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最大攝氧量,是平時跑友們比較關心的一個跑步技術的專業話題;也是衡量跑者有氧耐力和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標,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跑者的決定著運動表現能力。
這一期咱們就來說說,關於最大攝氧量的一些問題。
如何提高最大攝氧量?
最大攝氧量(VO2max)是指在人體進行最大或力竭運動時,一分鐘內每千克體重能夠攝入的氧氣量。
能夠有效提升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方法,一般跑者會用到兩種:有氧跑和速度跑。那麼這兩種訓練,對於提升最大攝氧量有什麼不同呢?來聽聽石老師的講解:
「最大攝氧量是人體每分鐘、每公斤體重能用到的氧氣量。這個數值越高,就好像發動機的馬力越大。心臟每跳動一下,所攜帶的氧氣數量越多。每分鐘心跳次數越高,最大攝氧量越大。
因此,有人跑完強度,發現最大攝氧量提高了,但是一段時間不跑,這個數值又下降了。心臟的每搏輸出量跟心跳次數並不是呈線性關係,他的最高點在最大有氧心率附近。因此有人只跑有氧,最大攝氧量也能提高。
這兩種方法,前者見效快,後者更加持續。」
是不是最大攝氧量越高越好呢?
頂級跑步運動員、自行車運動員和其他耐力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能達到80 ml以上,比如日本馬拉松運動員川內優輝的最大攝氧量數值為82ml;普通人的數值在30~40 ml,業餘跑步大神這一數值可達到50~60 ml。女性因為身體活動性能低,最大攝氧量一般比男性低10%;但競技成績相同時,女性的最大攝氧量與男性相當。
那麼,是不是最大攝氧量越高越好呢?來看看石老師怎麼說:
「最大攝氧量受遺傳因素影響,後天最大可提高20%左右,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會緩慢下降。再者,並不是最大攝氧量越高成績就越好。川內優輝最大攝氧量是82ml,他的全馬PB是208,而同樣全馬成績208的Derek,最大攝氧量只有69.7ml;70歲全馬破三大爺最大攝氧量肯定不敵年輕小夥子。
人體的氧氣利用是個系統工程,業餘選手不必過分在意這個數據。」
互動你的最大攝氧量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