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莆田,你腦海裡可能會立刻浮現出好幾個關於這座城市的特定標籤:莆田系、莆田醫院、假鞋、紅木家具……
除此之外,你可能再也無法從既定的認知領域裡擠出一絲半點關於這座城市的記憶。
媽祖故裡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裡,湄洲島素有「東方麥加」之美譽。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日,島上媽祖祖廟人聲鼎沸,萬人朝拜熱鬧非凡。壕無人性的東方猶太人
莆商在龐大閩商隊伍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莆田人所控制的行業包括:全國80%民營醫院、80%民營加油站、70%木材生意、70%珠寶生意。
莆田同時也是國內富藏於民的典型城市,農村中動輒數千萬的豪宅別墅比比皆是。民間有「中國別墅看福建,福建別墅看莆田/福清」之說。
莆田的代表色是紅色。走進莆田街頭,紅磚古厝歷歷在目。市中心步行街坐落著一座古譙樓「素裹紅妝分外嬌」。逢迎喜事,當地巧婦身著紅色衣裳,製作美味的紅團。
莆田四大名果
荔枝、龍眼、枇杷、文旦柚是莆田四大名果。「興化桂圓甲天下」、「荔城無處不荔枝」是對當地水果的最高讚譽。
廈漳泉的美食高度雷同,肉粽、土筍凍、蚵仔煎、沙茶麵之爭時有耳聞。毗鄰閩南金三角的莆田市則顯得與世無爭,莆仙文化獨具光芒,莆仙菜系在閩菜中獨樹一幟。
熗肉+豆丸
豬裡脊肉加入地瓜粉後,肉質細膩滑嫩,湯頭蔥油香瀰漫、濃稠可口,配菜加了花菜、豆芽、香菜等,可謂花樣百出。
印象深刻的還有包了蝦皮、五花肉的「水龍」豆腐丸以及具有濃厚年代感的鋁製飯盒。
熱鬧的十字街上有一家店門前永遠是人頭攢動,平底鍋裡冒著吱吱熱氣,陣陣飄香。這是家30+年的老店,煎包是這家的主打招牌。
求生煎包
莆田煎包與閩南水煎包的不同之處在於添加了粉絲,另外還添加了肉、包菜、香菇等。與平底鍋接觸的煎包底層酥脆可口,輕咬一口,飽滿的湯汁四溢,仿佛一不小心就會從嘴邊流出。
這道臺灣的名小吃如何漂洋過海來到福建已不得而知,但從莆田街市上擔仔麵店鋪的密集程度可猜測,大陸最正宗的擔仔麵就在莆田。
擔仔麵
端上桌的那一刻看到清湯寡水的,蠻不以為然。無非就是幾隻蝦、三兩片滷肉再加一勺肉燥。
在清湯鮮蝦的襯託下,經過長時間熬煮的肉燥儼然成了點睛之物,變得鹹香濃鬱。擔仔麵上仿佛也掛滿了濃鬱湯汁,Q滑爽口,實乃簡約而不簡單也。
當細如髮的興化米粉遇到甘醇的鮮豆漿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條頗具歲月感的后街巷,仿佛將歷史的時針撥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巷內的這家30+年的斑駁老店,滿是歲月的痕跡,是不少莆田人心中的豆漿炒NO.1。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不少傳統方法已被機打取代。難能可貴的是,這家店依然保持最古老的磨豆漿方法——石磨。
當天磨好的新鮮豆漿還不斷往外冒著熱氣,這時將興化米粉放入鍋中不斷加以翻炒,直至米粉將豆漿完全吸收,加入炒蛋、花生米、榨菜即可。讀書的時候就超級推崇的一家魚熗店,歷經數十年風雨,一直秉承最純正的味道。暗自感慨:出了莆田後就再也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魚熗了!😒
黑魚熗
食材選用新鮮的活黑魚,單憑魚肉本身的鮮味和口感就可以秒殺掉大多數的魚熗店。
窩窩頭
胃已沒有更多的空間容得下乾飯,點個窩窩頭啃啃也是不錯的選擇。
位於金鼎後門的秋鳳魚丸,在莆田已經默默走過了27個春秋,轉眼間也成了老字號。
魚丸&魚肉
你會發現鯊魚肉一樣也能如此出彩,口中溢滿魚肉的鮮美,卻沒有一絲魚腥味,仔細咀嚼,還能吃出魚肉的紋理和質感,這就是開了二十幾年的秋鳳魚丸,也是老莆田人戒不掉的「秋鳳情結」。
與周邊新潮的門店相比,這店鋪年久破舊,甚至看不到一張起眼的招牌。如果不是門口這張莆味坊推薦的報紙以及某機構評選出來的一等獎獎牌,又有誰知道這家店竟藏著莆田最好吃的豆丸?
豆丸
論斤賣,這家的單價差不多是其他店鋪豆丸的兩倍。一番對比過後,發現還是這家店的豆丸更勝一籌,質感更細膩柔軟,豬肉比例明顯更多。
炸荔枝肉
除了豆丸,炸荔枝肉、三合士(類似閩南三合面)也是一絕。
西天尾扁食的特別之處在於連外皮都由肉千錘百鍊而制,久煮不爛。如果覺得西天尾鎮上的亞鶯、春風太遠,不妨試試這家20+年的扁食老店。
扁食雜湯
一碗湯裡如果只有扁食就難免顯得蒼白,更無法牢牢抓住饕客們挑剔的胃。
地道的扁食湯應該是豐富多彩、百花齊放的。豬肝、大腸、小腸、炸丸、芥藍一應俱全缺一不可。
繁華的大唐廣場旁的這條小巷內擠滿了各式各樣的美食老店,印象最深的就數這家開了十多年的粥煲老店,承載著我學生時代滿滿的回憶。
牛肉紅菇粥
陌生的是那煥然一新的裝修風格,熟悉的是那雜亂的操作間和親民的滿鍋牛肉與紅菇,至於味道,已經不大記得清了。
三兩碗下肚,早已忘了舟車勞頓。恍惚間,仿佛又做回了十多年前的自己,吃上一份廉價粥煲竟也能開心得像個孩紙,這就是記憶中的味道了吧。
以湄州漁女為主題的特色餐廳,環境優雅,菜式多樣,性價比超高。
莆田滷麵
目前吃過最好吃的一家莆田滷麵,純骨熬製湯頭,哈喇提鮮取代味精,料加得很良心,份量很足。
娘媽荔枝肉
肉多粉少,外層裹上了一層蛋黃炸過後酥脆可口,搭配醬汁不會那麼膩口。
酥綿檳榔芋
品嘗第一口滿滿都是驚喜。整體外酥裡軟,內餡綿密如脂入口即化,芋香濃鬱縈繞舌尖。
海蠣酥
海蠣顆粒飽滿,加入香蔥、紫菜、胡蘿蔔絲裹粉油炸,香酥可口。
莆仙菜中的媽祖元素不少,例如媽祖海鮮粥,媽祖面線等,每一種食材都飽含莆田人對媽祖的景仰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有吃有保佑哦!🙏
媽祖海鮮粥
粥裡加了鮮蝦,海蠣,乾貝,魷魚,蟶乾,花蛤幹,豆乾,小腸,蝦米,芥蘭滿滿的料。賣相其實一般,味道卻十分驚豔,很鮮,很甘甜。
天橋下的這家無名煎粿店,是當地人公認最好吃正宗的煎粿。阿姨製作煎粿已有30多年經驗。03年搬至此處,儘管位置隱蔽難找,每天慕名而來的食客仍然絡繹不絕。
煎粿
金黃焦脆的外皮包裹著Q軟的粿身,裡面加了蘿蔔絲、韭菜、南瓜絲等,外酥裡嫩,是一道純素食小吃。為了能讓顧客心無旁騖地品嘗她的拿手煎粿,阿姨索性也沒賣鍋邊糊了,取而代之的是酸菜豆芽扁食湯,十分解膩。泗在古語中有鼻涕的意思,莆田泗粉因酷似鼻涕而得名。
莆田美食不勝枚舉,除此之外還有羊雜湯、熗粉、炒荔枝肉、山裡熗粉、媽祖面線、燜豆腐、燜面、大洋肉飯、旺旺芋頭等等等等。
「未有興化,先有廣化。」文章的結尾到福建四大叢林之莆田南山廣化寺尋幽訪勝。
南山廣化寺
行走期間,廣化寺處處充滿著禪意,與蒼鬱的柏松相映襯。遠處不時傳來嫋嫋梵音,浮躁的內心也變得安定了許多。十年前的自己
寫這篇文章時,關於莆田的一切美好回憶慢慢浮現,往事歷歷在目。十多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在未來道路上仍要樂觀面對,不忘初心,砥礪前行。