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泉州姚伯伯:你為留守兒童鋪設了一條改變命運的道路

2020-12-23 秋老師育兒課堂

昨天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一則新聞:泉州一位姚伯伯,聽說志願者籌建公益圖書館缺地之後,將自己800平方米的一層樓房無償永久捐出,給留守兒童建圖書館,他還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捐物。

此刻正值冬至第二天,雖寒風凜冽,天寒地凍,但是看到這些充滿溫情的文字和如此暖人心扉的愛心之舉,心中頓時被溫暖所包圍———人間自有溫情在,不管你身處城市的一隅還是偏遠山區。

這些留守兒童,雖然因為家庭原因,父母不能陪在身邊,但是能得到愛心人士的關愛,有好書可讀,也算是不幸中的幸福!

能讀書,多讀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因為在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只有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式。

不由得想到了我自己,如果我們小時候能有這樣的圖書館,這樣的好的學習機會,也許我的命運就會因此而改變。

那時候我家裡窮,父母每天省吃儉用,才能把我們姐弟三個的學費湊齊,我們才得以繼續上學。在我們村裡,很多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很小就輟學,在家幫大人幹活。

所以,在我們看來,每天能背著書包去上學,就是全村最幸福的孩子。父母也經常拿輟學的孩子教育我們姐弟三人:我們做父母的再辛苦,也要咬牙供你們上學,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就會像他們一樣每天只能放牛、幹農活。

我們姐弟三人非常珍惜學習的機會,從不要父母操心,每天吃完飯,就背著土布做的書包,一蹦一跳的去上學,雖然書包裡面只有一本數學書、一本語文課本。還有兩本作業本和一支鉛筆,還是父母攢了好幾天的雞蛋換來的。至於課外書,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記得我九歲那一年,跟著奶奶到舅爺爺家做客。舅爺爺是一個化工廠的領導,他家有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孫子文文,幾個大人在說話,文文就把我帶到他的房間裡玩。

在那裡,我第一次看見了比我們學校都多的課外書,這些書整齊得放在書櫥裡,都是我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有漂亮封面的兒童畫報,也有各種小人書和厚厚的裡面有文有圖的書,我徵得文文同意後,馬上迫不及待得看了起來。

我立刻被書裡漂亮的畫面和神奇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自己在做客,以至於奶奶喊我去吃點心,我都不願意去,一直躲在文文的房間裡面看書,直到吃晚飯。

舅爺爺看我這麼喜歡書,臨走時就送了我2本書,一本是兒童畫報,另一本是小人書《鐵道遊擊隊》,我的童年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課外書。我非常珍惜,每次看完,就把它們藏到別人碰不到地方,怕同學來借。後來長大了,因為搬家,這兩本書就再也找不到了。

小學畢業時,雖然我以全校第一的分數上了城裡的初中,以為自己了不起,沒想到一學期下來,原形畢露,成績跟城裡的孩子差距很大,特別是在語文方面,作文寫得乾巴巴,只要是課外延伸的題目,基本得不到分,因為不知道答案。歸根結底,是因為書讀的太少的緣故。

其實,我很喜歡寫些東西,但是經常心裡想的很好,很美,但是卻無法通過文字準確的表達,就像如今我在頭條上面寫文章,常常不知如何下筆,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落寞。

所以,能讀書、多讀書太幸福了。你生活中的一切疑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書,就是一把鑰匙,給你幫你打開通往未知世界的通道。

那些留守兒童,能有書可讀,在漂亮而安靜的圖書館裡讀他們愛讀的書,他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正是因為社會上有眾多的像姚伯伯一樣的愛心人士,他們建的不僅僅是圖書館,更是鋪起一條改變留守兒童命運的道路。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希望這些孩子都能通過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改變自己的生活,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相關焦點

  • 電影《逆生•致親愛的小孩》開機,重新詮釋留守兒童的心
    2017年2月15日上午,為進一步提升四川省達州市對外影響力,弘揚社會正能量,在全社會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下,由北京帝一影業、中共達州市委宣傳部、中共渠縣縣委等聯合出品的院線電影《逆生 致親愛的小孩》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達州市中心廣場隆重舉行。
  • 捐800平米一層樓給留守兒童建圖書館 泉州這位老伯了不起
    12月27日,圖書館將開館,這裡承載了姚老伯兒時因家貧未能實現的讀書夢,他希望留守兒童和少年們能在這「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成長,學有所成。籌建圖書館缺場地 農村老伯捐出一層樓「當時我們還在發愁哪裡找場地建圖書館,姚老聽說這事,立馬說要把自家的一層樓無償捐出來。」
  • 白田鎮:湖南大學研究生關愛留守兒童
    中國湘鄉網9月11日訊(通訊員:唐丞)近日,湖南大學2020級MBA5班運營組的研究生到白田鎮高衝村和新苗村,看望慰問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湖南大學研究生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運營組共為4名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送去慰問金,詳細了解家庭和學習情況,鼓勵孩子們自律自強,用知識改變命運,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我長大後也要像哥哥姐姐們一樣,考上大學,讀研究生,為社會作貢獻!」受助學生皮雨悅說。
  • 大山深處的留守兒童合唱團:「唱歌的時候,我能看到星星」
    包括這首印尼民謠《星星索》在內,合唱團要排練12首歌曲,為今年10月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做準備。43個孩子,來自啟航學校的不同班級,他們的聲音組成了合唱一支歌曲的高、中、低聲部。他們當中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佔到了合唱團的90%。這一組成比例,也是學校1500多名學生中留守兒童的佔比。也就是說,這所學校有將近1400名學生是留守兒童。
  • 視頻| 學習改變命運 閱讀點亮夢想 ——安康圖書館助力兒童快樂成長
    視頻 | 學習改變命運 閱讀點亮夢想 ——安康圖書館助力兒童快樂成長 2020-12-2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對美院畢業的夫妻,自費200多萬為家鄉留守兒童建起藝術家園
    在大元村,超過半數兒童是留守兒童,然而,村裡的孩子們並不寂寞,每天放學後,都能聽到村裡的大元社古琴聲悠悠,歡笑聲不斷。孩子們一起畫畫、寫詩、做手工,通過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踏訪大山深處認識各種草藥。到了周末和寒暑假,大元社還會舉辦音樂會、觀影會,讓留守兒童在玩耍中接受藝術的啟蒙。從2016年創辦至今,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已成為留守兒童溫暖的家園。
  • 捐800平米一層樓給留守兒童建圖書館,泉州這位老伯了不起
    12月27日,圖書館將開館,這裡承載了姚老伯兒時因家貧未能實現的讀書夢,他希望留守兒童和少年們能在這「知識的海洋」裡快樂成長,學有所成。姚老伯捐贈的一整層樓公益圖書館一角姚老伯(圖右)與志願者一起整理書籍籌建圖書館缺場地 農村老伯捐出一層樓「當時我們還在發愁哪裡找場地建圖書館,姚老聽說這事,立馬說要把自家的一層樓無償捐出來。」
  • 章繼剛:讓更多農村留守兒童放飛藝術夢想
    2018年底,在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成都市、瀘州市開展脫貧攻堅與留守兒童調研過程中,我了解到留守兒童特別需要藝術的溫暖和呵護。留守兒童是當前一個新的特殊群體,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注,特別需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用夢想點亮希望」。在國家畫院知名畫家王躍奎教授鼓勵下,我產生了創辦留守兒童畫院的想法。
  • 閩都中小銀行教育發展基金會啟動關愛留守兒童公益活動
    作為「匯愛行動」公益平臺下的重點公益項目之一,「廈一站·匯團圓」第六季將延續前五季的公益成果,為父母在外務工的留守兒童家庭提供免費機票、動車票、長途汽車票、匯團圓大禮包等,助力他們春節返鄉,為更多的留守兒童送去溫暖的團圓年。啟動儀式現場,播放的第六季宣傳片清晰記錄了五年來「廈一站·匯團圓」的公益足跡。
  • 福建省稅務局到延平區南山鎮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
    ­12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會計師郝強、省稅務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林建文、機關婦委會主任倪秉蓮、南平市稅務局局長王良輝等一行到南平市延平區南山鎮明前街村開展贈書活動,為該村留守兒童贈送一批健康向上的課外圖書和學習文具,為留守兒童送來冬日的溫暖。
  • 讓「中華龍」重新點燃留守兒童夢想
    12月9日下午,衡山新場市九年一貫制學校熱鬧非凡,一條閃閃發光舞動的龍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正在練習舞龍的孩子們笑開了花。舞龍隊選拔了一批體育基礎比較好的孩子。紅網時刻衡陽12月10日訊(通訊員 張櫻 記者 石珊)12月9日下午,衡山新場市九年一貫制學校熱鬧非凡,一條閃閃發光舞動的龍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3年前,衡山新場市九年一貫制學校就有過一支這樣的舞龍隊,當時外聘的老師是曾經在鄉鎮舞龍隊裡工作過的耄耋老師傅。
  • 聚焦困境兒童生活現狀,和《棒!少年》一起叫板命運
    如果說不知道他們的背景,也許你會認為他們是一群在學習棒球文化,準備出國留學的富家子弟。——紀錄片導演許慧晶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隨著紀錄片《棒!少年》的上映,一群棒球少年進入公眾的視野。人們被一群和命運對抗的孩子打動了,他們的歡笑、淚水、傷痛和成長,似乎給疫情之年的人們帶來了力量和希望。近日,以困境少年為題材的電影《棒!
  • 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想到的生命中光陰的故事
    說起留守兒童,可能我們想起的就是父母在外,留在農村的兒童,其實我今天想說的是現在城市裡和農村都存在這種現象,在城市裡,可能因為工作原因,距離家比較遠,父母雙方或者一方要一周或者一月又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回來家裡,孩子由老人看管的,這也算是新時代的留守兒童了吧!比如說我,我是周末才回家的,也算是父愛缺失的留守了吧!
  • 情暖山城:臺企頂新關愛留守兒童
    圖為工作人員讓忠縣望水小學秦小惠同學試穿新衣。頂新公益基金會供圖在重慶山區貧困農村,青壯年男女外出城市打工,不得不將年幼的孩子「留下」並託付給親戚,這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他們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愛。
  • 留守兒童長大後成了留守兒童的老師 他從不給孩子的作業打叉
    2015年,陳偉放棄了城裡的教師工作,回到了兒時的母校教英語,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這些山裡娃的命運。5年間,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為孩子們做好英語啟蒙教育,引領他們飛向更高的天空。近日,他被評為2020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
  • 體育為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專訪電影《棒!少年...
    新華社西安12月23日電 題:體育為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專訪電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新華社記者鄭昕從「苦甲天下」的中國西海固地區,到被視作棒球殿堂的美國紐約洋基球場,一群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棒球隊,通過體育實現了人生境遇的改變,這就是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獲獎紀錄片《棒!少年》所要講述的故事。該片導演許慧晶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體育鼓舞人心的力量通過影視載體呈現,能夠獲得更多共鳴。
  • 湖北鶴峰:燭光裡的溫暖 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
    生日即將來臨的18名留守兒童齊聚一堂,在「愛心媽媽」的陪伴下,集體過生日。隨著《祝你生日快樂》的音樂聲響起,「愛心媽媽」為留守兒童戴上生日帽,點亮生日蠟燭,大家齊唱生日歌,孩子們許下美好的願望,一起吹滅蠟燭,分享生日蛋糕。孩子們吃著可口的蛋糕,拿著心愛的生日禮物,一個個洋溢著甜美的笑容,滿滿的都是幸福。
  • 電影《逆生》將於近期開機 以留守兒童為題材
    《逆生》以留守兒童為題材,打造一部勵志感人的兒童電影。通過描繪鄉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著重表達他們堅忍不拔、頑強向上的勵志精神。該片通過關注留守兒童,目的在於引起社會強烈共鳴,為中國六千多萬留守兒童發展尋找新的契機和可能性。少年強則中國強!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 正安:鳳儀中心小學為留守兒童集體過生日
    點蠟燭,切蛋糕,過生日,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但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卻是一種奢望。12 月 15 日,正安縣鳳儀街道中心小學少年宮四樓會議室裡,掌聲、祝福聲,伴隨著溫暖的生日快樂歌迴蕩在校園中。
  • 山村藝術教育實驗:美院畢業生辭職歸鄉,幫留守兒童擺脫陰影
    這幾年時間裡,夫妻倆輪流值班為大元村及周圍村莊的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和傳授藝術,同時引進了數十名國內外高等院校的師生入駐村莊,輔導孩子們彈古琴、吉他,寫詩、畫畫、做盆栽,以及組織唱歌、健身、爬山、編排舞臺劇等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