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很多人會用「從鬼門關走了一遭」來形容女性分娩時的兇險狀況,尤其是在從前醫療設施以及衛生條件並不到位的情況下,女性難產、大出血甚至是發生生命危險的例子不在少數。儘管現在醫療水平有了質的提高,但是並不代表生孩子就是完全沒有風險的了。
就在前不久,江蘇省淮安市二院產科,有一位孕婦剛經歷一場驚險的剖宮產手術。這位孕婦今年已經33歲了,其實還不算是高齡產婦,但是她之前已經經歷過三次宮產手術,這是她懷的第四胎。
因為這一次懷孕距離上次剖宮產手術還沒有兩年,再加上當時孕婦送到醫院來的時候出現了劇烈腹痛的症狀,醫生擔心可能是子宮上的疤痕出現了破裂,所以立馬啟動了緊急預案,將這名產婦送進了手術室。
在經過檢查以後,醫生發現這名產婦的盆腔腹腔黏連十分嚴重,醫生只能小心翼翼的進行剝離,並且醫生發現她的子宮已經薄的和紙一樣了,一碰就會破,透明到可以看到胎兒的頭髮在羊水中漂浮。
因為情況特殊,手術具有一定的風險,所以醫生們相當謹慎小心,因為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傷到她的腸管和膀胱。最後在兩個小時的緊張手術後,產婦成功誕下來一名女嬰。
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是,在經歷了這麼一場兇險的手術以後,母女平安,本該開心的時候,這位母親卻失聲痛哭起來,並且問醫生自己還能不能再懷孕生子了。醫生想到產婦的身體狀況,勸告她還是以身體為主,儘量不要再生孩子了。
原來這名產婦的婆婆一直希望媳婦能給自己家生個男孩,所以在這十年裡,她一直積極備孕,可是生的一直都是女孩,終於在這一次忍不住哭了出來,她多麼希望這一胎能是個男孩。看到這裡,很多網友都覺得沒有辦法理解,為這個產婦難受,更是感到生氣。
「都什麼年代了,為什麼還是有人重男輕女,是男是女有那麼重要麼?」
「就為了生一個兒子,差點把自己的命都搭進去了,值得麼?」
「這個婆婆也是狠心,真是不是自己的女兒不心疼。」
「她老公也不心疼麼,這是真把自己老婆當生育機器了?」
在以前,尤其是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很嚴重的,但是現在隨著人們觀念的進步,也都在宣揚「生男生女一樣好」,而且如今很多人發現還是女兒比較貼心可靠,所以當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還是覺得憤怒。
尤其是有些並不懂的「鋼鐵直男」會發問:生孩子真的有那麼痛苦麼,現在不是有無痛分娩?打個麻醉藥,都是醫生在弄,孩子不就出來了。
先不說剖宮產是不是真的那麼簡單,但凡是手術就有一定的風險性,而且這種手術還承載著兩個人的生命。兜媽小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同學,她的媽媽當時懷孕了,在進入手術室的時候,因為醫生用錯了麻醉藥,導致一屍兩命,最後是賠了很多錢,可是她再也沒有媽媽了,還失去了一個至親,這些都不是錢可以換回來的。
所以在這裡,兜媽查閱了相關資料,想先和大家普及一下剖腹產的相關流程。
1.先上麻醉,對腹部進行消毒,鋪上無菌巾單。
2.切開腹部皮膚、脂肪層、筋膜層。
3.分離肌肉層,打開腹膜,將子宮暴露於醫生面前。
4.切開子宮漿膜層、基層。
5.刺破胎膜,完全吸出羊水。
6.從子宮切口處取出胎兒。
7。剪掉臍帶,清理胎盤。
8.清理宮腔,檢查是否存在異常出血的情況
9.情況正常,就可以慢慢的一層一層縫合傷口了。
或許看到這些,沒有生過孩子的人可能並不是很有畫面感,但是當看到下面這張圖,估計你就能更直觀的感受了。
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張圖以後,紛紛大呼:真的太可怕了,我不要生孩子!
而且,很多產婦在剖腹產以後,都有很大可能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後遺症,以下這幾點更為典型。
1.傷口疼痛
很多媽媽在剖腹產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覺得傷口疼痛,尤其是在擠壓肚子或者做了大幅度動作以後,可能是因為產後沒有做好護理。所以在手術以後,要經常換藥,保持傷口的乾淨乾燥,讓傷口儘快恢復。
而且很多女性腹部會留下疤痕,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還是很難受的,並且有些因為體質原因,即使傷口恢復,一到陰雨潮溼的天氣,都會出現腹部隱隱作痛、發麻發癢的情況。
2.子宮受傷
因為剖腹產需要切開子宮,所以會給子宮留下傷口,不僅會使子宮壁變薄,還會損傷膀胱,上面那位產婦就是因為多次進行剖宮產手術,才會使自己的子宮變得那麼薄。如果術後沒有進行好好護理,很可能會讓傷口再次開裂,對下次懷孕產生影響。
因此醫生會建議,在經歷了一次剖腹產手術以後,最好兩年內不要懷孕,因為那時子宮傷口還沒有完全恢復,孕期會導致子宮被再次撐大,如果子宮破裂,情況是相當危險的。
3.術後黏連
剖腹產需要劃開人體的七層組織,每一層都會對人體結構造成一定的損傷,而且隨著剖腹產次數的增加,孕婦發生子宮黏連的概率也會相應增加,上面的產婦也是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所以一旦發生術後黏連,再次發生妊娠時,可能會出現小腸梗阻,不孕不育,產後大出血等風險。
所以說,女性生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手術過程會有風險,術後也會伴隨一些後遺症。因此無論是媽媽、婆婆還是老公,都要更加愛護孕婦,尊重她的個人意願,關注她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