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關帝聖君飛升日

2021-02-13 道教福音


正月十三關帝聖君飛升日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北宋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 泰定帝天曆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靈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布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三合會早期是一個道教反清的幫會,所以會拜祭道教大神關羽。而警察崇拜關帝的習慣是源於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華探長,其後擴展至各個紀律部隊,如消防、海關等。他們同樣地推崇、尊敬關羽,稱他為「關二哥」、「關公」、「關帝」、「關二爺」等,因兩方都相信,關公是會保衛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

  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希望能保佑店鋪。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就十分有名。 

臺灣信仰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效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在臺灣,祭祀關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以行天宮最富盛名。

  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臺灣所謂的恩主神祇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嶽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臺灣一般民眾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另外,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羽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臺灣也承襲此說法。 

國外名聲

  在英國、美國等國家,只要有華人的社區,都必然有人祭祀關羽。

  據小松田直《圖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 

道教

  在道教中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且江湖上結義弟兄,亦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當代

  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於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著關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關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眾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為「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為「義勇武安王」。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

  道教俗神。又稱關公,關聖帝君。原為三國蜀漢劉備的武將。傳說關羽死後,頭葬河南洛陽,身葬湖北當陽,人感其德義,歲時奉祀。宋代流傳關羽應龍虎山張天師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寧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後封義勇武安王。明初祀為關壯繆公,與嶽飛同祀武廟,各地稱關嶽廟。萬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相傳農曆五月十三日為神誕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伸出您的寶貴之手,傳播正能量,讓我們合力共駕慈航,渡化迷眾。雖無卽時顯化賞賜功德,總是不負善果。

郭高燚道長個人微信號g123uo

>>>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傳承華夏文明、弘揚道教文化、<<<<<<

======================

歡迎點擊右上角按鈕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1.直接添加本公眾號;daojiaofuyin

2."朋友們「-「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微信號」-輸入「道教福音」-打開後關注

3.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

4.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辛丑年 農曆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辛丑年 農曆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關帝寶誥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關聖帝君於正月十三日飛升成仙,得道成果!關羽,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一生忠孝節義,義薄雲天。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
    農曆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關帝殿紀念關聖帝君得道飛升祭典)
  • 大坪萍州關帝聖君~進香大典
    2011年6月19日,五獅巖關帝廟籌建會一行到山西運城(關帝故鄉)恭請金身一尊,返程途中一帆風順。20日上午,返梓時,到處傾盆大雨,只有五獅巖關帝廟滴雨未沾。待及祭拜禮畢,方見廟址天降喜雨洗塵。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尊紅臉關帝神像。他急忙躬身拜請關帝聖君上船,並暗暗禱告:如果您意欲隨我回鄉,保佑我們一路平安,一定給您建殿堂敬奉。果然,一時風平浪靜。見狀,他喜出望外,非常虔誠地用絲綢將關帝神像包起來帶在身邊,寸步不離。回至清愛格後,欣此地山水清嘉,就在關帝公面前擲笈(聖杯)。而後,回到家鄉帶頭捐資,就在那裡建了關帝公宮敬奉,後來此地就叫關帝公垵。此後,他在緬甸和家鄉蓬勃發展,家業興旺。
  • 恭迎關帝聖君聖誕
    2016年7月27日(農曆六月二十四),乃關聖帝君聖誕。特此恭賀!   關帝,即關羽(160年——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人。三國蜀漢大將軍,鎮守荊州時兵敗被殺,因生前武功顯赫,死後追諡為「壯繆侯」。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關帝聖君簡介關帝,即關羽,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又稱關元帥、「關公」 、「關老爺」等。道教奉為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同時,關帝在中國宮廷和民間信仰極其普遍,影響極其深遠。 《三國志》記載:關羽(160——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 勸人向善,護佑眾生的關帝聖君《明聖經》
    關帝聖君的《明聖經》相傳為關聖帝君「夜夢予禪僧」,僧人醒後記述,畢竟不全,有所偏差。到北宋仁宗天聖七年(西元1029年),民間在不同的助力下,出現的玉泉真本完整的面貌。到了清朝時期,朱熹(朱夫子)奉玉皇大帝的命,將完整的《桃園明聖經》全文紀錄下來,傳筆人間。
  • 關帝聖君的信仰
    在中國老百姓信仰的神仙中有許多是古代的聖賢、先哲和重臣名將其中關帝——關羽就是在群眾中信仰最為廣泛的神仙之一。關帝,姓關名羽,字雲長,東漢河東解縣人(今山西解州)。史書記載:關羽亡奔涿郡,和劉備、張飛結為兄弟,協助劉備建立蜀國政權,建安二十四(219)年,在與孫權的戰爭中失敗被俘拒降而遭殺害,以其忠勇留芳後世。
  •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日
    關帝,即關羽,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又稱關元帥、「關公」 、「關老爺」等。道教奉為護法四帥之一,並祀之為武財神,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同時,關帝在中國宮廷和民間信仰極其普遍,影響極其深遠。 《三國志》記載:關羽(160——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 正月十三日 | 關帝飛升,上馬金,下馬銀,萬世人極,亙古一人
    關聖帝君於正月十三日飛升成仙,得道成果!關帝是一位上至帝王下至士庶尊奉的神明。關聖帝君,簡稱關帝,即三國蜀漢大將關公。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蒲州解梁人。(今山西省運城解州鎮)東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誕生於常平下馮村,帝誕生前日,見一烏龍現於村,旋繞屋庭,有頃而沒。遂生聖帝。啼聲遠達,豎眼攢眉,超頦長面,遍體如噀血。相貌非凡。
  • 法主公--張聖君歷傳(附上法主聖君真經)
    >  提示:點擊上方"炮仔聲真熱鬧"↑免費訂閱本微信公眾號 張聖君傳奇
  • 農曆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飛升
    關帝寶誥志心皈命禮
  • 拜關帝 -關帝文化
    清政府對這些回歸的銅山老百姓,採取放棄蔑視的態度,以奸民看待,不準註冊入戶籍,任意欺凌。傳說,關帝聞訊後,策馬前往漳浦,向縣令陳汝鹹辯訴,取得縣令同情,表示要向康熙帝奏議。關帝回廟後又託夢島上各大姓族長,敦促各姓到關帝廟裡開會,商議申請入籍事議。各族長立即會集廟中,悟得關帝託夢緣故,無不感恩戴德,稽首跪拜,立誓願做關帝裔孫。康熙四十年(1701年)漳浦知縣陳汝鹹見銅山民情純樸,才允許編入黃冊。
  • 正月十三,上花燈,青菜炒年糕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
  • 道教年味丨農曆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飛升
    關帝寶誥志心皈命禮
  • 六月廿四,恭迎關帝聖誕,頂禮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見者得福!
    關帝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其聖號全稱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 恭祝鎮撫鎮法宮法主聖君庚子年誕辰 | 鎮法宮信俗介紹
    法主公聖君大慈大悲威靈顯赫,有求必應、善願成就!一、據聞爐下一弟子八十年代曾外出打工,外地工頭故意刁難拖欠工資,多次索要無果。致此對法主公禱告,果應!外鄉工頭竟來鎮中打聽其位置,以及法主的供奉處。宋淳熙一0年(公元一一八三年)七月八日午時在九龍潭石牛洞得道飛升為神(烏面撒發, 額頭有腫瘤,頸掛法蛇,右手執寶劍,左手執法指),玉帝勍令全真行,並錫風車火輪,三十六官將聽其 使,又兼統領三界兵。 因此道士皆要用神法無邊云云。法主劍舞風雷天地動,聖君術 施海嶽鬼神驚。
  • 庚子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誕辰日】
    關帝誕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關帝誕辰日關羽,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字雲長,河東解良人,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關帝文化從古至今的存在著,並且將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定為之日,民間這日都會通過收集百家米、吃百家飯、參加放生、上香來向關帝聖君祈福、慶祝關帝壽誕。關帝誕辰當天人們會如同祝盛大節日一樣紀念這一天,以表達對關帝的崇敬,並以祈福求平安、發財。其獨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質歷來為中華民族所推崇。
  • 萬人空巷,熱鬧非凡的「關帝廟會」
    廣西恭城瑤鄉萬人空巷趕「關帝廟會」來源:中國新聞網圖為請關帝像。唐夢憲 攝圖為傳統祭祀儀式現場。 唐夢憲 攝圖為傳統祭祀儀式現場。 唐夢憲 攝6月14日,廣西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舉辦「關公文化節」,瑤鄉各族民眾齊聚縣城文武廣場,將關帝像請上神臺,按照傳統禮制舉行莊重祭祀儀式,並進行關帝巡遊活動。
  • 關帝靈籤,一念虔誠!
    不想,就在啟程告老還鄉的那夜,夢見關帝對他說:「汝已善始善終,勿忘籤詩之約。」於是在歸鄉途中,李廷機一路上都在殫精竭慮編寫籤詩,共寫了100首七言籤詩,奉於關帝,以了夙願。      現存通行於閩南及臺灣的泉州通淮關嶽廟詩籤版本,系清代光緒間(1875-1908年)泉州通淮關嶽廟董事、綺文居書坊老闆王籛印製的,每籤體例由「幹支」、「籤名」、「吉格」、「籤詩」、「聖意」、「東坡解」「碧仙註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