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美國最大的民兵組織「守誓者」領導人最近發言聲稱,該組織不承認拜登在大選中所獲得的勝利結果,如果川普從白宮中「被迫搬出」的話,那麼該組織會用槍炮支持川普連任。而且,該民兵組織的頭目還認為,川普贏得勝利是「一半美國的心願」,他們會「效仿美國開國元勳精神,反抗到底」。言外之意就是,拜登上臺之時,就是美國內戰爆發之刻,因為「開國元勳精神」,恰恰就是美國人反抗英國高層奪取政權的戰鬥,效仿華盛頓的做法,就是想通過武力,幫助川普上位。
美國民兵組織帶有「半官方」性質的色彩,它們隸屬於美國各州指揮調度,聯邦政府雖然有權召集它們,但是卻沒有使用它們的權力。「守誓者」組織頭目就是這樣,它對川普的支持和信任,使得它能夠以「半官方」的身份參加到這場戰鬥中。由於美軍不被允許投入到國內戰場,「守誓者」主要面對的敵手仍舊是各州其它的民兵組織或者國民警衛隊,如果「守誓者」聯合其它民兵組織及相當規模的國民警衛隊基幹,發起對拜登政府的討伐,那麼拜登政府是很難在白宮中站穩腳跟的。即便是拜登政府後續調動其它州的民兵組織和國民警衛隊與之對抗,其結果也是兩敗俱傷,無論如何拜登政府都會處於絕對的劣勢。
對於拜登政府來說,眼下美國這個「爛攤子」並不好收拾。一方面,川普治理下的美國已經養成了「根深蒂固」的排外思想,對很多開放性政策持抵制態度。比如,不少在歐巴馬執政時期通過美國移民政策在美國紮根的難民也加入到川普行列,堅決要求抵制其它國家難民湧入美國。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這些外國難民的加入,會瓜分它們的社會福利份額,同時會蠶食它們的「生存空間」,影響到它們的生活習慣。也就是說,很多難民的心意是自己能進來,但別人不能。而一些從小在美國長大的白人,對這些外來湧入者,哪怕是已經獲得合法生活地位的難民,都持堅決抵制的態度。
拜登在剛剛當選時,心態良好,太過於自以為是,忽略了這些因素的存在。他在新聞發布會上多次表示,自己將辦法「口罩強制令」,同時擴大美國每年接收難民的上限。很顯然,拜登是拿著四年前自己做副總統的心態來擔任總統。但被他忽視的是,四年前的總統歐巴馬就是外裔,歐巴馬自然不會抵制移民優惠政策,同時他還會鼓勵移民進入美國。但是,川普在這四年的時間裡,點燃了美國本土白人「仇外」的情緒。在還沒有正式上任的情況下,拜登就許諾擴大移民接收人數,而且還強制要求「戴好口罩」,這些都直接挑動了川普支持者的怒火。
另外,就算拜登使用武力鎮壓了「守誓者」組織的反抗,這也會招來其它政治問題。參考美國過去相似例子的做法,一旦總統下令鎮壓某一處反抗並帶來大規模流血傷亡的話,國內的輿論將會直接吞噬這一總統。在美國政界,拜登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左右逢源,見縫插針。過去,拜登也是一個「鐵桿排外者」,他也曾多次批評並反對美國政府取消「種族隔離」。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美國社會內同時上演著「排外」與「接納」的聲音,拜登只是選擇了其中優勢居多的一方,然後藉助川普執政黑暗所埋下的禍根,贏得了這場總統選舉。
說實話,拜登地位不穩的根源也就在於此,他的成功只是偶然而非必然,他的身後沒有像川普那樣的團隊提供各種支持,拜登在民主黨陣營也沒有多高的聲望。民主黨今年之所以會派它出馬參加總統選舉,也是因為民主黨陣營內已經沒有了合適人選。希拉蕊雖然擁有較高知名度,但是她在2016年大選中已經輸給了川普,而且圍繞她的醜聞還在不斷醞釀,這個號稱「鐵娘子」的女性政客,就這樣輸掉了一生。所以,可以想像的是,拜登任期內,美國社會絕不會太平,或者說,拜登根本沒有駕馭現階段一切不安因素的魄力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