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我們可以用核武器摧毀一顆來襲的小行星嗎?再想想吧

2021-01-08 天文在線

百家號獨家內容。

這項研究發表在雜誌《伊卡洛斯》上。研究顯示,例如小行星被另一個小行星碰撞受損,或一個核飛彈立即發射從而希望這樣做會阻止小行星撞向地球造成災難性後果。因為本身強大的引力,這將會實質上修復小行星本身,其核心仍然完好無損。

圖解:過去對小行星碰撞影響的模型低估了造成全面破壞所需的力量。

這個由美國宇航局資助的模型,對早期的研究進行了實質性的更新,結論卻與自相矛盾。早期的研究表明,一顆小小行星和一顆大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將徹底摧毀後者,而後者的毀滅則是由裂紋的快速穿過造成的。

這項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查爾斯.埃爾.米爾和KT拉梅什以及美國馬裡蘭大學的德裡克理查森共同進行的新研究,運用了更細緻的分析,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問題的根本在於巖石對高能撞擊的反應方式。這一過程在所謂的「實驗室規模」上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在真實世界和模擬實驗中,使用巖石的大小大致相當於人的拳頭。

但是那些足以讓NASA的科學家們感到擔憂的小行星——或者吸引潛在的太空開採者的小行星——要比這大得多。事實上,它們可能與柏林差不多大。摧毀這麼大的巖石並不僅僅是擴大要部署的爆炸力量的問題。埃爾.米爾和他的同事報告說,問題的關鍵是裂紋傳播的速度和強度。

使用一種叫做通-拉梅什(tong - ramesh)模型的分析協議,研究人員重新運行了早期研究的數據——該研究模擬了一顆直徑為1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5公裡的速度撞擊另一顆直徑為25公裡的小行星。

埃爾.米爾說:「我們過去認為,物體越大,就越容易破碎,因為更大的物體更容易有缺陷。」「然而,我們的發現表明,小行星比我們過去認為的更強大,完全粉碎它們需要更多的能量。」

模型將影響分為兩個階段。研究人員說,在第一次撞擊中,在較小的包裡德撞擊後不到一秒鐘的時間裡,較大的包裡德就產生了數百萬條裂縫,這些裂縫穿過巖石,導致小行星的一部分像沙子一樣起伏。一個撞擊坑形成了。

註:撞擊坑:(又稱隕石坑或環形山)為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撞擊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擊坑內常常會積水,形成撞擊湖,湖心則有一座小島。

然而,這個力不足以完全摧毀目標,這與之前沒有考慮裂紋行為的結果形成鮮明對比。相反,它巨大、密集、受損的核心仍然存在。

之前的研究考慮了小行星碎片之間的引力水平,因此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持續接近,但基本上確定了它們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分離,因此這些碎片讓人聯想起飛行的碎石堆。但新的研究結果卻不盡相同。這個巨大的、仍然完好無損的地核本身就是個大得嚇人的東西,它的引力足以將許多爆炸的碎片綁回去。

這一發現對未來的太空礦工來說可能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將知道,從一顆源小行星上爆炸而來的寶貴礦物可以在離他們原來的家園很近的地方找到。然而,對於天文學家和國防人員來說,在尋找朝向地球的大石頭時,他們卻沒有多少笑容。埃爾.米爾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是大量的研究考慮了小行星碰撞。」

「例如,如果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我們是把它拆成小塊更好,還是把它推到另一個方向更好?」如果是後者,我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把它移開而不讓它斷裂?這些都是正在考慮的實際問題。」他的同事拉梅什進一步闡述了這一點。

「我們經常受到小型小行星的影響,比如幾年前的車里雅賓斯克事件,」他說。

註:車里雅賓斯克小行星撞擊事件是發生在2013年2月15日葉卡捷琳堡時間(YEKT)上午9時15分(世界標準時間3時15分)左右,位於俄羅斯烏拉爾聯邦管區車里雅賓斯克市的一次小行星撞擊事件。隕石進入大氣層時直徑約15米,質量約7千公噸,在天空中留下大約10公裡長的軌跡。主要的碎片似乎擊中了切巴爾庫爾湖。該次事件中有1,491人受傷。大多數受傷的原因是碎玻璃和建築震動。

這次事件是自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以來在地球上發生的最大的空中爆炸。「這些問題從學術性到定義我們對重大威脅的反應只是時間問題。我們需要有一個好主意,當那個時刻到來時,我們應該做什麼——像這樣的科學努力對幫助我們做出這些決定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cosmosmagazine-阿影少女-ANDREW MASTERSON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我們能在下一次重大的小行星撞擊中倖存嗎?
    (t圖註:行星運行軌道平面圖 圖源:Baidu)另一種理論,涅墨西斯理論提出,我們的太陽有一顆伴星,涅墨西斯,它每2600-3000萬年會靠近地球,並使彗星或行星撞上我們。看到我們的惡果了嗎?那麼當地球被一塊巨石撞擊後會發生什麼呢?一顆距地球1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5到30公裡的速度撞擊地球將會造成毀滅性影響。
  • 傳俄軍發射飛彈在20公裡高空摧毀隕石減小破壞
    本報綜合報導單桂志最近小行星威力堪比原子彈若擊中地球將相當於250萬噸TNT爆炸 堪比大當量核武器今天凌晨,一顆被命名為2012DA14的小行星和地球擦肩而過,這將是本世紀最靠近地球的一顆小行星。小行星來襲咋自救?儘管2012DA14不會撞擊地球,但這次「親密接觸」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如果真有一顆流浪的小行星徑直衝我們而來,我們能夠避免恐龍滅絕那樣的滅頂之災嗎?
  • 一顆原子彈能把一個航母戰鬥群摧毀嗎?
    美國做這樣的試驗,報導出來,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不用原子彈攻擊他們。因為不會傷筋動骨。如果你真的信了,常規武器又根本打不過。那只有投降的份了,他的目的就達到了。其實他是最怕核武器的,否則早把俄羅斯肢解了。
  • 怎樣防止小行星毀滅地球?
    你希望2020重啟嗎?希望。其實,我們差一點就不用發愁2020年的問題了…… (好奇嗎?
  • 一枚超級核武器,威力能摧毀一個省嗎?結果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核彈作為世界上最強的武器,可以瞬間摧毀一個戰略目標,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極具威懾的武器,但核彈的威力到底能不能摧毀一個省呢,它的放射性傷害和後續的破壞,是否還會擴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首先可以表明的是,想要摧毀一個省,根本不需要使用世界上最強的核彈,甚至只需要一顆普通的核彈就足夠了,原子彈作為核武器中最廣為人知的一種,它的衝擊波、放射性殺傷以及光熱輻射,就可以造成大範圍的汙染以及破壞,在爆炸中心產生無人可以靠近的輻射汙染,這也是核彈阻止敵軍前往該地區最強大的戰略武器,同時也是殺傷性最大的武器,沒有之一。
  • 人類能夠避免災難發生嗎
    在對阿波菲斯的亮度進行觀測後,再結合其他觀測數據,科學家們認為它的直徑大約在320-415米之間,大約每7年就會運行到地球附近一次。這意味著阿波菲斯就是一顆足以威脅地球安全的定時炸彈。通過對阿波菲斯的軌跡隔閡速度進行分析後,NASA認為阿波菲斯將會在2029年4月13號近距離接近地球,最近是距離地球表面僅為58000千米。
  • 死星背後的科學:如何摧毀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作者|Ethan Siegel初版《星球大戰》(Star Wars)為我們貢獻了電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把萊婭公主(Princess Leia)劫持到她的母星奧爾德蘭(Alderaan),威脅用「超級雷射炮」摧毀這顆星球,除非她供出起義軍基地的位置。
  • 2029毀滅地球的小行星回歸,2068年撞擊地球,能避免嗎?
    現在阿波菲斯也是類似的情況,因此它的加速效應累加到後新的軌道模擬就讓它對地球的威脅大增了,而這顆有著「毀神星」之稱的小行星,未來將可能真的稱為地球的毀滅之神!小行星來襲,我們能將其推離軌道嗎?如果確定要碰撞,有方法改變軌道嗎?一般小行星長期軌道很難確定,但短期軌道是非常精準的,假如一顆小行星三個月後撞擊地球,那麼這個概率就極大了,因為這短短三個月內改變它的因素很微弱,那麼想辦法處理下?核彈能炸了它嗎?
  • 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直徑1千米的小行星平均20萬年撞擊一次海洋
    已經知道有一些小行星與火星有類似木星的「特洛伊」關係(小行星的軌道周期與火星軌道周期相同),但地球沒有特洛伊伴侶。有一些小行星的軌道與我們的軌道相交,被稱為越地小行星。你可能會擔心,越地小行星或許會與地球發生有些嚇人的碰撞,但其實小行星的軌道往往與黃道有交角,所以當它們穿過我們的軌道時,它們幾乎總是「高於」或「低於」我們。
  • 還記得小行星2007 FT3嗎,現在它很安全,不會在10月03日撞擊地球
    一個世界末日預告的頭條新聞中說小行星2007 FT3——一個約340米的太空巖石會在2019年10月3日撞擊地球。新聞中寫道:據NASA披露,毀滅性小行星(直徑在300多米左右)將在十月撞擊地球。聽起來很可怕,對吧?但是這是真的嗎?這個小行星真的是毀滅性的嗎?只有當它摧毀了某樣東西,它才是毀滅性的,但是這並不會發生。小行星2007 FT3並不會撞擊我們。當然,NASA也知道這個事實。
  • 德國也有核武器基地?曾放話6枚飛彈可摧毀英國,幸虧沒爆發戰爭
    近日,據媒體報導,除了聯合國五常之外,曾經的二戰戰敗國德國也有核武器基地嗎?答案竟然是肯定的,在美蘇冷戰時期,蘇聯曾經在佔領的德國東部地區,秘密建造了一座的核武器基地,而蘇聯當時的目標卻是英國,並曾放話6枚核飛彈可摧毀英國,冷戰結束後,這座秘密核基地直到近幾年才被德國政府對外界開放,對此,有軍迷朋友表示,又一歐洲大國亮出本土核武器基地,幸虧當初沒爆發戰爭。
  • 阿波菲斯小行星2029年飛掠地球 你需要知道的五件事
    我們會被壓扁嗎?說實話,科學家們確實擔心了一段時間。當阿波菲斯第一次被發現的時候,部分的觀察結果得出了一些關於撞擊可能性的不祥計算。事實上,最初的數字表明,2029年地球發生撞擊的機率為2.7%。幸運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 為何僅數百枚核彈,就敢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個策略功不可沒
    對於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條件下,僅擁有幾百枚核武器在二次核反擊時夠用」的問題,我想如果你的核飛彈威力夠大、射程夠遠、飛速夠快、突防能力夠強的話,完全可以讓世界所有國家在使用核武器時,必須考慮到自家核武器飛到敵國上空時,就要時刻準備自己遭受大規模的核武空襲。
  • 面對近地小行星威脅,或需核武器上陣,看專家怎麼說
    出於對世界末日的恐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推出了近地天體項目,以尋找、研究這些小行星。更重要的是要準確地預測出這些小行星的運動軌跡。如何保護地球免於小行星撞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唯一可以通過人為幹預避免的主要自然威脅。並提出了兩種可能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或彗星撞擊的方法。一是在撞擊地球前將其摧毀;二是在撞擊地球前使其偏離軌道。
  • 太陽垂死之際,小行星帶的命運,歸於塵埃?
    一顆恆星和一顆破碎彗星的圖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恆星瀕危之際發出如此強烈的光,這光足以將小行星變為塵埃。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目前宇宙中燃燒的大多數恆星,都發生過這種情況,太陽也在其中。
  • 科家學稱: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小行星會在2029年和地球相撞?
    一起和未解之謎小編來揭秘吧!一顆名叫「阿波菲斯」的390米寬小行星將可能在2036年和地球相撞,釋放出比廣島原子彈爆炸高10萬倍的能量,數千平方公裡的地區將受直接影響,而釋放到大氣中的灰塵可能將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
  • 璀璨星海有顆B612號小行星,那是我們遇見幸福的地方
    此時的自己猶如滄海間的一顆塵埃、一葉扁舟、一顆芥子,在乍然蕩起的風浪漣漪裡瞬間迷失,再也弄不清我是誰,來自何處,去往哪裡,心中的牽掛,今生的追求,將與誰相倚,又將伴誰人去往天涯。若是在鄉村,鄉村或許會好一些,有些鄉村如今還有一個習俗,說是看見流星的時候,你如果許下一個願望,那麼這個願望就一定可以實現。
  • 小行星威力如廣島核彈爆炸,所有人毫髮無損
    可以清楚的看到,2012 DA14比地球同步衛星的距離都近在天文學家們在2012年發現這顆小行星的時候,認為其很可能在2013年2月15日上午9點的時候撞擊車里雅賓斯克州,比後來墜地的小行星還要早幾個小時,當天文學家算出結果時被嚇一跳,原因是因為這顆小行星太大了,直徑約有50米,質量約19萬噸。
  • 一旦爆發核戰爭,只能任由美核武器摧毀蹂躪?核彈頭少≠必死無疑
    現在,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讓很多人擔憂一旦雙方爆發核戰爭,是不是我國只能任由美國核武器肆意摧毀蹂躪?在外界眼裡,很自然地將一場戰爭的輸贏定在了核彈頭數量多少上,只有大量增加核彈頭數量,這樣才能保證足夠的威懾力,以實現和平。簡單點來說,他們認為如果核彈頭比美國少,在戰爭中就必死無疑,就連環球總編胡錫進也這麼認為。
  • 一顆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今天飛掠地球!網友:原來在我們不知道的...
    據美國宇航局(NASA)網站消息,一顆代號為「2002NN4」的小行星剛剛飛掠地球。「2002 NN4」小行星這顆小行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時間為北京時間今天11點20分。布扎西說,像「2002NN4」這樣的小行星之所以會引起天文學家注意,是因為它們可能對地球造成的衝擊。天文學家會追蹤體型較大的小行星,一般也了解它們的軌跡。體型較小的小行星幾乎難以追蹤,不過它們不太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例如今年4月28日,一顆代號為「2020 HS7」的小行星飛掠地球。這顆小行星直徑在4米到8米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