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譽的捷克導演、劇作家伊日·門澤爾(Jiri Menzel,又譯伊利·曼佐)於當地時間9月5日(星期六)在家中逝世,享年82歲。
伊日·門澤爾(1938-2020)
門澤爾晚年一直深受疾病困擾,2017年做過一次腦部手術後,就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經過長期鬥爭之後,終不敵病魔。
這一消息是由他的妻子,42歲的奧爾加·門澤洛娃(Olga Menzelova,也是一名電影製片人)星期天在臉書向公眾披露的。
門澤洛娃說:「在你最後一次朝拜永恆的路上,我們能和你在一起,是我們最大的榮譽和榮幸。你對我的愛,以及對我們孩子的愛,是那種永不放下條件的愛。」
她還說:「我也很感謝你,過去的三年,雖然很辛苦。你一直都在用你的勇氣,用你的食慾和你的生活意志,以及你的幽默來幫助我。我相信我們會再見面的,無論以何種方式。一定是這樣的,因為我覺得不可能有其他方式。我們愛你,從心底裡,永遠愛你。」
門澤爾是上世紀60年代「捷克新浪潮」(Czech New Wave)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1966年電影《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Watched Trains)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其他代表作品還包括《反覆無常的夏天》(Capricious Summer,1968)、《失翼靈雀》(Larks on a String,1969)、《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 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2006)等,其作品多次入圍歐洲電影節,也是歐洲三大的常客。
「捷克新浪潮」
在1960年代席捲全球的電影新浪潮中,「捷克新浪潮」是最激進、最有成效、也最迷人的運動之一。它也戰後中東歐最重要的政治運動,是導致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的因素之一,這場運動也隨著蘇聯坦克壓境最終結束。
1960年代開始,捷克政治自由化,國內各種藝術都開始蓬勃發展。
在此背景下,「捷克新浪潮」由電影學院的年輕人領導,它一開始就深受歐洲其他新浪潮影響,旗幟鮮明抨擊蘇聯式的現實主義和電影形式主義的虛偽。
與歐洲其他新浪潮運動不同的是,捷克新浪潮導演更講究電影敘事技巧、也更多使用非職業演員。
捷克新浪潮研究專著《The Czechoslovak New Wave》
「捷克新浪潮」以1963年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的《黑彼得》(Black Peter)、維拉·希蒂洛娃(Věra Chytilová)的《不一樣的東西》(Something Different)和亞羅米爾·伊雷什(Jaromil Jires)的《哭聲》(Křik)開始,形成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創作群體,其他諸如史雲梅耶(Jan Svankmajer)、門澤爾、楊·涅梅茨(Jan Nemec)等,他們後來也大多在國際上取得極大聲譽。
「鞋匠」門澤爾
門澤爾1938年生於布拉格,在布拉格電影學院攻讀導演課程之後,於1962年投身電影工作。
1968年,他的首部劇情長片《嚴密監視的列車》(拍攝於1966)即獲得第4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因此而聲名鵲起,這部電影講述二戰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一名年輕火車調度員的成長故事。
《嚴密監視的列車》(Closely Observed Trains)
這部電影是根據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1965年的同名小說改編,赫拉巴爾作品曾被門澤爾六次改編成電影,包括2006年的《我為英國國王服務》。
「我的運氣比理智更重要。」2016年,他在回憶自己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時說。「比起這部電影獲得的所有獎項和獎牌,我更看重的是與赫拉巴爾終生的友誼。」
事實上,門澤爾的電影與捷克的文學傳統一脈相承,充滿人文主義的觀點、諷刺,並挑戰權威。
1968年,《嚴密監視的列車》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和他那一代的其他導演一樣,門澤爾也面臨著捷克當局嚴厲的電影審查的政治壓迫。
1969年,他拍攝的《失翼靈雀》描述一群受政治迫害而被迫在廢品廠工作的人的故事,這部電影遭受封禁,直到1990年才解禁放映。門澤爾也因此被禁止拍片5年。
門澤爾曾回憶那段黑暗的日子:
「有人失去自己的工作、有人失去了自己的作品、有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我當時做了一個電視劇,卻被我一個朋友偷走了,署了他的名,只是因為我得過奧斯卡獎,在審查的『黑名單』上,他說『我不配做捷克電影!』他們還逼我,讓我被迫承認『我不要拍電影』。」
《失翼靈雀》(Larks on a String,1969)
門澤爾的電影擅長描述極權時代之下,苦樂參半的生活故事,但充滿樂觀主義,時常充滿幽默感和懷舊感。他的許多作品都在全球的電影觀眾中備受推崇。
他最後一部作品是2013年的喜劇《好色之徒》(Donšajni)。
門澤爾曾捷克獅子獎終身成就獎,並受到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表彰。他還曾獲得功勳獎章、法國藝術和文學勳章以及其他許多國際獎項。
2013年,門澤爾曾造訪中國,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形容自己「拍電影就好像當鞋匠」一樣。
2013年上影節期間,影評人「大奇特」曾有幸邂逅門澤爾
「從我的第一部作品開始我就希望可以給觀眾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而不是讓觀眾看完以後感覺很沉重。如果我是一個鞋匠我要做鞋的話,我也希望穿鞋的人可以感到舒適,而且可以很長時間地去穿它,而不是那種看著非常好看,但穿得時間長了腳會疼的那種鞋。……但是我又不喜歡那種非常簡單的喜劇,只是為了笑而笑,沒有深度的那種喜劇。這種笑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2013年《天天新報》採訪)
2006年,他與現任妻子奧爾加·門澤洛娃結婚,育有兩個女兒。
門澤爾與捷克新浪潮,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