩子只有在線上才能交友娛樂,才能一起玩耍。」

宋文珍也談道,要為未成年人創造更多適合活動的空間,並注重培養他們對戶外活動和鍛鍊的興趣。

在劉俊彥看來,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家庭、學校、社區和個人共同發力,築牢防沉迷屏障。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如何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在京舉行 上競文化出席
    12月10日下午,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第五期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社會評議會在京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最高檢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業內專家學者從法律、心理、生理、管理等角度剖析問題癥結,提出可操作的有效解決對策。據了解,為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出臺規定,重拳整治網絡空間秩序、規範青少年網絡使用,針對網路遊戲違法違規行為和不良內容進行集中整治。
  • 別讓孩子沉迷網遊成疫情次生災害
    【來源:北京青年報】時本 近期,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裡,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陪伴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有關網路遊戲的消費糾紛更加突出。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家長:莫讓「宅娃」荒於嬉,免得廢人又費錢。
  • 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但移動遊戲讓未成年人遊戲沉迷和遊戲過度消費的問題也很嚴重。在疫情期間,此類情況更加突出。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40萬元存款。「這兩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遊戲行業管理,獲得了社會廣泛支持,治理效果顯現,但仍存在完善空間。」
  • 專家: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
    原標題:如何破解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困局專家認為 落實各方責任線上線下齊發力□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朱磊12月10日,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和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聯合舉辦「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評議會」,圍繞「如何有效破解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沉迷困局」議題展開討論。
  • 未成年人沉迷網遊怎麼辦?馬化騰手把手教你治服熊孩子
    過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行為主要集中在"逃課上網""偷家長零錢買點卡消費、充值虛擬會員"等。如今升級了!玩手機上網課"觸網"無處不在,規範及引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困難重重。
  • 網企推人臉識別防孩子沉迷網遊 專家:家長也應盡責
    網企推人臉識別防孩子沉迷網遊 專家:家長也應盡責【現場】遊戲的帳號查看到是通過您來電的手機(號)綁定的微信進行的遊戲,對嗎?【解說】11月10日,在位於四川成都的某大廈,數百名客服人員正一刻不停地接打電話,處理未成年人遊戲消費退費申訴,她們都是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臺團隊的工作人員。【解說】近年來,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過度消費,部分網絡平臺開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升級「未保體系」。
  •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遊戲行業如何合規?
    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完善多項規定,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問題,包括監護人監護不力、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
  • 孩子沉迷網遊怎麼辦?不打不罵不電擊,這招助孩子愉快戒「網癮」
    由於疫情,最近許多孩子需要在家利用手機平板等設備上網課,「熊孩子上網課打遊戲,花三萬元買裝備」、「11歲孩子玩手遊花光父母40萬購房款」等新聞,又將未成年人沉迷網遊這個令許多父母頭疼的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遊戲所屬公司在處理未成年人遊戲時間、遊戲消費等問題上可能存在違規操作,他們固然存在不可推卸的責任,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 新規:未成年人只有法定假日能去經營場所玩網遊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印發《遊戲遊藝設備管理辦法》。《辦法》明確,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娛樂場所及其他經營場所設置的電子遊戲設備、遊戲機等,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或者提供服務。本辦法自2020年1月1號起施行。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一系列措施手段再度升級,從線上到線下,進一步對未成年人接觸遊戲的時間段、時長和遊戲類型等,做出了詳細的規範。
  • 網遊實名制有大漏洞!網上找的虛擬身份證號,照樣能登錄能充錢
    、部分網遊不遵守未成年人充值限額的問題。3月17日,國內知名的遊戲企業之一騰訊遊戲發布公告稱,將全面推進落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規定。不過記者體驗發現,網遊實名制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 目前,又有8款遊戲將在本周內完成新規落實。預計上半年內,騰訊的移動遊戲將全部啟動新的防沉迷規則。所謂防沉迷新規,是指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去年10月出臺的《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通知》要求網遊用戶必須實名註冊登錄;其中,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證註冊的用戶,無論是遊戲時間還是遊戲充值,都將受到嚴格限制。
  • 小學生哭暈在廁所 新規:未成年人22點至8點禁玩網遊
    【CNMO新聞】你玩網遊嗎?你在遊戲語音裡聽到過奶聲奶氣的玩家嗎?我想對於很多人遊戲玩家來說,遇到「小學生」是玩遊戲時的一大噩夢。現在,「小學生」的「噩夢」來了。準確來說,應該是未成年人。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未成年人每天22:00-8:00禁玩網遊!圖源網當前,網遊玩家的平均年齡呈下降趨勢,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未成年人玩網遊的現象已經到了相當普遍的程度,其中不乏沉迷者。對此,遊戲廠商不得不推出各種防沉迷機制以遏止這種現象。然而這些舉措的效果實在不佳,所以最終還是只能國家出手。
  • 未成年人網遊充值 多平臺實名認證流於形式 遊戲吸金不設防
    半島記者 劉丹陽未成年人遊戲、直播平臺充值隱患一直存在,而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學校遲遲未能複課,大量未成年人宅在家中,許多人得以長時間接觸並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儘管有些是出於上網課等學習需要,但也有不少孩子抵擋不住誘惑,沉迷在行動網路營造的「花花世界」裡,衝動消費、誤操作充值等狀況頻出,相關報導頻頻見於報端,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登錄無認證、超額充值」 未成年網遊消費引發爭議
    「用父母的帳號登錄,反覆充值數十次,退款審核取證難」……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的首選工具,隨之而來的消費亂象也逐漸增多。《人民投訴直通車》平臺近日收到多個關於未成年人網遊消費的投訴案例,這些網遊消費糾紛讓家長們和相關企業都很頭疼。
  • 網遊實名制有大漏洞!網上找的虛擬身份證號,照樣能正常登錄遊戲
    3月17日,國內知名的遊戲企業之一騰訊遊戲發布公告稱,將全面推進落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規定。不過,網遊實名制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騰訊遊戲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表示,他們從本月開始全面推進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新規的落實工作。
  • 身份證號碼生成器走俏 網遊實名註冊遭遇尷尬
    晨報記者 李元珺 實習生 陸棠怡  隨著8月1日《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的正式實施,網遊實名註冊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使用實名註冊原意在於杜絕未成年人沉迷網遊,可盜用父母身份證信息、購買他人身份證信息、使用軟體生成虛假身份證信息等方法讓網遊實名註冊陷入了尷尬。
  • 看《未成年人保護法》如何護航青少年網絡生活
    延伸閱讀如何提高未成年人及家長網絡素養 聽聽專家學者來支招編者按: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指出「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還特別提醒「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提高網絡素養,規範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