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玩VR,AgileVR整了一套全身外骨骼設備

2020-12-22 砍柴網

來源:映維網 作者 黃顏

自Oculus DK1以後,虛擬實境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們在過去五年裡見證了這項媒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並因而為我們打開了廣泛可能性的大門。但與此同時,眾多從現代VR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的問題依然在困擾著我們。

人為移動一直是難以克服的障礙。在初代Oculus Rift發售大約四年後,我們仍然依賴於相同的基本技術:即時傳送、自由移動和軌道式移動。在更多的情況下,玩家是固定在單一的位置,只能在一個預定的小空間之內活動。

AgileVR是來自Mechatech的一款虛擬實境外骨骼設備,它通過結合內向外追蹤和藍牙技術來追蹤你的下半身動作,並將其轉化為你的虛擬實境體驗。你無需通過操作控制器以在虛擬實境環境中進行遠程傳送,AgileVR允許你通過原地物理跑步來實現移動,從而提供更為真實的沉浸式體驗,並同時通過允許你完全控制自己的動作來減少暈動症。

這款外骨骼設備具有觸覺反饋技術,能夠提供詳細的物理感覺,如子彈擊中腿部和不同地形和條件,比方說移動的水或大風。目前市場只有少量支持全身觸覺的應用或遊戲,而Metatech希望他們的技術能激勵開發者在未來接受更複雜的觸覺反饋。

設置聽起來相當簡單:用戶通過藍牙將AgileVR設備與AgileVR管理軟體配對,並校準系統,然後即可自由地探索各種兼容的內容,包括《Minecraft VR》、《Fallout 4 VR》、《Skyrim VR》、《Asgard’s Wrath》和《DoomVFR》等等。團隊指出,只要公司在Kickstarter完成眾籌目標,AgileVR在首發時將兼容以下VR頭顯:Oculus Rift/Rift S、Quest with Oculus Link、HTC Vive、HTC Vive Pro、Valve Index和小派。另外,擴展目標將包括原生Oculus Quest和PSVR支持

展望未來,公司希望通過將額外的外骨骼設備整合到身體其他部位,從而擴展他們得模塊化系統。最終目標是實現全身虛擬實境外骨骼。團隊同時會提供自己的Unity SDK,從而允許開發者從傳感器和觸覺反饋馬達獲取原始數據。

Kickstarter頁面顯示,項目需要在6月4日之前募集154014美元,而截至發文前為止,僅有23名支持者為其提供了6583美元。

原文連結:https://yivian.com/news/74285.html

相關焦點

  • VR外骨骼設備問世,可使下半身獲得反饋
    打開APP VR外骨骼設備問世,可使下半身獲得反饋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22 14:30:26 一套VR系外服需要完美地測量出穿戴者所施加的力,同時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以任何角度反向施加適當的力。這顯然是一個硬體噩夢。 這裡先拋開能真正感受到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虛擬性愛,讓我們看看一家德國公司是如何嘗試用下肢外骨骼反饋來複製簡單的身體體驗的。Marcel 表示,他製作了第一個能運轉的原型,當走進VR時穿戴者可以進行力反饋和平衡反饋。
  • Holotron:一套能讓下半身獲得全力反饋的VR外骨骼
    一套VR系外服需要完美地測量出穿戴者所施加的力,同時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以任何角度反向施加適當的力。這顯然是一個硬體噩夢。這裡先拋開能真正感受到的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虛擬性愛,讓我們看看一家德國公司是如何嘗試用下肢外骨骼反饋來複製簡單的身體體驗的。Marcel 表示,他製作了第一個能運轉的原型,當走進VR時穿戴者可以進行力反饋和平衡反饋。
  • 福祉科普|一套真正「屬於」你的外骨骼
    現有的較為先進的方式就是使用外骨骼機器人來輔助老人進行康復訓練,這項技術也常用於殘障人士的輔助運動設備。雖然目前外骨骼機器人已經能夠很好的模仿標準步態,但是對於不同人之間的步態差異性卻無法很好地適應,從而舒適體驗較差。
  •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快遞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快遞小哥的外骨骼機器人來了 ,實用化離我們不遠了: 目前,快速發展的快遞物流領域成為重要市場之一
  • 《半衰期:愛莉克斯》的vr設備介紹
    《半衰期:愛莉克斯》的vr設備介紹:steam官方頁面上顯示必須要擁有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器,也就是VR設備,所以VR是必須的。但是在VR設備的選擇上還是很豐富多樣的,不是必須使用V社的VR設備,下圖中的VR設備都可以使用:Valve Index、HTC Vive、Oculus Rift、Windows Mixed Reality。
  • 《科技》外骨骼機器人
    外骨骼全身布置了傳感器,利用安裝在各部位的傳感器獲取各項數據,並傳遞到中央控制處理器,經過計算來調整外骨骼的動作,最後,通過驅動裝置完成一系列動作,如圖所示。(1)感知層人體感知和外骨骼系統上的傳感器通常用於採集外骨骼機器人系統的多個信息。通過信息融合技術將其融合後輸入決策層。再由控制系統從感知層獲取信息,包括人體生理信號、人體接觸信息、外骨骼運動狀態信號。
  • 新型康復輔具——外骨骼機器人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一種新型的康復智能訓練設備——康復機器人。康復機器人可用來輔助人體完成肢體動作,助力行走、康復治療等。這其中,外骨骼康復機器人是結合傳感器應用、人機互動等更為複雜技術的高端康復設備,目前已打破外國行業壟斷,一批中國自主研發、生產的外骨骼機器人已經走向市場。
  • 科學家研發新型柔性外骨骼手套僅重148g!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來自歐洲頂尖名校蘇黎世聯邦理工(ETH)和日本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共同提出了一款名為RELab tenoexo 的可穿戴的柔性外骨骼手套。這款外骨骼手套本體重量僅有148g,手套的遠程驅動系統(僅重達720g,和一瓶礦泉水差不多重)可以背到後背上。
  • 【創星記】世界首款電動工業外骨骼要來了?一年租金10萬美元
    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2030年,全球動力外骨骼市場的規模預計將超過115億美元,其中全身工業動力外骨骼市場的規模將佔近50%。Sarcos Robotics是一家位於猶他州鹽湖城的機器人技術初創公司,其主要產品Guardian XO是世界上第一款電池驅動的全身工業外骨骼。
  • 一種可攜帶線纜驅動的踝關節外骨骼
    論文介紹了一種可攜帶線纜驅動的踝關節外骨骼(下稱 「外骨骼」),他告訴 DeepTech,該設備主要面向踝關節功能未完全受損的足下垂患者,目的是通過機械訓練讓其恢復健康。 雙向運動設計 + 腰部負重線纜系統,用戶佩戴更輕鬆 相比此前多數同類設備,外骨骼可實現雙向運動輔助。人體腳踝的雙向運動,指的是踝關節可以朝兩個方向運動,腳平時可以往上或往下轉動,往上轉動叫背屈,往下轉動叫蹠屈。
  • 電磁炮、單兵外骨骼、雙脈衝飛彈...只有在中國成真了
    實際上,雖然這是中國第一次實裝,但是類似的外骨骼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已經亮過相了。不僅僅是軍隊裝備,在嫦娥五號返回艙搜索任務中,需要率先抵達現場的空中分隊也首次裝備人工外骨骼,每個人可以攜帶設備重量提升了一倍!
  • 超級單兵外骨骼系統——世界僅中國擁有的開啟未來戰爭之門的鑰匙
    單兵外骨骼系統的靈感最早可以追溯到動物的外骨骼。外骨骼原本是節肢動物外殼的俗稱,因為堅硬有如骨骼,所以被稱為外骨骼。某日,某人從動物身上獲得了啟發,製造了盔甲。隨著時代的發展,軍隊已經無法因盔甲帶來的防護作用而滿足了,軍工專家們開始研究機械裝置,研究外骨骼和防彈衣,提升軍隊的硬核實力。
  • 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任務
    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單人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彌天VR評測:聽說這個4.5㎡的小房間,專門用來關上門玩臉紅心跳的遊戲
    最近V社發布的VR大作《半條命:Alyx》,又讓不少玩家萌生入手一套VR設備的念頭。然而玩VR遊戲真的只需要一套VR外設和高配電腦就夠了嗎?不不不,你還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空間。
  • 中國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美國:我當年吹的那些牛,你怎麼當真了?
    在西藏這樣條件惡劣的高海拔地區,單兵外骨骼設備投入實用,將會大大改善我國邊疆戰士的生活和訓練條件。 1965年,DARPA和通用公司聯合研發了哈迪曼系統(Hardiman),此系統為全身式外骨骼,包含左右兩個部分,伺服系統可感知使用者的動作,並將力量放大25倍。 但是除了延遲問題外,這個外骨骼本身的重量就高達680公斤,移動速度只有0.76m/s,實用性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放在複雜的戰場環境,這就是一個移動緩慢的碩大靶子。
  • vr直播都需要準備什麼?vr直播注意事項
    如今的vr直播很多人都還並不了解,打造一場vr直播需要準備什麼以及vr直播有哪些注意事項呢?1、設備vr直播的設備並不同於以往,而是需要專業的全景相機,當然,價格也不菲,對於想要進行vr直播且並沒有太多的預算的商家而言選擇專業的公司來負責這一業務是更為合適的。同時不僅相機,網和電也是必不可少的。
  • 動物的神奇「外骨骼系統」它們有著極其豐富的骨骼形式!
    在曾經轟動一時的電影《阿凡達》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人類控制的巨大「外骨骼」機械設備。在影片中他們被稱為「移動擴增平臺裝甲」(簡稱為「amp」)。當人們穿上amp套裝時,手臂活動傳遞的amp套裝的力量增加了百倍,使人們成為不可戰勝的「大力士」。這種出現在科幻電影和小說中的外骨骼,顯然是現代仿生學的一個內容。那麼,動物中有原型嗎?
  • 穿上美國的外骨骼,你就能輕鬆舉起180斤的鐵軌,15萬美元租一件
    這個故事體現的高新科技,除了機器人技術,就是現在被廣泛關注的外骨骼技術。從技術上講,外骨骼是提高人類身體機能的方法之一。從無動力,到半動力,再到全動力的外骨骼,都能幫助提高人類從四肢到整個身體的機能,還能夠防止人類疲勞,允許人類不用力或用很小的力就能舉起更重的物體,完成很多目前看似是極限的任務。外骨骼軍用,是世界各國軍隊的科技研發項目之一。
  • 搬運外骨骼驚豔現身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
    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從航天科工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穿上搬運外骨骼後,原本需要兩人共同搬運的設備,只需一人即可單獨完成,大大提升了擔任負載機動能力,降低搜索回收作業人員體能消耗。
  • 科幻已經成為現實,機械外骨骼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米格爾創立該項目的終極目標就是想利用科技改變癱瘓者的生活質量,而研究團隊製造的外骨骼裝置就是幫助他們實現這一願望的最佳設備。2013 年的寒冬,平託和 7 位同時加入計劃的癱瘓患者開始了超越常人所見的外骨骼裝置訓練,這 7 名患者的症狀與平託基本一樣,都是因脊椎受損,下肢癱瘓而失去了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