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未來之聲丨周凱治水:溫州人精神最古老的寫照

2021-02-07 溫州生態環境

周凱,字公武,是西晉年間我們蒼南橋墩的原住民,約生於三國東吳永安四年(公元261年)。

他出生時,我們蒼南這塊土地還屬於羅陽,也就是現在的瑞安。到東吳寶鼎三年(公元268年)羅陽改名安陽。而後,到了東吳天紀四年(公元280年)西晉司馬氏統一三國,改安陽叫安固。到了西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從安固分出橫陽,也就是後來的平陽。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周凱是古橫陽人。

要說周凱治水,先要從西晉之前,溫州地區的地形地貌和溫州古代先民的生存處境說起。

溫州沿海平原是由甌江、飛雲江、鰲江等三條河流和海水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由於遭遇第四紀大海侵,在5000年以前這三條河流的河口,都類似於今天的杭州灣,屬於溺谷形海灣,海水一直到達今天的青田縣城、平陽縣城和平陽縣水頭鎮一帶,今天的平原地區一片汪洋。又如我們蒼南縣橋墩鎮平水溪兩岸,往地下挖2~4米,就能挖到海塗淤泥,可見歷史上潮水曾經漲到這些地方。此後,隨著海平面的下降和沿海泥沙的堆積,在人類的積極參與之下,逐漸形成今天適合人類居住的沿海平原。

到了西晉時期,今天的溫州沿海平原許多區域,陸地還沒完全形成。而已經形成的陸地,由於缺乏堤防、水閘的阻擋,潮水通過河網上溯,大部分區域都是鹽鹼地,不能耕種。加上沿海地區,颱風頻繁發生,人類生存的自然條件,可以說是非常惡劣的,抵禦水旱災害的能力非常弱。

南宋永嘉著名學者、太常博士戴栩撰寫的《江山勝概樓記》記載:「晉之永嘉屬臨海,合三郡,戶不滿二萬」。這段話描述了西晉時期,古溫州地區地廣人稀的歷史狀況,側面說明了當時居住環境和生產條件極差,經濟社會很不繁榮。

元末明初史學家宋濂撰寫的《溫州橫山仁濟廟碑》對西晉初年古溫州沿海平原的情形是這樣描述的:「時臨海屬邑曰永寧,曰安固,曰橫陽,地皆瀕海,海水沸騰,蛇龍雜居之,民罹其毒」。當時惡劣的生存環境,可見一斑。

大約西晉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在周凱的推動和帶領下,溫州先民主動出擊,治理水患,對沿海平原進行了一場大範圍的生存環境大改造。

由於年代久遠,和大禹治水的傳說一樣,周凱治水的許多遺蹟,在歷史長河中滅失。但宋濂借朱元璋委託編纂前朝史志的機會,參考大量歷史文獻,撰寫了《溫州橫山仁濟廟碑》,碑文介紹了周凱一生的經歷。

說的是西晉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周凱會同東吳名士陸機、陸雲、陸耽幾位兄弟,前往京都洛陽遊歷,投靠太常張華門下。張華愛惜他們的才能,而舉薦他們。太傅楊駿徵召陸機任祭酒;刺史周浚徵召陸云為從事、陸耽為平東祭酒。唯獨周凱在京城目睹惠帝弱智無能,賈后強悍跋扈,八王蠢蠢欲動,斷定天下將亂。於是婉拒張華推薦為官的機會,獨自返回古溫州沿海地區。而後果然發生「八王之亂」,張華與陸氏兄弟盡數遇害。

周凱自洛陽返回後,可以說是個見過世面的人了。面對故土原始落後的生活環境,對比「太康之治」的繁華帝都,使他萌生治理開發古溫州沿海平原的雄心壯志。

當時,溫州沿海平原有永寧、安固、橫陽三縣,或者叫三邑。三邑有三江,分別是永寧江、安固江、橫陽江,是現在甌江、飛雲江和鰲江及其南北港的前身。周凱對三江水系細心踏勘、積極謀劃,向三地邑長提出治洪、治潮、治澇的建議,得到了邑長的支持,於是率領百姓展開治水,在三江河網「鑿壅塞而疏之」。

根據上海復旦大學吳松弟教授《溫州沿海平原的成陸過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一文考證,周凱率眾治理三江,帶動各地聯結土埭形成古海塘,以抵禦海潮侵襲,而挖土修塘,衍生形成塘河,更是有效蓄滯和疏導洪水內澇。

從事世界遺產研究的陝西周至劉小方副教授,在《溫州海塘文化遺產與地方精神》論文中,對宋濂碑文進行解讀,指出「周凱依據地形用疏導的方式治理了三江,在沿海用土修築海塘防止海水內侵而獲得人們的祭祀」。

溫州市水利局高級工程師單國方先生在其論文《塘河與平水王周凱》結束語中直言「平水王周凱修建了溫州史上第一條海塘和塘河」。

從上述記載和研究來看,當時周凱所推動和率領的那場治水活動,是一場系統性的綜合治理。古代先民們連接土埭,建成海塘,以阻擋海潮侵蝕;挖土築塘,新開塘河,以引導洪水歸槽;疏鑿壅塞,導江入海,以排洩內陸澇漬。如果用現代水利來表述,當時的治理項目涉及了海塘、堤防建設,還有河道疏浚、清障打卡、新開河道等等。治理範圍覆蓋整個古溫州沿海平原。

通過這一場治水,受到海潮侵襲的鹽鹼土壤得到改良,逐漸成為優質耕地,原來居住在平原地區從事漁獵生產的古代先民,逐漸向農耕文明過渡;原來居住在山區的人,逐漸向平原地區遷移。恰逢該段歷史時期,北方戰亂,比如周凱預料中的「八王之亂」,進而引來的「五胡亂華」等等,大量人口南遷,於是溫州沿海平原人口聚居逐漸增多。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修築海塘抵禦海潮而衍生的塘河,構成了水運交通網絡,加劇了人口的流動和物資的交換,區域文明由此而繁榮發展,古溫州沿海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到了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從臨海郡析出,單獨設立永嘉郡,成為溫州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明代《弘治溫州府志》這樣概括:甌郡三江,曰永寧江、曰安固江、曰橫陽江,自漢有之。瀕江為三監,至晉橫山周公乃疏鑿而通之。於是潮汐有節,境土始闢,生齒日蕃,遂改邑為郡焉。

抗臺捐軀,後世推崇 ,周凱治水是溫州人精神最古老的寫照。

周凱治水大約持續了10年。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秋天,一場颱風(古人稱為颶風海溢)襲擊古溫州沿海。面對海水倒灌,家園淪陷,周凱奮起抗擊,力障狂瀾,最終英勇殉難。

傳說中的大禹在黃河流域治理滔天洪水,周凱在溫州沿海治理泛濫的潮水,最後在防禦颱風中獻身。周凱殉難後,為紀念他「平治水土」的功績,為開發古溫州沿海平原作出的極大貢獻,邑長號他的故裡叫「平水」。

《鰲江志》記載,周凱故裡「平水」,就在現在的蒼南橋墩。宋代著名學者許景衡從福建進入浙江,到了分水關往下看到橋墩,視線頓時開闊,不由吟詩一首:「再歲閩中多險阻,卻尋歸路思悠哉。三江九嶺都行盡,平水松山入望來」,這是宋代時期,橋墩地名「平水」的記載。明代弘治《溫州府志》記載:「分水山……與松山連……自福建來者,困於陟嶺。至此山下,地名平水,始通舟楫,以達前倉。」

「平水」這個名稱在橋墩,傳承了一千七百年,從最早的「平水裡」到後來的「平水村」、「平水鄉」、「平水居民區」等等,期間屬地範圍有擴大、有縮小,但「平水」二字不變,一直沿用到2000年,改叫「玉山居民區」。我個人認為,一個地名的形成,是有它的文化歷史因素的,不能隨便改。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橋墩民間恢復「平水」古名的呼聲,越來越大。

現在橋墩松山西北麓的後隆村,有一處「平水」文化遺址,傳說為周凱古墓遺址。

到了唐代,溫州地方官府梳理歷史有功之人,上報朝廷。唐皇先是敕封周凱為「平水公」,後又晉封為「平水王」。

永嘉下寮《杏山王氏宗譜》記載:武周時期,狄仁傑治理江南,奏請武則天凡不符《禮記.祭法》所載的祭祀1700餘座,都予以拆毀。溫州唯周凱「御大災、捍大患」有大功於人類,因而平水王廟的祭祀,在禮記規範之內,免於拆毀。

明代朱元璋就「橫山仁濟廟」詔禮部定議周凱為「橫山周公」,並指令溫州地方官府依照歷史傳承每年祭祀,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每年的農曆二月一日為公祭日。

那時候,宋濂受鄉友所託,查閱文獻,考證撰寫了《溫州橫山仁濟廟碑》並附祭歌一篇,流傳至今。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朝廷在海寧鹽官建成海神廟,周凱以「潮神」名號配祀。但溫州地方官府對周凱每年公祭,依然不間斷。光緒《永嘉縣誌》記載:「橫山周公廟……俗稱平水王廟……歲二月朔致祭」。朔即農曆初一,在此可見溫州地方官府對周凱的公祭時間,至少明清兩朝傳承不變,都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一。根據地方習俗,對古聖先賢的祭祀,一般選出生的時間或者去世的時間,周凱去世是秋天,在抗臺中犧牲。那農曆二月初一可能就是周凱的生日。

「周凱射潮」是明代宋濂對周凱抗擊颱風英勇獻身的最後一刻,在碑文中加以神化的描寫,以藝術的手法體現這位治水聖賢的英雄氣概。應該說,把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神化,是百姓對古聖先賢的崇敬和不舍,寄託著古代先民對周凱為家鄉為百姓獻出生命的無限哀思。當然,對歷史人物的神話,在我們浩瀚的中華文化中司空見慣。

2014年,在「五水共治」工作開展之初,溫州市委市政府在市區甌江路修建「溫州治水文化長廊」,由市文化局牽頭,考證提煉溫州歷史進程中的九起重大治水事件,用大理石浮雕的形式,銘刻在石碑上。其中周凱治水就是以「周凱射潮」的藝術形象入選,排序在「甌居海中」、「東甌開篇」之後,「郭璞築城」之前。充分表達了周凱治水對推動溫州文明進步、歷史發展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另外,在海寧、杭州一帶,流傳著周凱曾經擔任錢塘江「塘官」,負責修築和管理錢塘江海塘的傳說。海寧的非遺皮影戲至今保留著《周凱射潮》的傳統劇目。

作為周凱故裡的蒼南縣,我們縣委縣政府於2018年用周凱諡號「平水」來命名橫陽支江治理後形成的水利景觀,稱為「百裡平水公園」,並以此來紀念周凱,首開先河治理橫陽支江,以及其後1700多年來,前赴後繼投身橫陽支江治理建設的一代又一代人。

在我們看來,政府、民間同調,傳承的是「開拓溫州沿海平原,推動溫州歷史進步」的周凱治水歷史文化,弘揚的卻是「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創新」的溫州人精神。(本文由林立謹提供)

相關焦點

  • 周凱平水故事(平水行跡九圖)
    ,既可借水御獸,又可採海為生,從而得水之利的遠古畫卷。周凱其人堪稱溫州水利的開山鼻祖。        以下《平水行跡九圖》,展現周凱一生歷程。1.躬耕故裡侍奉父母        周凱,字公武,西晉臨海郡橫陽(今蒼南橋墩)人,約生於三國東吳永安四年(261年)。家雖貧,躬耕以養父母。其人生而雄偉,身長八尺餘,善擊劍,能左右射,博文而強記。娶妻林氏。
  • 我為溫州代言⑪丨王斌:在溫州,未來可期
    我為溫州代言⑪丨王斌:在溫州,未來可期 2020-10-11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水未來丨「兩山」的迴響:聽,從此大魚躍平湖
    歡快的魚兒,用力甩動著尾巴,拍打水面,不時發出的「撲通」聲,劃破天際。遠遠看去,好似一個個舞動的精靈,正盡情歡愉。剛打撈上來的包頭魚,極具野性與靈動,需要在起魚碼頭圈養上幾天,才會被經銷商們用麵包車裝走。這是包頭魚第一次遊出大山,不久後就會遊上溫州市民的餐桌。鮮美的魚湯,與食客們的舌尖碰撞,唇齒留香。在一陣「呲溜」聲過後,碗已幾乎見底。
  • 「水未來」空中課堂⑤ | 水在人體裡的奇妙旅行
    《「水未來」空中課堂》開講啦!為了進一步加強水科普教育,溫州市治水辦(河長辦)、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教育局、市水利局、團市委等單位推出10期 《「水未來」空中課堂》。本期推出《水在人體裡的奇妙旅行》   聽了前幾節課,我們知道水在人體中的重量佔到65-70%,可以說從生命誕生之日起,它就與人類朝夕相伴、形影不離。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體中的水是如何運作的嗎?它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起著怎樣的作用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神奇的人體水世界吧!   點擊觀看視頻   講師介紹
  • 「最可愛的人」看溫州未來連稱「震撼」
    「最可愛的人」看溫州未來連稱「震撼」 2020/12/31 0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遊歷 瀏覽:2472
  • 菩提風賞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上面是南宋禪僧青原惟信的一段語錄,載於《五燈會元》卷十七。惟信並不是禪宗裡大師級的人物,生平事跡留存也很少,常見有人把他錯認作唐代和尚(慧能有位大弟子叫青原行思,是另外一個人)。
  • 莎拉布萊曼最好聽的一首歌,如天籟之聲 沁人心脾
    莎拉布萊曼最好聽的一首歌,如天籟之聲 沁人心脾,送給大家~ 那老人乾澀的臉上,竟充滿恐懼,嘎聲道:"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大家搖了搖頭,一人道:"我們也不如那是什麼地,只要那地方有水……"說到"水"字,大家立刻又興奮起來,喉嚨裡發出一陣野獸般的嗥叫聲"水……水……水……"那老人用舌頭舔著嘴唇,但舔了很久,嘴唇仍是乾得發裂,只因他舌頭也乾得快要裂開。  他嘆了口氣道:"水……唉!那地方雖有水,但也有殺人的鋼刀,我們現在還有機會活下去,但到了那裡,卻立刻就得死。"大家面面相覷,道:"為……為什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瓜果飄香富農家 「喊叫水」人不喊水
    「喊叫水」人不喊水繼續來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系列報導。正在準備給玉米地灌水的村民叫馬天志,按照喊叫水鄉「以人定水 以水定產」的規定,他家的玉米地,一畝地一次可以灌溉40分鐘。水是這裡最緊缺的資源,也是鄉親們貧困的主要原因,因為缺水,地裡莊稼十種九不收,養的牲口要喝水,都要走上兩個小時,到山溝裡去喝苦泉水。
  • 朗誦丨天下至善莫如水,我願為水
    作者丨彩雲追月    朗誦丨晗雪瑄薇   攝影丨網絡編輯丨晗雪瑄薇(ID:hxxw8858      人生,猶如奔流至海的江河,當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願人人力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老子說: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
  • 尋訪溫州僑力量⑨|陳堅:讓匠心成為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境界
    廣大僑胞始終懷揣拳拳愛國之心、殷殷赤子之情,為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貢獻僑力量!為慶祝溫州市僑聯成立60周年,溫州市委統戰部(市僑辦)和市僑聯聯合舉辦「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重要窗口』建設中的溫州僑力量」 尋訪活動。本期主角是葡萄牙華人企業聯合會執行主席、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董事長陳堅。
  • 郎平與康師傅包裝飲用水,讓生命之水匯聚成生命之河
    然而在康師傅眼中,1元=100分,用100%的科學工藝、用100%的進取精神,為大眾提供一瓶安心喝的健康好水。1元也是康師傅一心一意做品質的精神凝聚。最讓人欽佩的是康師傅並不會因為它的定價低,就放鬆對品質的要求,康師傅有一種品牌信仰:越是服務人民大眾的,越要高標準,因為它關乎人民的健康。而只要關乎健康,價格不是決定項,品質才是。
  • 王子武丨作品是藝術家人格精神的寫照
    他的治學精神嚴謹,讀畫功夫可說是過目不忘,當你問及畫冊中某幅畫時,不要說畫面章法、筆墨,就是許多款、印都能背得出來,自己作畫更是筆精墨妙。王子武對自己的要求可謂嚴苛:每天晨起看畫冊就得花上一兩個鍾,之後是揮筆訓練,一畫就全身心投入,不知不覺又是幾個鐘頭過去,常常練得腰酸背痛。王子武平時沉默寡言,不善社交應酬。
  • hi荷蘭丨弗裡斯蘭水與生活
    發現不一樣的歐洲 * Europe as You've Never Seen圖/Theo de Witte/Merk Fryslân「弗裡斯蘭人是最友好、最健康的人。」來自弗裡斯蘭區域營銷辦公室(Merk Fryslân)的Yvonne Hulleman笑著說。在這裡,導覽積極生動地為我講解著他們11座優美的城市,以及他們與水相伴,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
  • 白蘭地被法國人稱為「生命之水」
    白蘭地被法國人稱為「生命之水」,在荷蘭語中是「燒焦的葡萄酒」的意思。在中國,「白蘭地」一詞則相當於中國的「燒酒」。到底白蘭地是什麼酒?白蘭地種類有哪些呢?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品味吧。白蘭地起源於 16 世紀,大航海時代。當時,荷蘭人全球跑商,經常需要把法國葡萄酒運往世界各地。
  • 我們都是新時代溫州人精神的代言人
    溫州日報記者 金朝丹 陳迪新時代弘揚「敢為人先、特別能創業創新」的溫州人精神,是「兩會」現場的熱點話題。這種精神,有著特別強勁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我當年從湖北來溫州工作,就是衝著溫州人和溫州人精神來的。溫州人精神創造了溫州的今天,也將激勵著溫州人的未來,吸引更多人才嚮往溫州。」市人大代表張永謙已在溫工作生活20年,正式落戶溫州。他說,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很多人都會問:溫州到底是什麼狀況?溫州人怎麼樣?
  • 日本人喝廁所水,是工匠精神;中國人喝廁所水,就是變態文化?
    「日本人有工匠精神、日本人從小接受素質教育、日本人敬業。」 此後,野田聖子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曾多次喝過自己擦洗過後的馬桶裡裝的水。 1987年,野田聖子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 夜讀丨穀雨:萍水相逢,雨生百穀
    朗誦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 一葉知心2020年4月19日22時45分,迎來穀雨節氣作者
  • 清澈的水,蔚藍的天空,不敢忘記那些沒有水的歲月
    大家都知道,如果地球上沒有水,就不會有生物,更不會有人類,每個人都知道,如果地球上沒有水,所有的生命都將不復存在…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社會單位,還是一個人,如果嚴重缺水會是什麼樣子,這一定不僅僅是恐怖這個詞。
  • 水文化——水之三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創造文化的源泉,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生活的源泉,水似乎從一開始便於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流淌在東方的兩條大河——黃河、長江,為中國大好河山增添了力量之源,從人類發展角度來看,水文化是對傳統水功能的一種延伸和升華,但實質是各區域人民的傳統習俗在水文化事業中的體現,根本理念是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
  • 靜心 |《水問》一種嚮往,一種寧靜
    美 好 的 一 天 · 從 此 刻 開 始 禪悟 丨音樂丨 靜心 丨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