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關帝聖君飛升日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北宋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 泰定帝天曆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靈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而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布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為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祇。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為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崇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三合會早期是一個道教反清的幫會,所以會拜祭道教大神關羽。而警察崇拜關帝的習慣是源於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華探長,其後擴展至各個紀律部隊,如消防、海關等。他們同樣地推崇、尊敬關羽,稱他為「關二哥」、「關公」、「關帝」、「關二爺」等,因兩方都相信,關公是會保衛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衝突。
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希望能保佑店鋪。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就十分有名。
臺灣信仰
關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效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在臺灣,祭祀關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帝廟,其中以行天宮最富盛名。
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臺灣所謂的恩主神祇共有關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嶽飛。而關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臺灣一般民眾亦稱關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帝廟為「恩主公廟」。
另外,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羽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臺灣也承襲此說法。
國外名聲
在英國、美國等國家,只要有華人的社區,都必然有人祭祀關羽。
據小松田直《圖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為數眾多的關帝廟,奉關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
道教
在道教中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且江湖上結義弟兄,亦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當代
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於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人禍、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著關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關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眾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為「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為「義勇武安王」。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為「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
道教俗神。又稱關公,關聖帝君。原為三國蜀漢劉備的武將。傳說關羽死後,頭葬河南洛陽,身葬湖北當陽,人感其德義,歲時奉祀。宋代流傳關羽應龍虎山張天師之召降魔伏怪故事。宋崇寧元年(1102)追封忠惠公,後封義勇武安王。明初祀為關壯繆公,與嶽飛同祀武廟,各地稱關嶽廟。萬曆三十三年(1605)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康熙五年(1666)敕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相傳農曆五月十三日為神誕
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願天地常生善人,願善人常存善心
願善人常行善事,願善人廣布善法
伸出您的寶貴之手,傳播正能量,讓我們合力共駕慈航,渡化迷眾。雖無卽時顯化賞賜功德,總是不負善果。
郭高燚道長個人微信號g123uo
>>> 轉載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
>>>>>>傳承華夏文明、弘揚道教文化、<<<<<<
======================
歡迎點擊右上角按鈕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1.直接添加本公眾號;daojiaofuyin
2."朋友們「-「添加朋友」-「查找公眾微信號」-輸入「道教福音」-打開後關注
3.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點擊關注
4.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