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中華丨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2021-03-05 中國僑聯

柳青瑤作品《敦煌樂舞壁》劇照
圖片均由柳青瑤提供

 柳青瑤作品《李憑箜篌引》劇照

頭梳飛天髻,身穿石綠色舞衣,懷抱琵琶,款款彈奏。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她在B站發布的參賽視頻《敦煌樂舞壁》演繹了敦煌壁畫中的琵琶、箜篌、蓮花阮、稽琴、笛子等樂器,讓千年前畫師所描繪的仙樂飄飄的世界在觀眾眼前活了起來。  柳青瑤本名劉婧,是一個天津姑娘。她5歲起學習琵琶,先後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多位琵琶演奏家,十幾歲開始學習美聲和竹笛、古箏等其他民族樂器。青少年時期,她曾隨中國外交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到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交流。2008年,她考入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後赴香港中文大學攻讀歷史學碩士。  畢業後,劉婧進入網際網路公司從事運營工作。2016年開始,她用琵琶翻奏熱門影視歌曲,以「柳青瑤」的名字在網絡平臺發布,收穫了大批粉絲。音樂人柳青瑤由此進入公眾視野。  「我的工作讓我較早地接觸網際網路思維,對年輕人喜愛的影視、動漫、流行樂等非常熟悉。」柳青瑤說,「以前人們對於民族樂器的認識比較局限,覺得那是少數專業人士才會用的,演奏的也多是傳統曲目。我想將中國民族樂器與流行文化IP相結合,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和推廣國樂。」  自少年時便開始的海外演出經歷,讓柳青瑤廣泛地接觸多民族文化,深深感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國人看來似乎有些過時的傳統樂曲,在海外演出時很受歡迎。「外國觀眾聽到《喜洋洋》覺得非常俏皮,《花好月圓》作為終場曲演完後,總會迎來熱烈的掌聲和『再來一個』的呼聲。」柳青瑤說,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在英國劍橋大學演出時,樂團演奏了《紅樓夢》組曲,《枉凝眉》的調子一出,坐在第一排的英國老太太就潸然淚下。「演出結束後我問她,是不是看過《紅樓夢》?她說沒有,只是覺得這首樂曲用你們的樂器演奏出來特別打動人。」  柳青瑤認為,中國樂器有著豐富而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可以模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聲音,傳達豐富多樣的情感。比如二胡可以模仿馬的嘶鳴,笛子能吹奏出流水的聲音,琵琶可以表現金戈鐵馬的壯烈、竹林木魚的幽靜,也可以表現人的嘆息聲。「中國民樂集合了民族音樂家的智慧和想像力,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哲學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瑰寶,應該讓更多人了解。」  為了讓民族樂器走進年輕人的生活,柳青瑤錄製了上百期以琵琶演奏現代樂曲的視頻。許多網友通過她的視頻對民樂產生了興趣。柳青瑤告訴記者,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小朋友們給她留言:「姐姐,我去學琵琶了。」「咱們民樂真好聽!」  2019年初,柳青瑤感覺自己進入了瓶頸期。類似的音樂博主越來越多,觀眾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很難再達到早期那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流行樂曲是為歌詞、劇情創作的,沒有為中國民族樂器量身定做的作品。一直翻奏難以進步,我想做一些更有深度的原創作品。」在停更幾個月後,柳青瑤發起《中國人的樂器》中國民族樂器推廣項目,陸續推出原創國樂作品《錦瑟》《李憑箜篌引》《蘭陵王入陣曲》等,得到共青團中央等官方帳號傳播支持。  《錦瑟》選取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名作《錦瑟》為題材,表現了「琴瑟和鳴」「鼓瑟吹笙」的美妙之音。視頻中的瑟以戰國時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瑟為原型製作,琴為唐代形制的連珠式琴。  《李憑箜篌引》與敦煌研究院合作,演奏樂器的原型為敦煌莫高窟148窟壁畫中的箜篌。箜篌在漢代傳入內地,興盛於唐,後失傳。在敦煌壁畫中,箜篌的形象出現了300多次。「詩人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將箜篌演奏描繪得出神入化,但現代人很多不知道箜篌是什麼樣子,更沒有聽過箜篌的聲音。」柳青瑤說,「我選用現代音樂家復原的箜篌來演奏,想把『崑山玉碎鳳凰叫』的音樂呈現給大家。」《李憑箜篌引》上線後,全網累計播放量達百萬餘次,並被江西省中小學線上教學平臺「贛教雲」選為網絡課件,讓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唐詩。  這一系列作品中最火的是《蘭陵王入陣曲》。該作品由柳青瑤與中國歌劇舞劇院首席打擊樂演奏家王佳男合作演奏,融入了建鼓、中國大堂鼓、琵琶等傳統樂器,氣勢雄壯,激蕩人心。「這是我去年在德國弗萊堡巡演路上寫下的旋律。從樂曲形成到彈奏指法設計,歷經多位國樂大師指導,鼓的前奏由王佳男老師設計。」柳青瑤介紹,除了精心打磨音樂,視頻中的服飾亦頗為考究,王佳男所穿的武士裲襠衫、柳青瑤所穿的交領寬袖衣,是參照北齊皇帝高洋墓出土陶俑、壁畫中的服飾樣式製作。自今年4月發布以來,《蘭陵王入陣曲》全網累計播放量高達千萬,僅B站一個平臺的播放量就有700多萬次,收藏用戶超過50萬人。  《中國人的樂器》系列作品在油管(Youtube)、臉書(F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同步更新,被多家音樂媒體帳號轉載,獲得數十萬訂閱與觀看。  在柳青瑤看來,製作原創國樂視頻的過程有點像寫論文,需要查閱資料、請教專家,積累相關歷史文化知識。「《國家寶藏》節目給我的觸動和啟發很大,用音樂來講述國寶的故事,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她為《雲講國寶》活動製作了視頻作品《敦煌樂舞壁》,通過展現敦煌壁畫中伎樂飛天的場景,向觀眾介紹古代樂器知識和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盛況。  柳青瑤還與江蘇省崑劇院崑曲藝術家徐思佳合作推出《小飲聽阮鹹》,以阮鹹演奏、崑曲念白還原白居易詩中的唯美意境,並展示了古代行酒禮儀和文人間的「文字飲」。柳青瑤向記者講述創作的初衷:她在南京大學讀書時,常去江蘇省崑劇院看崑曲表演。有一次演出後,聽到崑曲藝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石小梅感嘆傳統折子戲《西樓記》以後可能會失傳。這讓她開始思考崑曲的傳承問題。「一門藝術只要有人喜歡,就會流傳下去,不會滅絕。因此,我想把崑曲融入國樂作品中,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它、喜歡它,吸引大家走進劇院欣賞崑曲。」  2019年12月,柳青瑤在英國牛津大學發表演講《讓中國樂器活起來》,並現場演奏了原創琵琶樂曲。琵琶的豐富表現力讓現場觀眾讚嘆不已,演講視頻在網上發布後引起廣泛關注。「作為自媒體音樂人,要有社會責任感,不只是蹭熱點、攢流量,而是應該利用流量所帶來的影響力,呼籲大家關注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柳青瑤說,會把《中國人的樂器》系列堅持做下去,在接下來的作品中,會逐步淡化流行元素,做藝術性更強的純音樂。  柳青瑤即將推出的新作品《木蘭辭》,是與匈牙利國家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奏的琵琶交響樂協奏曲,並邀請曾為《復仇者聯盟》等好萊塢大片混音的國際知名混音師約翰·查普曼擔綱混音。「我希望琵琶出現在更多世界性作品中。」柳青瑤說,自己去過不少博物館和古蹟遺址,與博物館館長、專家多次交流,歷史文物常能給自己帶來創作的靈感。「未來期待與更多博物館合作,把國寶故事融入音樂作品中,讓大家體會國樂之美、國寶之美,感受中華文明的悠久和璀璨。」(鄒雅婷)

編輯丨徐玉涵

審校丨姜文浩

編委丨林蕭凡

本文 來源於人民日報海外版,轉載請註明來源。

✎郵箱 來稿郵箱:qiaolianpdmi@163.com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中國僑聯」 ↓↓↓

相關焦點

  •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原創音樂人柳青瑤: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原創音樂人柳青瑤: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原創音樂人柳青瑤: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  本報記者 鄒雅婷  頭梳飛天髻,身穿石綠色舞衣,懷抱琵琶,款款彈奏。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用音樂講述國寶故事_娛樂頻道_中國青年網
    悠揚的樂聲響起,網友的彈幕紛紛讚嘆:「敦煌壁畫活了」「太美了」「夢回大唐」……  在中國文物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共同主辦的「國寶講述人(雲講國寶)——全國文博在線講解直播推介活動」中,原創國樂音樂人柳青瑤獲得「國寶講述民間高手」獎。
  • 張磊用聲音講述追夢故事 三專籌備力求突破自我
    歌手張磊近日可謂十分忙碌,前不久剛發行了全新ost作品《長情藤》,溫暖歌聲講述年度最動人愛情故事,上周又與線上粉絲來了一場零距離live現場秀,用音樂講述追夢故事;周末則又馬不停蹄來到武漢,助力《中國好聲音》湖北賽區海選,為「好聲音」十周年的參賽選手加油打氣。
  • 我和我的學校丨這是我們的故事,講給你聽
    我和我的學校丨這是我們的故事,講給你聽 2021-01-11 1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獨家重磅《國寶檔案》:北宋象棋盤
    九道直線,紅棋方面從右到左用中文數字一至九來代表,黑棋方面從右到左用阿拉伯數字1至9來表示。士所在的兩條縱線叫做肋道,卒(兵)所在的橫線叫做卒林,倒數第二條橫線叫做咽喉線。節目形態以主持人演播室實物舉證、故事講述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現、專家點評,形式新穎,文化底蘊深湛,人文精神厚重,講述巍巍中華燦爛文明,向世界出示了一張精美而奪目的中華文化的名片。
  • 西班牙:用音樂講述絲路故事
    5名西班牙音樂家彈奏起二胡、琵琶、豎琴、手鼓等東西方樂器,觀眾們似乎被帶回數百年前馬可·波羅的東方之旅。3月17日,西班牙音樂家們在《中世紀的旅人》音樂會上使用東西方傳統樂器演奏。(新華社記者郭求達攝)這場名為《中世紀的旅人》的音樂會是中國文化中心舉行的《朝聖之路·聖跡——從敦煌到伊比利亞半島》主題展覽的子項目,用不同風格的樂曲講述馬可·波羅、伊本·白圖泰、鄭和等古代大旅行家、航海家的故事。3月17日,市民在馬德裡中國文化中心內參觀《朝聖之路·聖跡——從敦煌到伊比利亞半島》主題展覽。
  • 看我們用多種語言為國寶「代言」
    《國家寶藏》第三季探尋九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攜手新一輪國寶守護人為觀眾講述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探討中華文明的形成及其對世界的貢獻。為國寶「代言」的,可不僅只有國寶守護人們。國廣子行傳媒擁有70餘種語言的譯製能力,曾負責過《國家寶藏》阿拉伯語、英語、日語、韓語、義大利語版本的譯製,用多種語言為世界人民講述中國國寶的故事。
  • 《英雄》用古代中華文化講述的英雄故事
    英雄總體來說,電影《英雄》故事比較簡單。講的是劍客無名要去見秦王,因為他刺殺了秦王最擔心的三個刺客。秦王要面見無名。讓他講述如何殺死三個刺客的故事。劍客無名刺殺了刺客長空、殘劍、飛雪的目的就是為了近距離接觸秦王。伺機刺殺秦王。
  • 黑人班底主演,音樂劇《追夢女郎》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018年年末,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年末大戲《歌舞線上》講述了百老匯光鮮亮麗的舞臺背後,一群群舞演員苦中作樂的追夢路。2019年年末,文化廣場年末大戲《追夢女郎》再度將目光聚焦在追夢,講訴了三個平民女孩從貧民窟走向閃耀星途的傳奇人生。有意思的是,兩部追夢之作皆出自導演麥可·本內特之手。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國寶背後的故事
    國寶節目背後,蘊含著哪些創作理念,有哪些創作故事?國寶文物背後,見證了中華文明怎樣的賡續綿延,書寫了傳承者怎樣的操守品格,又如何展現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促進、交相輝映的生動畫卷?國寶大幕拉開,9座歷史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泱泱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留下無數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 雅昌快訊丨《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7月23日開播 25件文物呈現戰國到秦漢歷史
    在本季節目中,戰國到秦漢時期的25件國寶將陸續與觀眾見面。第一季25件文物講述了從新時期時代到商周的歷史,此次25件文物則講述從戰國到秦漢歷史,以「超級連接,超越想像」為主題。他說:「節目以新視角、微表達,引人入勝的故事手法揭秘了中華文物之美,真正讓國寶活起來、火起來;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說:「就像《如果國寶會說話》這樣,用個性鮮活的表達方式,描畫原始的審美、禮制的規範、文字的意象、先哲的思想、家國的情懷。
  • 用聲音訴說追夢故事
    它們都關注現實生活、聚焦人民群眾,講述廣西人追夢的故事。《纏樹青藤赤子心》以簡潔樸素的敘事塑造了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兢兢業業育人、一心報國的偉大形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語言。黃大年語言堅毅和藹、志剛語言活潑憨厚、張燕語言溫和柔軟。黃大年與發小志剛住在地質隊宿舍裡,兩人為了一封信而「打鬧」起來。
  • 五分鐘聆聽國寶說話 聽的是故事更是自信
    為了更好地展現國寶背後的故事,製作團隊在影像敘事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與創新,不僅開闢行業先河,採用8K技術呈現文物精妙的藝術細節,更以沉浸式體驗回歸歷史現場、大數據算法模擬書法真跡等技術手段,讓觀眾從歷史的旁觀者化身為參與者。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打頭陣」的是《洛神賦圖》。
  • 拼酷|《國寶音樂會》又讓《國家寶藏》把自己做成了檔音樂節目
    《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從第一季播出以來,就以一種全新創製的『紀錄式綜藝』模式,立足於中華文化寶庫資源,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
  • 楊長風總師、冉承其主任做客湖南「我是接班人」 講述北鬥人追夢故事
    經歷風雨 自主創新 創造了北鬥系統 從無到有 從服務中國到全球組網的中國奇蹟 是他們 堅定航天報國志向 堅定航天強國信念 在追夢
  • 「國寶故事」——被小孩拿去當玩具的「中華第一龍」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事兒聽起來像劇本。只能歸咎於:萬般相遇皆是緣了。故事呢,要從1971年,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的一個小村莊講起。大家都知道了,1971年我國正處於經濟發展的前期。國家為增加耕地,組織農民們到村北的小山上去開耕農田。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便是其中一員,他叫張鳳祥。當時的他年輕力壯,幹活麻利。
  • 破難進行時丨聽婦聯執委講述「帶農產品飛上天」的故事
    破難進行時丨聽婦聯執委講述「帶農產品飛上天」的故事 2020-09-03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青年報社等聯合國內博物館打造青少年文化傳承音頻節目《國寶...
    自2019年9月25日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與酷我音樂聯合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重點打造了青少年文化傳承音頻節目《國寶的奇妙之旅》,總計上線20期,「國寶的奇妙之旅」「跟著國寶去旅行」等微博話題總閱讀量達3.2億次,305萬次的網友參與了話題討論。文物有沒有生命?如果沒有生命,它們為什麼能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