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育與技職教育的結合———以臺灣海青班經驗為例

2021-01-14 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

「海青班」是臺灣的僑生教育中一個特別的模式。提出這個報告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中國臺灣的經驗,推薦給中國大陸的朋友們參考。主要介紹海青班的實施方式、優點、缺點以及它對於華文教育要往外走的啟發。這裡有一個新的概念,作為語言教育者都把語言教育當主角,但現在我們要慢慢學習當配角。以前在討論華文教育中的文化問題時提出過「語言+文化」的概念,利用文化活動帶動語言的學習。海青班的概念是「語言+技術」,用教技術來學習語言。甚至可以考慮換一個角度思考,以技術學習為主角,語言教學可以試試當個最佳男配角、女配角。

僑生制度歷史悠久,如今臺灣還在繼續實施。「海青班」屬於僑生制度中的一種。臺灣目前的僑生制度有兩大體系,一種是海外的華僑子弟回到臺灣讀高校;另一種是海外華僑子弟回到臺灣學習技術,全名叫「海外青年職業技術訓練班」,簡稱「海青班」,它是「僑民教育+技術教育」。海外青年職業技術訓練班在臺灣有50多年的歷史,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實際訓練的學生數量遠達不到預期要求。今天之所以選擇這個主題,就是希望大陸能把這個學習模式的規模做大。臺灣的資源有限,但是已經做好了模式。在20世紀60年代,臺灣就提出讓海外華人子弟回到臺灣學習技術的構想,因為當時海外華僑社會的技術人才非常缺乏,主要缺機械工人,其次缺農業技術人員,所以就希望海外華人子弟可以到臺灣學這兩樣技術,並且回去之後可以就業和發展,於是最早就開辦了這種訓練班。可是到了最近二三十年,沒有人想學農業技術,現在孩子都想學服務業,目前最熱門的是烘焙、餐飲、設計、傳播等比較潮流的行業,機械方面只留下了汽車維修。

目前正在實施的是2018、2019這兩期訓練班,那麼它們是如何實施的,有什麼目的,針對的招生對象是哪些人?

臺灣把所有的海外華裔子弟當作自己的僑民,不管有沒有當地國籍,認定條件很寬鬆。臺灣的認定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從臺灣移民出去的人只要在海外居住滿6年,就認定是僑民。另一種是移民了幾代的人,那麼他們僑民的身份由誰認定呢?在海外有很多僑團組織,這些組織有一套行之多年的僑民認定和僑生推薦的機制,例如馬來西亞華校的學生,只要董教或留臺校友會認定他們是僑民,臺灣僑務機構接受他們的認定。僑生身份認定後,他們就可以到臺灣讀高校或「海青班」。

回到臺灣升讀大學的人必須高中畢業,但是回到臺灣讀「海青班」的人只要初中畢業就可以。此外「海青班」對學生年齡的限制很寬鬆,因此學生年齡跨度很大,從十幾歲到40歲都有,而且因為臺灣有性別平等法,保障女性的權利,如果女性曾經生育過一胎,年齡限制可以放寬至42歲;生兩胎,可以到44歲,但最高不得超過45歲。不過大部分學生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孩子。

那麼「海青班」學什麼?目前最熱門的就是烘焙烹飪、汽車維護、食品加工、空間設計、觀光餐旅等課程。大概每年七八月開始報名,隔年三月開班。而且「海青班」的學生不必交學費,臺灣僑務部門提供了獎學金、工讀金及學習扶助金等,學生只需自備生活費、實習材料費、學校宿舍費等費用,所以一般家庭幾乎都可以負擔。臺灣的教育部門依據「大學法」不同意發給「海青班」畢業學生學歷證書,因為它屬訓練課程,不具正式學籍,訓練期滿,成績及格者,由各校依「專科以上學校推廣教育實施辦法」相關規定發給學生學分證明、結業證書。

「海青班」實施了50多年,生源主要來自馬來西亞的華校畢業生,比例高達80%~90%,成為馬來西亞華裔學生的一大升學管道。臺灣一直希望發展其他地區的生源,但是一直沒實現。以菲律賓為例,菲律賓的學制很特別,它的中學只能讀到十年級。但是中國臺灣不清楚中學十年級是什麼學歷,所以菲律賓的學生來到中國臺灣後要再補修一年,然而大部分菲律賓學生不願意,所以不容易招生。新加坡的制度很好,學生也就不願意來中國臺灣學習。泰國的國際學院眾多,升學渠道亦多,所以也很少有學生來中國臺灣就學。其實印度尼西亞有很多的生源,但是印度尼西亞學生的華語水平較低,要用華語學習技術,他們認為太難,所以申請者也不多。2015~2017年(34期~36期)臺灣「海青班」入學學生人數統計,分別招收了約2000名馬來西亞學生,仍佔絕大多數。印度尼西亞學生人數在慢慢增長,緬甸學生從少數變多數,泰國學生人數很少,越南學生僅有一些,菲律賓學生人數為0,韓國學生時有時無,其他地方很少。

那麼哪些學校可以承辦「海青班」?有意向承辦的學校每年可以向「僑委會」提交申請,然後由「僑委會」組織專家進行審核,通過審核後就可以開辦「海青班」。申辦「海青班」的學校必須要有相關科系,具有相應的師資和設備。例如:如果要辦烘焙班,學校必須要有餐飲管理系和專業的廚房設備;如果要辦汽車維修班,學校可以沒有汽車維修系,但是要有機械系,主要是可以讓學生有實習操作的場所。

2020年的招生已經核准了22所學校共48個科目,這些都是目前職場上年輕人最喜歡的科目。另外由於海外的華語老師數量和專業不足,所以「海青班」還特別為一些地區開設了華語文教學班,屬於專班性質,讓將來有興趣當華語老師的學生可到臺灣學習兩年。

「海青班」的學生雖然畢業之後沒有學歷證明,但是如果學生這兩年的學習很好,則可以用這兩年的成績申請插班進入大學讀正式的本科班。例如,原來在逢甲大學學習汽車修護的學生,兩年後發現他修車技術很好、機械理論學得不錯,那麼他就可以向逢甲大學申請插班到逢甲大學的機械系學習,只要學校批准,就可以插班到大二班級裡學習。所以有很多孩子學了兩年技術後插班變成正式大學生,還有的甚至讀到研究生。海青班的學生分散在二十多所高校,每年舉辦聯合盛大的畢業典禮,主辦學校會同時舉辦學生畢業作品展,畢業生會把最好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也有利於升學和就業。

「海青班」有六大優勢,第一是「技術職業+華語」。許多非馬來西亞的孩子,比如印度尼西亞或者其他國家的學生,原本華語講得一塌糊塗,經過兩年的學習,華語有了很大的進步。「海青班」的概念是從職業技術學華語,華語教學不天天強調聽說讀寫。如果學生每天聽到老師用華語教炒菜、做飯、烘焙、修車,在學習技術的過程中不斷地聽和說華語,兩年下來,他自然就會講華語。把技術當核心,語言當輔助,學生一樣學得會。第二,這些職業技術訓練在中國臺灣都是由正規的高校承辦的,學生進入的是一所正式大學,所有的老師是高校的教授,所有的設備是一流的。「海青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技術的機會,給學生最好的教學環境,所以學生都很有勁,即學即用。以往傳統的華語教學法,雖然教學方法正規,可是未必有效。加上職業技術訓練,尤其是保障就業的這種語言教學,一定有效。第三,「海青班」的學生到了臺灣可以勤工儉學,利用課餘時間在臺灣工作,工資和保險都有法律的保障。第四,「海青班」學生就業率非常高,根據追蹤調查,畢業生回到居住國幾乎都能就業。第五,是前面提到的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插轉高校學歷班。第六,「海青班」的學生可以考職業證照。

「海青班」的開辦為華僑社會培養了非常多的技術人才,大部分學生學成回家後,不只是做職工,而且可以當老闆。這改變了很多居住國的生產業生態,例如馬來西亞的麵包店和新娘禮服店幾乎都是臺灣風格。臺商、華商去東南亞投資找不到基層幹部時,就可以找「海青班」的畢業生,這些學生既會講華語,又擁有專業技術。「海青班」改變了華人更看重學歷的觀點,也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華人認為職業教育甚至比學歷教育更重要。

今天來了很多華僑大學、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的朋友,大家都是以僑為服務對象,如今臺灣做了為僑服務的這種教育理念,那麼大陸也可以。臺灣僑務部門的預算有限,每年只能收2000個學生,如果大陸來做的話,每年可以收1萬名學生,那會造福非常多的僑社。此外,我們幾所有華文教育專業的學校,擴大利用學校的本科工程專業或與其他專科學校合作,可以將「語言+職業技術」的概念向「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推廣,為新時代的華語教學開闢一條新路。


任弘 華僑大學華文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僑務政策、華文教育、華僑華人研究、中國書法史。


來源:《世界華文教學》第七輯

——第四屆國際華文教學研討會專欄


編輯:張文靜、羅萬

監製:胡建剛

審核:林劉巍



相關焦點

  • 文化交流  學術切磋  教育合作 ——鄧慶寧帶隊赴臺灣技職院校進行專題調研
    9月25日,鄧慶寧院長作為課題負責人,應臺灣方面邀請,帶隊赴臺灣對技職院校開展人文素質教育情況進行調研,課題組一行7人,為期7天,對分別位於高雄、臺中、桃園和臺北等地區的5所臺灣技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調研首站為高雄市立三民高級家事商業學校。該校以籃球、手球等體育項目為特色,以技藝競賽為品牌,注重學生品德教育。
  • 印尼華裔陳意權: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薛乾震 攝   中新網上海6月29日電 題:印尼華裔陳意權: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 葉藝勤  27歲的印尼華裔陳意權從事華文教育工作已6年有餘,今年是他第三次作為志願者帶領20餘名青少年回來參加「尋根中國」活動。  「華文教育是我生命的一部份,是我的理想。」
  • 新加坡教育特色-雙語教育:華文特選學校
    特別輔助計劃(Special Assistance Plan; 簡稱SAP)是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為學術成績優異、精通母語及英語的學生設立的中學教育課程,讓學生除了英文之外可使用母語為第一語文。這項課程由指定學府推行,即稱為「特選」學校。
  • 暨南大學、臺北教育大學舉辦研究生華文教學研討會
    暨南大學、臺北教育大學研究生華文教學研討會暨教學工作坊6月2-6日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舉辦。6月4日,兩校研究生在學院辦公樓411舉行華文教學研討會。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語文與創作學系周美慧主任等師生9人和我院30多位師生參加了本次研討會。邵宜院長致辭,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同仁們,並闡發了舉辦本次交流活動的意義。周美慧主任代表臺北教育大學致辭表示感謝,並發表感言。我院曾毅平副院長介紹了兩校研究生交流活動的緣起和活動安排。4日的研討會的形式包括教師學術報告、兩岸研究生論文宣讀及討論、教師點評等。
  • 推動華文教育發展行穩致遠
    華文教育是指以海外華僑華人為教學對象,以中華語言文化為核心內容,以民族性傳承為主要目的而進行的教育活動。以中華語言文化為核心教學內容的海外華文教育,對培養一代又一代具有中華文化認同感、中華民族認同感的華僑華人,發揮著重要作用。
  • 熱忱華文教育事業 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
    (12月11日,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該博物館榮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漢字教育是繼承中華文化的根本及傳播中華文化的基礎。)均由通訊員供圖)  星辰在線12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唐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漢字教育是繼承中華文化的根本及傳播中華文化的基礎。12月11日,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該博物館榮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
  • 烏克蘭基輔華文教育學校:將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
    中國僑網1月9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1月6日,烏克蘭基輔華文教育學校正式加入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北京四中網校承辦、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資助的「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該校也是烏克蘭第一所正式加入「華文教師完美遠程培訓」的學校。
  • 華僑領袖楊啟秋辭世,生前為振興華文教育鞠躬盡瘁!
    楊啟秋勳爵生前以「傳承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為振興全柬華文教育事業而鞠躬盡瘁。多年來,最讓楊啟秋深感欣慰與自豪的就是柬埔寨華文教育不斷發展壯大。柬埔寨的華文教育因戰亂而中斷了20多年,在柬華總會的努力下,逐漸得到恢復與發展。柬埔寨現有華校幾十所,僅楊啟秋兼仼會長的潮州會館所屬端華學校就有1.4萬多名學生。華文學校的蓬勃發展不僅很好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文化,而且為柬埔寨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 臺灣職業教育哪些值得大陸借鑑
    吳清基在論壇上分享說,被譽為「臺灣愛迪生」的鄧鴻吉曾就讀於霧峰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機械科。得益於臺灣相對完備的技職教育體系,他一路升學並取得碩士學位。如今,鄧鴻吉發明了300多項專利,蘋果、三星等手機均應用了他的專利,「這離不開臺灣職業教育的改革」。    當前,大陸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改革創新。
  • 華文眾合以「中國智造」引領數字書法教育行業
    熟悉書法教育行業的人都知道,2015年,是這個行業的分水嶺,是「數字書法教室」的元年。2015年之前,書法教育行業的教學產品主要是書法教學軟體、投影拷貝臺、書法高拍儀,與數位化、智能化還有距離。更多的學校使用普通的書法桌結合傳統的字帖進行教學。2015年,華文眾合率先向市場推出基於教學智能化設計的數字書法教室模型,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
  • 古潤金董事長當選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
    7月21日上午,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第三屆十三次暨第四屆一次理事會議在京召開,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許又聲出席會議並講話。完美公司董事長古潤金受邀出席會議。許又聲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對基金會過去五年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下一步的工作提出期望。
  • 臺灣教育界人士:陸生不來會加速臺灣私校倒閉 大學教育堪憂
    (中評社 蔣繼平攝) 中評社高雄9月23日電(記者 蔣繼平)臺灣境外學生人數增加,教育產業總工會秘書長劉亞平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受到廣設大學與少子化的衝擊,臺灣高等教育競爭力不夠,又受教育全球商品化,各國搶人才,人才挑強校,加速出走。此外,預估臺灣有三分之一大學會倒,陸生不來將會加速臺灣私校退場。
  • 「華文教育教師研習」印尼山口洋班在湛江開班
    中新網5月25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5月22日上午,由國僑辦主辦、廣東省僑辦承辦,湛江師範學院協辦的2012年「華文教育·教師研習」印尼山口洋班在湛江師範學院舉行開班典禮,45名學員來自印尼山口洋地區十幾所華校。
  •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神奇的機器人》開課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神奇的機器人》開課
  • 華文眾合智慧書法教室助推肇東市實驗小學書法教育
    學校堅持「德智並舉,體藝雙馨」的辦學特色,非常注重書法文化的傳承,積極開展書法教育,並將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在教室、校園進行展示,供大家欣賞和學習。當前,為進一步提升學生書法書寫水平,引進了華文眾合智慧書法教室。
  • 「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
    12月11日,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活動現場,為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授予「華文教育基地」稱號。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記者 胡邦建)12月11日,湖南省宋旦漢字藝術博物館舉行「華文教育基地」授牌儀式,該博物館榮獲「華文教育基地」稱號。授牌儀式上,與會人員觀看了「一個字讓你愛上中國」海外華教「雲課堂」系列課程視頻。
  • 2020福建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海外華文教育》編輯部招聘1人公告
    2020福建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海外華文教育》編輯部招聘1人公告 2020-04-25 12:32:52| 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
  • 這位南安僑親是印尼蘇北華人主心骨,對華文教育盡心盡力
    「印尼華人社團十分願意做南安企業投資印尼的顧問,為他們將來投資印尼導航,架起南安和印尼連接的橋梁。」黃印華說。組織兩地青少年開展交流推動華文教育發展1999年9月,黃印華帶領蘇北文藝骨幹參加昆明世博會,將蘇北民俗、舞蹈、服飾、民歌展示給觀眾,得到不同國家人士的首肯,蘇北的名聲傳播域外。
  • 緬甸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樓落成 改善華僑子弟教育
    緬甸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樓落成 改善華僑子弟教育   中新網瑞麗4月3日電 (吳禹霏 鄧慶飛)2日,棒賽(九穀)華文佛經學校新大樓在緬甸九穀落成,該校辦學環境得到極大提升,當地華僑子弟中小學教育問題獲得改善。
  • 【行業動態】職業教育被大陸甩在身後?臺媒列成績對比 島內「嚇壞了」
    繼高等教育全面落後大陸後,臺灣一直引以為傲的職業教育也被大陸甩在身後,這讓島內十分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