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一
近日,一段獨臂少年打籃球的視頻走紅。
視頻裡的少年叫張家城,是廣東雲浮市雲安區高村鎮中學的一名初中學生。
他5歲時因意外失去手臂,12歲時愛上籃球,之後每天通過嚴格訓練克服單手運球等困難。
談及夢想,家城總是毫不猶豫說將來想成為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
夢想的力量,為他插上了一雙讓他在球場上肆意揮灑汗水的翅膀。
他談及走紅的想法,表示自己並不會因此驕傲。
「我時刻提醒自己,必須要更努力才行」。
不少網友發表評論:我們期待你在球場上飛翔的那一天!
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他另一隻手並沒有失去。
夢想不會發光,發光的是追夢的你。
夢想無價,少年加油!
尊重孩子的夢想,讓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01. 夢想的背後離不開父母的支持
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他的成就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是一位單親母親,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
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
她常常教育歐陽修:孩子,你一定要有屬於你自己的夢想,並且為這個夢想持續奮鬥下去。
歐陽修最大的夢想就是出人頭地,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
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學習成績優異,他於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
與其怪時運不濟、命途多舛,不如邁步從頭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唯如此,才能實現心中的夢想,抵達夢想的彼岸。
02. 夢想的背後離不開你的奮鬥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你覺得他們普普通通,但突然有一天他們就成功了,把你甩出了十萬八千裡?
那是因為他們在默默努力紮根、獨自奮鬥的時候,你根本沒有看到。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坐得住冷板凳,經得住誘惑。
他們有格局,有遠見,更懂得厚積薄發。
我認識的一個小男孩小輝,他今年18歲了,不久就要奔向高考的戰場。
學校要求早上6.20到達教室進行早讀,小輝往往都是早七點才姍姍來遲。
問其原因,他說睡過頭了,他是老師眼裡的「差生」。
這位同學平時愛好讀小說,閱讀範圍及其廣泛,他不僅讀古龍、金庸的那些武俠小說,還讀餘秋雨、賈平凹的文學作品。
班裡面是按成績排名安排座位,成績好的坐在前面,成績差的坐在後面,這樣一來差生都聚集到一堆兒了,往往班級最後一排座都是那些學習差又愛調皮搗亂的學生。
他因為常年考倒數,座位一直在班裡後面。
上課的時候睡覺聊天看課外書,就是不正常聽課。
後來有一次模擬考試時他破天荒沒交白卷,把作文寫了。
這篇作文受到了語文老師的強烈好評,說他的作文觀點新穎,論據充分合理,還在班級裡當作範文讓大家學習。
這件事被班主任知道了後,沒有表揚他 ,反而當著全班人的面訓斥了他一頓。
說他本來有能力好好學習,卻任性妄為自己不好好學習還影響其他人,還把他父親叫到學校裡來,狠狠的告了他一狀。
他父親就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還有兩個姐姐,個個都聰明懂事考上了好大學,唯獨他這樣。
記得他父親走之前在樓道裡苦口婆心的勸他。
也許是親情的力量喚起了他的自尊心。
從那以後,他把自己一課桌的課外書送人的送人,丟掉的丟掉,開始懸梁苦讀。
在三個月的模擬考試中考了班級第三名。
自此的任何考試都沒跌下過班級前五名,而高考考上了一所211大學。
只有不懈的努力與奮鬥,才能戰勝人生中的激流,找到那條夢想之路,跳過夢想之門,找尋屬於自己奮鬥而得來的果實。
03. 我們為什麼要擁有夢想
記得汪峰曾在某節目,擔任音樂導師時,總是會問選手,你有夢想嗎,你的夢想是什麼?
當時很多網友表示不解,甚至以此嘲笑他。
在看到那麼多的人,想了半天,也無法堅定的說出自己的夢想時,對此我感到十分悲涼。
小時候的我們,想要當太空人,科學家,畫家,那時,去太空旅行,去週遊世界,去攀登珠峰。
雖然遙不可及,但也並非絕無可能。
其實在我看來,人無論在何時何地,何種階段何種年齡,都需要夢想,就跟人需要呼吸,吃飯,睡覺一樣,它必不可少,非常重要。
夢想的最大意義,並不在於,你最終是否去實現了它,而是它賜予你信心,帶給你希望,給予你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已經歷練,打磨,沉澱出了更好的你自己。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以成人或世俗的眼光與思維去隨意阻止或扼殺孩子的夢想與行為。
所以,當孩子有了看似不可思議的夢想時,爸爸媽媽們不要打擊他們,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誰又能確保夢想一定不會實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