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批「放開三胎」——隨感!
近日,網上有專家稱「建議國家在「十四五」時期從儘快放開三孩開始逐步推進並觀察效果,之前放開「單獨」二孩和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效果均不及預期。
以前老人總說「一頭牛也是放,兩頭牛也是放;多生幾個將來孩子有個伴,自己身邊也能有孩子陪著」等等。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到過這樣的話語。
可實際情況呢?
隨著現在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於孩子的養育已經不再是以前粗放式的放養,而是精養模式。
在那個50-60年代的時候,物資匱乏,能吃飽飯就不錯了;社會經濟也不發達,農村人口主要靠田地收成過日子,這導致許多農村人依靠生孩子來增加家裡的勞動力,所以那時候農村很多家庭普遍生4-5個孩子。
(圖為60-70年代農村孩子幹活場景)
那時候的醫療資源也匱乏,安全意識不強等,更是導致許多家庭的孩子在幼年時期就早早夭折。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現如今呢?
孩子還在肚子裡,家長就考慮著是該買進口奶粉,還是國產奶粉。
以前的孩子兜著塊布尿片、甚至光著屁股滿田地裡跑;現在的孩子,家長考慮的是該買哪種紙尿褲,哪種紙尿褲透氣性好,不會給孩子捂出疹子。
等到孩子3歲該上幼兒園的時候,又要考慮是給孩子上公立幼兒園還是去個什麼私立的「雙語幼兒園」?就幼兒園這塊來看,一個名氣大點的私立幼兒園,一年的學費、生活費甚至超過一名大學生的一年開銷;如果是公立幼兒園,擇校費也不低的。
等孩子6歲,要上小學了,家長又該操心「是該花錢進個好小學」還是「該買個學區房」。
以上這些,還不包括孩子就讀課外的興趣班,舞蹈、書法、樂器、奧數、寫作、等等。
就這些還只是金錢方面的付出;更多的其實還是家長們在孩子身上精力的大量付出。
如果當初50-60年的家庭,對孩子的付出能做到上面這樣子,憑著那時候的人口優勢,估計我們國家早就超越老美了;當然這只是假設,那時候沒條件;現在有條件了,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想儘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好的。這是時代帶來的變化。
社會上有二八現象,即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掌握著全社會百分之八十的資源;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掌握著百分之二十的資源。
從生育這點來看,目前那百分之二十的人,估計很多都已經達到三胎標準了吧,因為他們有著大量的資源可使用。可另外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呢,還在為著生存而奔波,為著家庭和孩子而奮鬥,本就不易的生活,誰還會想繼續給自己壓一座山呢。
為了國家的未來,多生孩子?
專家又說了:「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快,2022年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問題突出;人口紅利消失,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下滑,等等」。
小編想說,請不要拿家國情懷的大義來道德綁架。
國家有難,我可以節衣縮食,捐錢捐物;
如有戰爭,捐軀亦可!
但請不要拿生育說事。
盡我們所能給孩子最好的資源、教育,難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也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為了國家的未來發展嗎?
專家們,請先解決好擺在勞苦大眾頭上的「教育、醫療、住房」這三座大山吧,待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我相信生育率自然會上去的。
最後我想問下專家,您家裡生三胎了嗎?如果沒有,請您先回家生夠孩子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